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芒克的詩》內容為:按照艾茲拉·龐德的說法,一個人如果要成為詩人,他首先應該做的事就是:在十六歲以前把所有可能讀到的好詩讀完,以培養開闊的視野、良好的趣味和正確的判斷力。這在龐德很大程度上是經驗之談,可是對大多數中國詩人,尤其是1949年前後出生的一代詩人來說,卻不啻是一種諷刺。確實,當芒克開始寫詩時,他的頭腦中甚至說不上有什麽完整的「好詩」概念。此前他的全部文學閱歷加起來不超過一打人的有限作品,其中值得一提的除了同學們私下所謂的三本「必讀書」——《歐根·奧涅金》、《當代英雄》、《紅樓夢》——以及其它一些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歌譯作外,就是戴望舒譯的《洛爾迦詩抄》和不多的幾本泰戈爾的小詩集了。當然,這份短短的書目後面還應該再加上幾本「供內部批判用」的「黃皮書」,如《麥田里的守望者》(台譯:麥田捕手)、《娘子谷及其它》等,那是70年代初他作為「高知」子弟在一個小圈子里所能享受到的唯一特權。但即使如此,情況也好不了多少。用今天的眼光看,這點閱歷充其量剛夠為滿足一個文學青年的虛榮心提供助興的談資而已;然而在當時,卻成了一個詩人賴以成長的主要「營養基」。
目錄
芒克:一個人和他的詩(代序)
心事(1971—1978)
葡萄園
致漁家兄弟
城市
凍土地
秋天
獻詩:1972一1973
天空
路上的月亮
太陽落了
白房子的煙
十月的獻詩
給
街
黑夜在昏睡
我是風
大地的農夫
寫給珊珊的紀念冊
心事
海岸·海風·船
荒野
舊夢(1981)
陽光中的向日葵(1983)
陽光
黃昏
雪地上的夜
春天
四月
一棵倒下的樹
如今的日子
愛人
寫給一片廢墟
陽光中的向日葵
雷雨之前
歸來
一個死去的白天
鄰居
老房子
燈
一夜之後
陽光,長滿細小的牙齒
清晨,剛下過一場雨
公園里的孩子
給孩子們
昨天與今天
處境
把眼楮閉上
在麥田里
來自水面上的風
秋後的田野
又過了一年
這是在藍色的雪地上
晚年
群猿(1985—1986)
今天是哪一天(2000)
跋
心事(1971—1978)
葡萄園
致漁家兄弟
城市
凍土地
秋天
獻詩:1972一1973
天空
路上的月亮
太陽落了
白房子的煙
十月的獻詩
給
街
黑夜在昏睡
我是風
大地的農夫
寫給珊珊的紀念冊
心事
海岸·海風·船
荒野
舊夢(1981)
陽光中的向日葵(1983)
陽光
黃昏
雪地上的夜
春天
四月
一棵倒下的樹
如今的日子
愛人
寫給一片廢墟
陽光中的向日葵
雷雨之前
歸來
一個死去的白天
鄰居
老房子
燈
一夜之後
陽光,長滿細小的牙齒
清晨,剛下過一場雨
公園里的孩子
給孩子們
昨天與今天
處境
把眼楮閉上
在麥田里
來自水面上的風
秋後的田野
又過了一年
這是在藍色的雪地上
晚年
群猿(1985—1986)
今天是哪一天(2000)
跋
序
1971年夏季的某一天對我來說可能是個重要的日子。芒克拿來一首詩,岳重的反應讓我大吃一驚:「那暴風雪藍色的火焰」┅┅他復誦著芒克的詩句,像吃了什麽甜東西。
以上文字摘自多多1988年寫的一篇文章,題為《被埋葬的中國詩人》。提請讀者注意一下它所指明的時間或許並不多余。1971年是「文革」的第五個年頭。在經歷了一系列劇烈的混亂和動盪之後,形勢不但沒有如發動者所預期的那樣,「一派大好,越來越好」,反而進一步失去了控制,變得更為嚴峻。就在岳重讀到芒克詩的同時,一場新的政治風暴正在緊張的孕育之中:廣播報刊上正在如火如荼地「批陳整風」;毛澤東正在准備進行他神秘的南巡;而林彪精心策划的「571工程」也即將進入關鍵的實施階段┅┅當然,無論政治斗爭如何風雲變幻,都不會影響「無產階級在上層建築,包括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內」的「全面專政」。
