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展示了中醫古今文獻中有關灸療方法的內容,約400余種,並結合作者多年臨床經驗進行了解讀和介紹。總論部分除灸療的基本理論、基礎研究的介紹外,還記錄了作者對灸療方法的一些認識和新見解;各論部分主要介紹了歷代使用的各種灸療方法。內容全面詳盡,解釋通俗易懂,是一本既有實用價值又具資料豐富的灸療專著。
本書可以作為理論和試驗研究者進行灸療研究的資料庫,也可以作為臨床醫生灸療時的參考書。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灸法的概念
第二章 灸法的作用
第三章 用灸的方法
第四章 灸法的現代研究
各論
上編 常規灸療法
第一章 艾條灸
第二章 艾炷灸
第三章 瘢痕灸
第四章 隔物灸
第五章 保健灸
中編 專用灸法
第一章 石藥火灸
第二章 天灸
第三章 敷灸
第四章 大灸
第五章 特種灸
第六章 熨法
第七章 病證灸
第八章 藥捻灸
第九章 熏照灸
第十章 蒸氣灸
第十一章 爍灸
下編 其他灸法
第一章 現代灸法
第二章 民間灸法
第三章 其他灸法
附錄
第一章 灸法的概念
第二章 灸法的作用
第三章 用灸的方法
第四章 灸法的現代研究
各論
上編 常規灸療法
第一章 艾條灸
第二章 艾炷灸
第三章 瘢痕灸
第四章 隔物灸
第五章 保健灸
中編 專用灸法
第一章 石藥火灸
第二章 天灸
第三章 敷灸
第四章 大灸
第五章 特種灸
第六章 熨法
第七章 病證灸
第八章 藥捻灸
第九章 熏照灸
第十章 蒸氣灸
第十一章 爍灸
下編 其他灸法
第一章 現代灸法
第二章 民間灸法
第三章 其他灸法
附錄
序
中醫歷來認為,針重手法,灸重穴法,而灸法從針。手法因針而起,穴法由灸而為,均與經絡、穴位密切相關,二者看似不同,實為一也。針法講求的是破損性刺激量的變化對經絡、穴位產生的正面影響;而灸法講求的是溫熱量(度)的變化對經絡、穴位產生的正面影響。針灸法雖可以言傳身教,但針法操作起來容易「心中了了,指下難明」;灸法操作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因此灸法的普及性更強。古代曾有群眾性灸療活動的記載,就說明灸法不僅可以治病,其神秘性也較少。而且針之不為,灸之所宜,群眾喜聞樂見而療效又好,何樂而不為之?
記得當年針刺治療一例面癱病人,雖然效果尚好,但病人的口角歪斜近一個月仍不能完全恢復正常,后來,由於一次特殊原因,我請另一位大夫代為治療一次,該大大使用了灸法,病人再來找我針灸時,發現口角歪斜明顯好轉,遂改用灸法治療,病人很快痊愈。多年后,一位外籍截癱病人,經其他醫生治療半年左右,雖然有所好轉,但下肢的活動能力提高不大,轉請我治療后,針刺的穴位與其差不多,只是多加了一個懸鍾穴,並在此穴上使用了灸法,則在較短時間內使病人的腿足功能得到明顯提高,獲得較為明顯的獨立生活能力。以后我給一些慢性病人針灸時,由於他們不能每天都來針灸治療,故多請其回家后自我進行灸療,只要向病人講清楚灸療的穴位、方法、注意事項,病人回家后一般都能按圖索驥,開展灸療活動,並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古人認為,灸療主要使用火熱刺激,火性剛烈而快速,而人體為血肉之軀,柔韌之體,其治療是為體柔而用剛,故能消除人體內的陰翳。火熱走而不守,善人臟腑,故灸法能溫暖經絡,宣通氣血,通達臟腑,使逆者得順,滯者得行,而且使用容易,施灸快捷,尤其在醫療條件不好,病情危急的時候,更多見其長處。
灸療除了火熱直接刺激的作用之外,尚有以下特點:其一是藥物對皮膚有局部滲透作用,艾或其他藥物,以熱源為動力,經過皮膚進人體內,雖然量不大,但是經皮膚的吸收后,通過經絡系統的作用,往往能取得放大效應,所以產生的能量很大,對療效的取得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二是火熱的表現可以多種多樣,直接用火,間接用熱;火之熱,水之熱,煙之熱,都可以作為溫熱來源,取材既廣,使用必然方便。其三是灸療的部位很多,除了皮膚體表及其經絡、穴位之外,口咽部、耳孔、鼻孔、前后陰都可以使用灸療的方法。無孔不人,無處不在,對患病部位既可以進行直接治療,也可以進行間接的治療,可選性較多。
我從事中醫工作40多年,以針灸為主從事醫療活動30余年,中西醫的各種治療手段,基本上都使用過,而灸法的使用也是逐漸增多,從重針輕灸到針灸結合,有一個逐漸了解的過程。無數次的醫療對比告訴我,只要條件允許,針灸同時使用,效果要好得多。針灸的配合和針藥的配合不一樣,針灸的配合過程中,協同性更多,相對來說較為容易掌握;而針藥之間的配合,需要的悟性更高,二者之間雖有一定的協同性,但拮抗性更容易出現,不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使用起來有—定的難度。中醫各療法之間的配合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一樣,不應該是疊加式的治療,否則在目前的條件下,很難避免拮抗性,不僅不能提高治療效果,反而因此使療效降低,甚至無效。因此針灸之間的配合使用就成了眾多療法的配合使用中一個較為簡單易行的方法。后來只要條件允許,我必定針灸並用,使針灸成為真正的針與灸相配合,從中受益匪淺。故在此向讀者介紹灸療的好處,希望來者多多,並希望這樣做不僅能提高針灸臨床療效,而且對灸療的繼承和發展有所裨益。
本書於10年前動筆,中間由於工作忙,耽誤很多,斷斷續續至今完稿。而因此使我有機會參閱了所能查到的大部分中醫圖書,也才有可能選出了我認為有用的資料,並且加入了我多年的工作經驗體會和學術認識,希望心意一做到內容全面,資料詳盡,通俗易懂。成書的過程之中,雖不致有周公吐哺之做,但確是竭盡全力而為,並期望頗高。即使如此,也恐難免有雞頭鳳尾之缺,以待來者勘正拾遺,是為幸甚。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的夫人齊玲玲教授為這本書做了很多具體工作,很多同事、朋友也伸出援手,提供資料,互相切磋,並多鼓勵,再次表示感謝!
