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與中美關系:競爭·沖突·合作

能源安全與中美關系:競爭·沖突·合作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吳磊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76213
  • ISBN13:9787500476214
  • 裝訂:265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能源安全是中美關系中新近出現的重大和復雜問題。本書作者以比較中立與自由的態度,從市場結構性競爭、能源安全觀和能源政策矛盾、地緣政治分歧及雙邊能源合作的特點及合作前景等視角,對此問題進行了分析解讀。本書分析認為,無論是「中美能源沖突說」,還是「中美能源合作論」都不能只靠表象作出判斷,更不能簡單地憑感情、直覺和經驗得出結論,理想主義和泛泛而論並不能揭示中美能源關系的本質,矛盾與競爭才是目前和未來中美能源關系的主要結構狀態和本質特征。全書資料新穎,數據翔實,現實主義色彩濃厚,觀點審慎客觀。
 

目錄

Abstract
序言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與選題的意義
(一)問題導入
(二)價值和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總體研究現狀
(二)能源安全與中美關系的研究現狀
(三)美國能源戰略與政策方面的研究現狀
(四)中國能源安全研究現狀
(五)西方學者近年來對能源安全與中美關系的研究成果
(六)西方學者分析與研究的不足
三 理論和方法:能源安全理論
第一章 中國能源安全政策
第一節 中國能源非安全:問題與根源
一 中國能源非安全:理論與分析視角
二 中國能源非安全的根源
三 中國能源非安全中的「美國因素」
第二節 中國能源安全觀與能源安全政策
一 分析能源安全觀或能源安全思想的價值
二 中國的能源安全觀
三 中國能源安全政策
第三節 中國能源安全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 中國能源安全體系的內在機制缺陷
二 中國能源安全體系內在機制缺陷帶來的問題
第二章 案例分析(一):中東
第一節 中國對中東石油的進口依賴
第二節 中國與中東能源關系的發展
一 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關系
二 中國與伊朗能源關系
第三節 伊朗核危機與中國能源安全
第四節 中美在中東石油問題上的互動與角逐初顯
一 中東石油與美國的中東石油政策
二 中國在中東的石油追求對美國的影響
三 中國的中東石油風險在中美關系互動
第三章 案例分析(二):非洲
第一節 非洲石油與中國能源安全
一 非洲石油資源概述
二 非洲石油對中國石油安全的意義
第二節 中國非洲關系中的能源因素
一 能源戌資源:中非關系的「潤滑劑」
二 中國與非洲能源關系的特點
第三節 中國在非洲的能源追求對美國的影響
一 非洲石油與美國能源安全
二 石油與蘇丹問題
三 石油對中美關系的其他影響
第四節 關於中國與非洲國家能源關系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
一 中國在非洲的石油利益——沒必要遮遮掩掩
二 石油政治——中國與非洲關系發展的常態問題
三 能源利益、國際責任與中國有關政策的調適問題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三):西半球
第五章 美國能源安全政策
第六章 中美能源關系:性質分析與界定
結語 超越石油:前景展望與分析結論
參考書目
後記
 

吳磊教授的這部新著同時涉及兩個非常重大,而且也非常重要的問題:一個是「中美關系」,一個是「能源安全」。這兩個問題都是當前國際關系研究的大題目和熱門題目。如果分開來看,國內外學者已分別對「中美關系」和(中國的)「能源安全」這兩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版和發表了許許多多有見地的著作、論文和研究報告。然而,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來討論研究,即,中美之間在能源安全問題上是一種什麼關系?反過來,能源安全問題對整個中美關系又有什麼樣的影響?盡管近年來也有一些學者在這方面進行了研究,但總的看來取得的成果還不是很多,研究的系統性和深入性也有待於加強。因此,這也就是吳磊教授這部著作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之所在。

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2005年,美國平均每天消耗2050萬桶石油,占全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一。在當年美國的日均2050萬桶的石油消費量中,只有750萬桶是本國產生的,另外的1300萬桶靠進口,對外依存度已達64%。而另一方面,中國在2004年就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5年,中國平均每天消耗石油700萬桶,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一。中國自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進口依存度逐年上升。在中國2005年的日均700萬桶石油消費量中,約360萬桶是本國自己生產的,其余的340萬桶靠進口,對外依存度為48%。現在,中美兩國消費的原油加在一起接近世界原油消費總量的1/3。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統計,如果按照2020年中國經濟翻兩番計算,屆時中國石油年需求將達到9.2億噸,即使中國石油利用效率能夠提高一倍,仍然需要4.6億噸,而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估計最多能夠達到1.8億—2億噸,年缺口為2.5億—3億噸,這一巨大的缺口只能靠進口來填補。因此,有人甚至估計,到2010年中國就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包括煤炭和石油消費),而到2020年中國可能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石油消費國。

近年來,中國為了保障自己的石油供應,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包括對海外石油基礎設施的投資,特別是在非洲、中東和原蘇聯地區,以維護自己未來的能源安全。中國的海外能源投資引起了一些西方人的警惕,他們稱中國患上了「能源飢渴症」。隨之而來就是「中國能源威脅論」,認為中國日益增加的石油需求,損害了美國和西方的利益,必須及早加以遏制。美國參議員利伯曼在美對外關系委員會發表演講時就說,中美關系中潛在的最大的「沖突源」是兩國對全球石油資源的競爭。他稱20世紀最大的沖突是美國和蘇聯的軍備競賽,而21世紀最大的沖突可能就是中美之間對能源的爭奪。

應該說,這種沖突的危險是存在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發生的。這不僅因為中美兩國的能源需求是剛性的,都將保持持續增長,而且還因為敵對和沖突是可以「自我實現的」。如果中美兩國在石油安全問題上都視對方為威脅,彼此都采取敵視和對抗的態度,就很容易陷入不能自拔的「囚徒困境」,最終導致沖突的發生。有分析家認為,近幾年來美國與中國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伊朗核問題、伊拉克問題、中東問題上出現的矛盾和磨擦,實質上就是雙方在能源安全問題上的較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