所有這些盡管表面上和芒克沒有任何直接關系,暗中卻構成了他命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構成了他起步寫作的歷史語境;同樣,芒克的詩盡管從一開始就具有濃重的個人化色彩,但仍然可以看做他對此做出的應答。我無意給他的詩強加上一層額外的意識形態色彩;我的意思僅僅是說,在一個沒有詩,似乎也不可能有詩的年代,一個此前並沒有「妄動過詩的念頭」(多多語)的人卻選擇了詩,這本身就足以說明問題。
按照艾茲拉·龐德的說法,一個人如果要成為詩人,他首先應該做的事就是:在十六歲以前把所有可能讀到的好詩讀完,以培養開闊的視野、良好的趣味和正確的判斷力。這在龐德很大程度上是經驗之談,可是對大多數中國詩人,尤其是1949年前後出生的一代詩人來說,卻不啻是一種諷刺。確實,當芒克開始寫詩時,他的頭腦中甚至說不上有什麽完整的「好詩」概念。此前他的全部文學閱歷加起來不超過一打人的有限作品,其中值得一提的除了同學們私下所謂的三本「必讀書」——《歐根·奧涅金》、《當代英雄》、《紅樓夢》——以及其它一些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歌譯作外,就是戴望舒譯的《洛爾迦詩抄》和不多的幾本泰戈爾的小詩集了。當然,這份短短的書目後面還應該再加上幾本「供內部批判用」的「黃皮書」,如《麥田里的守望者》、《娘子谷及其它》等,那是70年代初他作為「高知」子弟在一個小圈子里所能享受到的唯一特權。但即使如此,情況也好不了多少。用今天的眼光看,這點閱歷充其量剛夠為滿足一個文學青年的虛榮心提供助興的談資而已;然而在當時,卻成了一個詩人賴以成長的主要「營養基」。
┅┅
以上文字摘自多多1988年寫的一篇文章,題為《被埋葬的中國詩人》。提請讀者注意一下它所指明的時間或許並不多余。1971年是「文革」的第五個年頭。在經歷了一系列劇烈的混亂和動盪之後,形勢不但沒有如發動者所預期的那樣,「一派大好,越來越好」,反而進一步失去了控制,變得更為嚴峻。就在岳重讀到芒克詩的同時,一場新的政治風暴正在緊張的孕育之中:廣播報刊上正在如火如荼地「批陳整風」;毛澤東正在准備進行他神秘的南巡;而林彪精心策划的「571工程」也即將進入關鍵的實施階段┅┅當然,無論政治斗爭如何風雲變幻,都不會影響「無產階級在上層建築,包括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內」的「全面專政」。
所有這些盡管表面上和芒克沒有任何直接關系,暗中卻構成了他命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構成了他起步寫作的歷史語境;同樣,芒克的詩盡管從一開始就具有濃重的個人化色彩,但仍然可以看做他對此做出的應答。我無意給他的詩強加上一層額外的意識形態色彩;我的意思僅僅是說,在一個沒有詩,似乎也不可能有詩的年代,一個此前並沒有「妄動過詩的念頭」(多多語)的人卻選擇了詩,這本身就足以說明問題。
按照艾茲拉·龐德的說法,一個人如果要成為詩人,他首先應該做的事就是:在十六歲以前把所有可能讀到的好詩讀完,以培養開闊的視野、良好的趣味和正確的判斷力。這在龐德很大程度上是經驗之談,可是對大多數中國詩人,尤其是1949年前後出生的一代詩人來說,卻不啻是一種諷刺。確實,當芒克開始寫詩時,他的頭腦中甚至說不上有什麽完整的「好詩」概念。此前他的全部文學閱歷加起來不超過一打人的有限作品,其中值得一提的除了同學們私下所謂的三本「必讀書」——《歐根·奧涅金》、《當代英雄》、《紅樓夢》——以及其它一些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歌譯作外,就是戴望舒譯的《洛爾迦詩抄》和不多的幾本泰戈爾的小詩集了。當然,這份短短的書目後面還應該再加上幾本「供內部批判用」的「黃皮書」,如《麥田里的守望者》、《娘子谷及其它》等,那是70年代初他作為「高知」子弟在一個小圈子里所能享受到的唯一特權。但即使如此,情況也好不了多少。用今天的眼光看,這點閱歷充其量剛夠為滿足一個文學青年的虛榮心提供助興的談資而已;然而在當時,卻成了一個詩人賴以成長的主要「營養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