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眼淚陪我過夜

誰的眼淚陪我過夜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張學東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3382992
  • ISBN13:9787563382996
  • 裝訂:平裝 / 36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中國作家》、《上海文學》及《北京文學》等刊物優秀小說獎

張學東的作品就以一種充滿熱情和勇氣的現實主義精神,敘寫了轉型時期生活在底層的人們所承受的壓力,所感受到的內心緊張,從而為我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時代,提供了寶貴的信息。——李建軍(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文學評論家)

寧夏文壇“新三棵樹”之一的張學東寫作十年來發表了很多優秀的中短篇小說,這本書收錄了他2002年到2008年發表的十部中篇小說,可以說是集中展示了他的小說創作成果。這些小說涉及到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當下底層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張學東認為,他是用小說闡述“現實生活與生存苦難對底層群體身心戕害無處不在”這一沉重的文學命題。

這部選集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大多數作品均從不同側面寫到了底層的女性,特別是她們精神與內心的苦痛掙扎,婚姻情感生活的波折和危機,以及身處底層的她們,在現實生活里所走過的彷徨無助的心路歷程。《黑白》里那位離異並下了崗的母親李素娥,她一心想使自己的兒子學有所成出人頭地,她不惜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貧困景況,狠下心來逼子學琴,終究適得其反釀成慘劇。在我看來,這個小人物的內心世界早已被現實扭曲了,她對兒子的愛完全是畸形而恐怖的,她的人生悲劇其實早已在那場失敗的婚姻中注定了;《女人別哭》中的孫惠珍前後有過三個男人,可似乎沒有哪一個能為她支撐起一片天空,最終她發現只有靠自己才能過上想要的生活。孫惠珍心強命不強的情感遭遇,和她在婚姻上面的一次次委曲求全的事實,無不昭示了底層女性要想真正獲得獨立是談何容易啊,而在某種程度上,社會和家庭依舊像兩座山頭重負在她們身上,當然,這里也包括那些男人;我在寫作過程中也始終在想,這種弱者並不暗淡的人性之光,或許正是她們與強權世界抗爭,並相互攙扶一路前行的力量,皆因有了這些明亮而溫暖的東西,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更多的希望;而我自己最不想看到的是《水往北流》中的鄉下姑娘青秀,她只是一個生活在農村再普通不過的留守女人,失去父愛、姐妹反目、婚姻渺茫、四顧無援,她的內心充滿了隱秘而巨大的苦痛,這或許正是當代中國農村不可忽視的社會詬病,鄉村文明已消失殆盡,就像《清水渾濁》的題目,那里的河流永遠不再清澈了。

張學東,1972年生于寧夏。被譽為寧夏文壇“新三棵樹”之一。迄今已公開發表長、中、短篇小說三百萬字,多部作品被重要選刊和選本轉載,多次入選國內權威性小說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海外發表。其中,短篇小說《獲獎照片》、中篇小說《堅硬的夏麥》入圍全國第三、四屆魯迅文學獎。
 

目錄

自序
黑白
清水渾濁
女人別哭
堅硬的夏麥
水往北流
艷陽
擋風玻璃
誰的眼淚陪我過夜
後記 生活是殘忍與溫存的相互糾纏
 

古人常說,十年磨一劍。我寫作時間前後將近十年,由短篇摸索起步,逐漸懂得了細節對于小說的妙處,懂得了語言對于小說的要義,之後又開始學著寫起了中篇,繼而有了更深的結構意識,有了更強的虛構能力,之後再去駕馭長篇。不知不覺間,便有了這部中篇自選集。書中所輯錄的10部作品,最早的《黑白》發表在2002年《當代》上,最晚的《清水渾濁》則于2008年末由《小說月報‧原創版》刊出,絕大多數作品發表後均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及《作家文摘》等刊選載,並連續入選中國年度優秀中篇小說選本等。

