一本極具價值的躁郁症回憶錄,同時富有豐富的醫學知識、深沉的人性以及優美的詞句……有時像詩,有時直率,但永遠誠實無欺。——《紐約時報》
作者避開了深奧的專業術語,理清了令人難懂的精神病學理論與實物,以炙熱、感性及真實,創造出心理經驗的毀滅與得意、明亮與晦暗。——《泰晤士報》
這本書讓我更深入地去理解我患躁郁症的女兒。許久以來,我的家庭一直生活在這種疾病的陰影下,簡直混亂不堪。這本書讓我看到我女兒的內心,給我新的知識,讓我和家人都更有信心地期待女兒的康復。——亞馬遜書店網友評論
她有時熱情高漲、精力充沛、思如泉涌、瘋狂采購、徹夜狂歡,宛若遨游天際;她有時焦慮恐慌、坐立不安、暴躁易怒、情緒低落、反應遲緩、猶如墮入地獄。
在當今這個格外令人浮躁和沉重年代里,患抑郁症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其流行程度甚至超過了感冒和發燒。可有趣的是,那些一個個聲稱自己得了抑郁症而跑進心理診所的來訪者當中,十個中有八個卻根本連一條抑郁症的診斷標准都夠不上。所以,我心理咨詢工作者常常會打趣地說,自己看了好幾十個「抑郁症」患者,可連真正的抑郁症狀都沒有看到。
後來,看到了這本書,才翻了幾頁就被作者生動的描述吸引住了。與書本上僵死的診斷標准和症狀描述不同,本書呈現的,是一種完全發自內心的感悟和體驗,讓一個深受躁狂和抑郁雙重情感障礙折磨的病人靈動地躍然紙上,讓我們可以立體而又直觀地看到一個游走在興奮和低沉邊緣的痛苦靈魂。盡管已經從事了將近五年的心理咨詢和治療工作,其間也接待過形形色色多種來訪者。但是不誇張地說,我是在認真讀完這本書之後,才真正感到自己理解了什麽是躁狂症,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躁狂症病人的內心。所以,盡管本書並不涉及過多的專業知識和臨床技巧,但是我相信它仍然能夠為眾多的心理學臨床工作者帶來很大的幫助和啟迪。因為正如一位心理治療師前輩所說的那樣,對病人的理解遠比技術更加重要。
本書作者的語言不但生動而且華美,在閱讀的時候令人賞心悅目。
凱·雷德菲爾德·傑米森,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教授及情緒性疾病中心主任,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的榮譽教授。曾當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女傑」。傑米森曾榮獲美國及全球諸多科學獎項,包括2001年獲選麥克阿瑟獎,2002年獲選哈佛大學傑出學者,2003年獲選牛津大學利奇菲爾德學者。傑米森同時名列全美最佳醫師之列,重點研究方向為躁郁症基因基礎。她也是戴納機構躁郁症基因基礎研究的臨床主任。她還著有暢銷書《天才向左,瘋子向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