記得當年針刺治療一例面癱病人,雖然效果尚好,但病人的口角歪斜近一個月仍不能完全恢復正常,后來,由於一次特殊原因,我請另一位大夫代為治療一次,該大大使用了灸法,病人再來找我針灸時,發現口角歪斜明顯好轉,遂改用灸法治療,病人很快痊愈。多年后,一位外籍截癱病人,經其他醫生治療半年左右,雖然有所好轉,但下肢的活動能力提高不大,轉請我治療后,針刺的穴位與其差不多,只是多加了一個懸鍾穴,並在此穴上使用了灸法,則在較短時間內使病人的腿足功能得到明顯提高,獲得較為明顯的獨立生活能力。以后我給一些慢性病人針灸時,由於他們不能每天都來針灸治療,故多請其回家后自我進行灸療,只要向病人講清楚灸療的穴位、方法、注意事項,病人回家后一般都能按圖索驥,開展灸療活動,並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古人認為,灸療主要使用火熱刺激,火性剛烈而快速,而人體為血肉之軀,柔韌之體,其治療是為體柔而用剛,故能消除人體內的陰翳。火熱走而不守,善人臟腑,故灸法能溫暖經絡,宣通氣血,通達臟腑,使逆者得順,滯者得行,而且使用容易,施灸快捷,尤其在醫療條件不好,病情危急的時候,更多見其長處。
灸療除了火熱直接刺激的作用之外,尚有以下特點:其一是藥物對皮膚有局部滲透作用,艾或其他藥物,以熱源為動力,經過皮膚進人體內,雖然量不大,但是經皮膚的吸收后,通過經絡系統的作用,往往能取得放大效應,所以產生的能量很大,對療效的取得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二是火熱的表現可以多種多樣,直接用火,間接用熱;火之熱,水之熱,煙之熱,都可以作為溫熱來源,取材既廣,使用必然方便。其三是灸療的部位很多,除了皮膚體表及其經絡、穴位之外,口咽部、耳孔、鼻孔、前后陰都可以使用灸療的方法。無孔不人,無處不在,對患病部位既可以進行直接治療,也可以進行間接的治療,可選性較多。
我從事中醫工作40多年,以針灸為主從事醫療活動30余年,中西醫的各種治療手段,基本上都使用過,而灸法的使用也是逐漸增多,從重針輕灸到針灸結合,有一個逐漸了解的過程。無數次的醫療對比告訴我,只要條件允許,針灸同時使用,效果要好得多。針灸的配合和針藥的配合不一樣,針灸的配合過程中,協同性更多,相對來說較為容易掌握;而針藥之間的配合,需要的悟性更高,二者之間雖有一定的協同性,但拮抗性更容易出現,不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使用起來有—定的難度。中醫各療法之間的配合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一樣,不應該是疊加式的治療,否則在目前的條件下,很難避免拮抗性,不僅不能提高治療效果,反而因此使療效降低,甚至無效。因此針灸之間的配合使用就成了眾多療法的配合使用中一個較為簡單易行的方法。后來只要條件允許,我必定針灸並用,使針灸成為真正的針與灸相配合,從中受益匪淺。故在此向讀者介紹灸療的好處,希望來者多多,並希望這樣做不僅能提高針灸臨床療效,而且對灸療的繼承和發展有所裨益。
本書於10年前動筆,中間由於工作忙,耽誤很多,斷斷續續至今完稿。而因此使我有機會參閱了所能查到的大部分中醫圖書,也才有可能選出了我認為有用的資料,並且加入了我多年的工作經驗體會和學術認識,希望心意一做到內容全面,資料詳盡,通俗易懂。成書的過程之中,雖不致有周公吐哺之做,但確是竭盡全力而為,並期望頗高。即使如此,也恐難免有雞頭鳳尾之缺,以待來者勘正拾遺,是為幸甚。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的夫人齊玲玲教授為這本書做了很多具體工作,很多同事、朋友也伸出援手,提供資料,互相切磋,並多鼓勵,再次表示感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