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馮‧彪羅形象地把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譽為音樂中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32首奏鳴曲則代表《新約聖經》)。在宗教中(同樣在音樂中),對聖經的解讀曾導致無休止的爭論。在每一時期,每一學派,都按不同的理解解讀聖經。尋求讓所有人信服的唯一答案是不可想象的。在對當前的版本做指法編訂時,我始終意識到該任務的艱辛,因此,起初我並不願意接受亨樂出版社的邀請。指法能對演奏者的彈奏提供建議,指法的編訂者應(希望也是)對作品非常熟悉,恰當的指法所起的作用如同在變化莫測的登峰探險中所給予的有益指引。
“48首”是極為獨特而神秘的“高峰”。當巴赫創作該作時,他的腦子中想的是什麼樂器?我們不得而知。Clavier一詞僅指鍵盤樂器之意,其中某些分曲應該是為羽管鍵琴而作,而另一些則是為管風琴或契槌鍵琴。這些作品能在現代鋼琴上演奏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能,且應該能,盡管並不是專用的。巴赫時代的鍵盤樂器與現在鋼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之一的區別是當時的鍵盤樂器沒有延音踏板。這個重要的裝置在我們彈奏貝多芬和在此之後的音樂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巴赫的音樂中則不同,整部《平均律鋼琴曲集》能在不使用踏板的情況下演繹得非常完美(除了例外︰第一卷a小調賦格的結尾。這里難以僅用雙手演奏,因為它可能是一首管風琴曲)。這里的指法是專為雙手彈奏而設計,並不使用腳踏板。是否禁用延音踏板?當然不,但是應該用得節儉。在演奏者不借助踏板而掌握曲子之後可少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