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群叢書·第八輯(全六冊)

覺群叢書·第八輯(全六冊)
定價:432
NT $ 376
  • 作者:覺醒/主/編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541514
  • ISBN13:9787802541511
  • 裝訂: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六冊。分別是:心包太虛:佛教時空觀、文以載道:佛教文學觀、慈悲喜舍:佛教菩薩觀、道洽六親:佛教考道觀、眾緣和合:佛教和諧觀、慎勿放逸:佛教進取觀。

佛教素以其哲學思辨色彩濃厚、人本智信特征明顯著稱。

明辨善惡、勘破是非、珍惜人生、熱愛生命、廣行慈悲、澤被生靈是佛教所大力宣揚的大乘菩薩的主要內容。

佛教力主開發人類潛在的無上智慧,將人類思想中丑陋、污穢的成分徹底清除,在純潔、美妙、清凈的智慧去觀照世間的一切,以慈悲之心與樂拔苦,以行八正道嚴於律己。
 

目錄

心包太虛:佛教時空
總序/覺醒
序:從「唐僧取經」談起
因緣際會 亘古傳音
1、八相成道,恆河留蹤
2、四期嬗變,瓜熟蒂落
3、三地弘揚,因緣殊勝
賢窮三際 生住異滅
1、時無別體,約法而明
2、成住壞空,剎那三世
3、三時分判,末法危機
橫遍十方 圓融無礙
1、三界井然,大千無邊
2、須彌芥子,大小互容
3、地區錯綜,魂魄羅網
佛法修持 會通時空
1、三世諸佛,凈土庄嚴
2、因果不忒,人身難得
3、行腳參訪,覺悟資糧
慎勿放逸:佛教進取觀
總序/覺醒
自序
一、佛教的進取思想
1、為什麽進取
時光易逝,來日無多
死生一線,無常緊隨
人身難得,佛法難遇
人間佛教,利樂有情
2、怎樣進取
八萬法門,安心而入
以戒為師,定慧雙修
降服煩惱,金剛能斷
忍隱精進,調伏身心
善法善行,慚愧增進
無心無住,圓融無礙
3、佛教進取思想的特質
無智無得,入佛知見
去妄存真,明心見性
二、佛教的進取實踐
熊貓精進,累世修行
燃燈授記,頓悟成佛
解脫生死,淡然入滅
拈花微笑,禪法心傳
東行傳法,大乘根器
識寶知道,斷臂求法
豁然有悟,無住生心
自心是佛,即心即佛
無法可修,無果可證
公案覺悟,生死了脫
三、佛教進取觀的現代意義
提升修行,庄嚴國土
踐行環保,攝護生態
增上科學,回歸正法
慈航普度,和諧社會
文以載道:佛教文學
總序
前言
一、佛教文學的起源
(一)佛教翻譯文學的思想特色
(二)佛經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
二、僧人佛教文學作品
(一)僧人詩歌
(二)僧人詞作
(三)僧人佛理文
三、文人佛教文學作品
(一)文人佛理詩
(二)文人佛理詞
(三)文人佛理文
四、禪宗語錄的特色與內涵
(一)禪宗文化概論
(二)禪宗語錄的特色
(三)禪宗公案的哲理內涵
五、佛寺楹聯的佛理禪意
(一)佛寺異常常見楹聯
(二)佛教楹聯的類型
(三)佛教楹聯的文學性
六、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一)概說
(二)佛教對詩歌的影響
(三)佛教對小說的影響
(四)佛教對戲劇的影響
七、佛教文學的功用
(一)勸世說理、化世導俗
(二)啟發心智、破迷開悟
(三)宣揚教義、凈化人心
道洽六親:佛教孝道
慈悲喜舍:佛教菩薩觀
眾緣和合:佛教和諧觀
 



《西游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小說家吳承恩以唐玄奘法師求學印皮的經歷為藍本,在汲取民閬傳說、話本基礎上,精心構造,踵荸增華,於明穆宗年間刊發印行,此時離玄奘西行已近千年之遙。