集子里的同名小說《誰的眼淚陪我過夜》,最先刊于《上海文學》2006年第8期,也正是陳思和先生主編《上海文學》的最後一期了,此後他便不再擔任主編一職了。皆因陳主編的厚愛,我的小說才得以第二次榮登該刊“月月小說”欄目,作品發表時按規定配發了評論家郎偉先生撰寫的文章《生活是殘忍與溫存的相互糾纏》。坦率地說,這部中篇最初的創作動機,的確是來自報紙上的一篇有關犯罪事實的報道。文章里面的男女主人公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犯罪實施者與被害者都非常年輕,甚至尚未成年,都是懵懂少年,天真無邪。其實,類似的報道早已司空見慣,但那些鋪張到浪費的文字,僅限于表現犯罪表象,它們似是麗非地繞開了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真實情景,它們理直氣壯地繞開了那些讓人不可思議的心靈歷程,同時,它們也最大限度地繞開了文學的思想視野和深度。換句話說,只要一個人念過幾天書識得千八漢字,都能輕而易舉地看明白這種故事。它們不需要任何思考,因為那些文字從來也不給讀者提供思考的空間,它們追求更多的是新聞效應和感官刺激。米蘭‧昆德拉曾說過,將小說建立在不間斷的沉思之上,是跟這個不再喜歡思考的時代的精神相違背的。而我卻毅然試圖要在曾有的那次鬩讀印象上,虛構一部所謂的小說,這跟故事沒有關系,當初的野心是,讓故事完全淡化,讓人物的心靈自由說話。構思與寫作的過程比我想象中困難得多。我從小到大沒有過犯罪的經歷,我的青春期似乎也沒有小說中那種不可遏止的躁動不安,我甚至不敢跟自己心目中喜歡過的同班女生大聲說活,可以說我的內心世界距離那種犯罪現場太遙遠了。在後來的創作過程中,我開始越來越不相信,那個少年修車工的內心是真正的冰冷與邪惡,他在劫持和強迫那位女中學生的同時,真的就那麼義無反顧惡膽包天?他也許有過彷徨和動搖,有過迷離和退卻,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因為他喜歡她,這種朦朧晦澀的情感,成為他的精神領袖和行動綱領。盡管如此,作為寫作者我還是不太願意接受,在他一次次猥褻女中學生的時候,他的勇氣到底從何而來?僅僅是因為喜歡和沖動嗎?深入的思索讓我逐漸理出頭緒,我知道還有更多因素,我沒有機會真正面對他進行采訪,但寫作讓我有理由堅信︰還有更多的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在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們才是犯罪的同謀,它們聯袂讓一個少年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讓一名無辜少女憑空遭遇厄運。反過來也一樣,那位少女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她的生活看似風平浪靜,但這表面的平靜之下,也許有更多被我們忽略掉的真相,猶如冰山總是顯露它的一角。小說家就是如此,讓一潭死水變得深不可測又波詭雲譎,用文學這種古老的方法釋解大千世界和芸芸眾生。

比較而言,發表在《天涯》上的《堅硬的夏麥》,更貼近我個人的生活閱歷和成長經驗。主人公同樣也是上名中學生,來自貧困的鄉村,來自生活的最底層。小說中的少年為每學期的幾十元書本和學雜費所迫,為哥嫂的世故與冷漠感到憤怒,為年邁父親的軟弱和一再妥協感到傷心難過,更為他自己的處境和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正如《老人與海》中的那位叫聖地亞哥的老人和他的小船,只要還在海上,就得無時無刻不面對厄運和災難。《天涯》雜志副主編王雁翎女士曾在給我的回信中談到︰“學東你的《堅硬的夏麥》讀後令人痛心,也令我震驚,少年的憂憤、無法逾越的貧窮的障礙,都變成了生命的傷痛,甚至是心底的絕望。陸小北跳河救人,表面看是舍己救人,焉知他內心沒有閃過一絲絕望、自棄和解脫?你的這篇小說不僅僅是反映底層農民的苦難生活,而是深入到了人物的內心深處去了……”事實上,這部中篇我意欲表現西部鄉村的教育狀況,因為我知道那些窮孩子的種種艱辛與不易,他們正為嚴酷的生活所煎熬,正因交不起學費而不能繼續念書,還為缺乏代課教師和校舍而不得不停止學業。因此,我最大的心願是,有更多的人士將目光投向西部的鄉村,投向那里的教育,使那些孩子最大可能地擺脫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無助,擺脫精神的困惑和肉體的創傷。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