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著眼于方法上的考證與義理相結合,文獻求證與邏輯分析兼顧,將人物研究、學派研究、思潮研究與地域文化研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力求在多年搜集王陽明散逸著作和一些較難查閱的明清人士評述王陽明的史料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通過史料爬梳、合理解讀,分上下兩篇展開對王陽明及陽明後學進行深入而系統的探討︰上篇主要是對陽明史實的辨考,包括陽明洞、天泉橋、家譜、家教、字輩(同輩與後輩)、家事、世襲、形象、藝能等;下篇主要是對陽明學派的論考,包括弟子、地域、粵學、黔學、閩學、徽學、浙學、贛學等︰附錄則是對陽明後裔的訪談以及對明代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從中可見作者對王陽明及其學派諸多學術問題的澄清、否證乃至獨到見解。
本書分上下兩篇展開對王陽明及陽明後學進行深入而系統的探討︰上篇主要是對陽明史實的辨考,包括陽明洞、天泉橋、家譜、家教、字輩(同輩與後輩)、家事、世襲、形象、藝能等;下篇主要是對陽明學派的論考,包括弟子、地域、粵學、黔學、閩學、徽學、浙學、贛學等。
目錄
上篇 陽明史實辨考
第一章 陽明之“道場”——陽明洞考
第二章 陽明之“教場”——天泉橋考
第三章 陽明之世家——家譜考
第四章 陽明之成長——家教考
第一節 王華的言傳身教
第二節 岑氏的養育之恩
第三節 趙氏的慈愛之心
第五章 陽明之同輩——“守”字輩考
第六章 陽明之“隱私”——家事考
第一節 家庭瑣事與陽明隱私
第二節 所遺財產與家庭紛爭
第七章 陽明之後輩——“正”字輩考
第一節 黃綰的保孤情懷
第二節 王畿的憂危意識
第三節 同門的意見分歧
第四節 正億的學術貢獻
第五節 正憲的功過是非
第八章 陽明之後裔——世襲考
第一節 蔭封世襲之系譜
第二節 王家衰微的原因
第九章 陽明之遺像——形象考
第一節 陽明畫像的出現
第二節 明清遺存畫像
第三節 日韓所傳遺像
第四節 遺像中的歷史記憶
第十章 陽明之才藝——藝能考
第一節 音樂才能
第二節 書藝才能
第三節 繪畫才能
下篇 陽明學派論考
第十一章 陽明之傳人——弟子考
第一節 入門標準
第二節 弟子成分
第三節 早期弟子
第四節 弟子人數
第十二章 王學之傳播——地域考
第一節 傳播區域及其特征
第二節 楚中王門概述
第三節 粵中王門概述
第十三章 王學之先行——粵學考
第一節 陽明、白沙是否同道
第二節 陽明何故“不言”白沙
第三節 以江右為中介的浙粵之互動
第十四章 王學之過化——黔學考
第一節 龍場悟道的起因與黔中王門的形成
第二節 黔版陽明著作與陽明黔中講學之目的
第十五章 王學之滲入——閩學考
第一節 王陽明閩中講學考
第二節 閩中王門的成立
第三節 陽明後學與閩中王門
第十六章 王學之遭遇——徽學考
第一節 王學向新安地區的滲透及其挫折
第二節 從陽明的三篇佚文看王學的遭遇
第三節 《朱子晚年定論》的成書及其意義
第十七章 王學之變異——浙學考
第一節 受阻于浙南的浙中王學
第二節 浙南陽明學者的性格及其成因
第十八章 王學之滑轉——贛學考
第一節 王塘南的學行與著述
第二節 從陽明學到東林學的過渡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王陽明後裔今何在
——王詩棠、王書銘先生訪談錄
附錄二 明代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以陽明學與陽明後學為中心
後記
第一章 陽明之“道場”——陽明洞考
第二章 陽明之“教場”——天泉橋考
第三章 陽明之世家——家譜考
第四章 陽明之成長——家教考
第一節 王華的言傳身教
第二節 岑氏的養育之恩
第三節 趙氏的慈愛之心
第五章 陽明之同輩——“守”字輩考
第六章 陽明之“隱私”——家事考
第一節 家庭瑣事與陽明隱私
第二節 所遺財產與家庭紛爭
第七章 陽明之後輩——“正”字輩考
第一節 黃綰的保孤情懷
第二節 王畿的憂危意識
第三節 同門的意見分歧
第四節 正億的學術貢獻
第五節 正憲的功過是非
第八章 陽明之後裔——世襲考
第一節 蔭封世襲之系譜
第二節 王家衰微的原因
第九章 陽明之遺像——形象考
第一節 陽明畫像的出現
第二節 明清遺存畫像
第三節 日韓所傳遺像
第四節 遺像中的歷史記憶
第十章 陽明之才藝——藝能考
第一節 音樂才能
第二節 書藝才能
第三節 繪畫才能
下篇 陽明學派論考
第十一章 陽明之傳人——弟子考
第一節 入門標準
第二節 弟子成分
第三節 早期弟子
第四節 弟子人數
第十二章 王學之傳播——地域考
第一節 傳播區域及其特征
第二節 楚中王門概述
第三節 粵中王門概述
第十三章 王學之先行——粵學考
第一節 陽明、白沙是否同道
第二節 陽明何故“不言”白沙
第三節 以江右為中介的浙粵之互動
第十四章 王學之過化——黔學考
第一節 龍場悟道的起因與黔中王門的形成
第二節 黔版陽明著作與陽明黔中講學之目的
第十五章 王學之滲入——閩學考
第一節 王陽明閩中講學考
第二節 閩中王門的成立
第三節 陽明後學與閩中王門
第十六章 王學之遭遇——徽學考
第一節 王學向新安地區的滲透及其挫折
第二節 從陽明的三篇佚文看王學的遭遇
第三節 《朱子晚年定論》的成書及其意義
第十七章 王學之變異——浙學考
第一節 受阻于浙南的浙中王學
第二節 浙南陽明學者的性格及其成因
第十八章 王學之滑轉——贛學考
第一節 王塘南的學行與著述
第二節 從陽明學到東林學的過渡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王陽明後裔今何在
——王詩棠、王書銘先生訪談錄
附錄二 明代儒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以陽明學與陽明後學為中心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