與《三國演義》的諸侯爭雄、鉤心斗角,《水滸傳》的官逼民反、殺人越貨,《紅樓夢》的情意纏綿、絢麗華貴相比,《西游記》尤顯輊快詼諧、空靈雋永。書中敘述了玄奘師徒不畏艱苦、斗智斗勇的故事,情節緊張、曲折,扣人心弦。不過,與歷史上玄奘法師堅韌剛毅、辯才無礙的個性相反,小說中的「唐僧」懦弱平庸,人妖不分,而他的大弟子孫悟空卻明察秋毫,機靈黠慧,一路降妖除魔,戰天斗地,成為西游取經的最大功臣。

《西游記》一開始,作者就交代了號稱「孫行者」的孫悟空的「履歷」。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行者孫」並非肉身凡胎,而由花呆山上干年「仙石」孕育而成。在描述這塊感天地之真、聚日月之精的「仙石」時,吳承恩明顯糅合道教的思想,但在對花果山地理方位的介紹上,他卻峰回路轉,完仝以佛教理念來「自圓其說」了。

按照《西游記》的說法,盤古開天地後,世界分成「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盧J${。「石猴」誕生於東勝神州「傲來國」靠近大海一座名為「花果山」的小島上。它「出生」之後,機智勇敢,贏得諸「猴」敬服,被擁戴為「千歲大王」,在島嶼上逍遙快活了三五百載。然而,有一天,他忽感「猴生無常」,遂悶悶不樂,抑郁寡歡。這時,一個見多識廣的通臂猿猴告訴他說,閻浮世界中有「佛、神仙、神聖」三著,法力廣大,可脫無常之苦。「石猴」聞言,喜不白勝,遂辭別眾猴,伐木作舟,去海外尋求「長生不老之術」。

「石猴」由東勝神洲「傲來國」出發,乘天風,渡大海,來剄「南贍部洲」,但此洲人為物役,欲壑難填,得隴望蜀,不恩悔改。它在此朝餐夜宿,棲棲皇皇八九載,一無所獲,遂離開此洲,漂流至「西牛賀洲」。在西牛賀洲,他呆不虛行,願以償,於「靈台方寸山」得遇一位「須菩捷祖師」,參學十余年,終獲運神煉法之方、長生不老之術。不過,江山易改,「猴性難移」,他因逞強好勝,賣弄手段,被菩提祖師發現,祖師恐共惹禍生非,將他逐出山門。悟空無奈,只好重回傲來國,再落花果山。

石猴「榮歸」故里,果如其師所料,自號「齊天犬聖」,鬧龍宮,掀地府,吃仙丹,攪天庭,闖下彌天大禍,為天蔣追殺,但他水領過「神」,無「神」能敵。後來竟打上靈霄寶殿,「欺天罔上」,淆亂乾坤,公然耍與玉皇大帝「輪流坐庄」。走投無路之際,玉帝只好請如來援手。佛祖古道熱腸,離開「西天大雷音寺」,煉魔救駕,施以一掌。石猴縱有千般交化,也難逃如來手心,被壓於五行山下,飢餐鐵丸,渴飲銅汁,開始了漫長的「牢獄」生涯。

根據書中記載,五行山不在悟空故里「東勝神洲」,而在「南贍部洲」。五百年後,石猴方被路經此處的唐僧救起,皈依佛法,名「孫悟空」,終得正果,號「斗戰勝佛」。

《西游記》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游記」,它是歷史與傳說,現實與虛幻有機融合而成的一部「悟道」之書,所以,盡管書中充滿了荒誕不經、匪夷所思的曲折情節,但作者對以佛陀為代表的正義一方始終充滿敬意。即使在小說結尾處,對佛陀高足阿難與迦葉不無揶揄、諷剌,俚這些細節的安排與小說幽默、人性化的風格是一致的,不僅無損佛陀慈悲為懷的形象,反以「人性」消解「佛性」,粒近了佛與世人的距離,也使作品情節一波三折,高潮不斷,體現作著高超的藝術手法。

不過,小說故荸情節的安排源於作者構思的需要,無可厚非,但《西游記》有關章節在闡述佛教時空觀方面,卻與佛教說法存有許多相悖之處,這點是要予以辨明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