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國內外研究中產階級問題的知名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對中產階級的形成、發展、特征、社會經濟地位、社會政治功能和相關理論進行了深入探討,特別重點分析了中國中產階級的概念界定、發展規模、價值認同、社會態度、收入和消費特征。同時,在國際比較視野下,中外學者也研究了歐美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後發的“亞洲四小龍”的中產階級、新興經濟體國家和轉型社會的中產階級的異同。
作者簡介︰
李春玲,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社會分層、社會流動和教育社會學研究。代表論著有︰《中國城鎮社會流動》、《斷裂與碎片︰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實證分析》、《社會分層理論》、《我國社會分層研究30年》、《中國中產階級的增長及其現狀》、《當代中國社會的消費分層》、《當代中國社會的聲望分層》和《社會政治變遷與教育機會不平等》等。
目錄
第一編 中產階級分析的多視角理論
階級分析的三種邏輯與中產階級研究
從東亞到東南亞的中產階級研究︰理論與經驗
東亞中產階級研究的理論與發現
中國中產階級研究的理論取向及關注點的變化
政治交叉、社會表征與學術干預︰中產階級在中國的形成
全球化與中產階級的形塑︰理論與現實
第二編 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及定位
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認同和社會態度
中國中產階級的增長及其現狀
中國城市的階層結構與中產階層的定位
怎樣看待中國當前的中產階層
第三編 中國中產階級的形成
階級分析的情感轉向︰上海與香港中產階級的認同
“殊途異類”︰當代中國城鎮中產階級的類型化分析
“新中問階層”的功能
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器嗎?
北京中產階級的現狀及特征
第四編 中外中產階級比較
亞洲儒家社會中兩種類型的城市新中產階級——2006年亞洲民主調查數據及其意義分析-
中國和保加利亞中間階層的發展模式
中俄中產階層︰構成、趨勢與功能的宏觀比較分析
印度與中國的中產階級︰問題與關注
印度和中國的中產階級興起
第五編 國外中產階級研究
歐洲階級體系的轉型以及中產階級的飄零
全球化、地方制度與日本中產階級
韓國中產階級政治的動態︰以“中民”為中心
階級分析的三種邏輯與中產階級研究
從東亞到東南亞的中產階級研究︰理論與經驗
東亞中產階級研究的理論與發現
中國中產階級研究的理論取向及關注點的變化
政治交叉、社會表征與學術干預︰中產階級在中國的形成
全球化與中產階級的形塑︰理論與現實
第二編 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及定位
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認同和社會態度
中國中產階級的增長及其現狀
中國城市的階層結構與中產階層的定位
怎樣看待中國當前的中產階層
第三編 中國中產階級的形成
階級分析的情感轉向︰上海與香港中產階級的認同
“殊途異類”︰當代中國城鎮中產階級的類型化分析
“新中問階層”的功能
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器嗎?
北京中產階級的現狀及特征
第四編 中外中產階級比較
亞洲儒家社會中兩種類型的城市新中產階級——2006年亞洲民主調查數據及其意義分析-
中國和保加利亞中間階層的發展模式
中俄中產階層︰構成、趨勢與功能的宏觀比較分析
印度與中國的中產階級︰問題與關注
印度和中國的中產階級興起
第五編 國外中產階級研究
歐洲階級體系的轉型以及中產階級的飄零
全球化、地方制度與日本中產階級
韓國中產階級政治的動態︰以“中民”為中心
序
中產階級的形成及其成長是影響社會分層形態演變趨勢和社會政治轉型發展走向的關鍵因素。在歐、美、日等發達社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經濟繁榮導致了新中產階級的形成,並因而改變了以往的階級階層結構形態。後來的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亞洲四小龍”)也是在經濟高速增長和工業化迅速推進時期出現了中產階級迅速崛起的現象。目前,中國和印度等經濟增長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以及東歐和俄羅斯等前社會主義轉型國家,也出現了中產階級興起的現象。盡管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中產階級產生的環境和條件各不相同,但是世界各地區的中產階級還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相似的發展規律,國際比較取向的中產階級研究對于深人認識各國、各地區的中產階級發展狀況和把握其特征是十分有益的。21世紀以來,中產階級在中國社會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社會學家對這一群體也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興趣,許多研究者開始收集相關的數據資料,對這一群體進行研究分析,還有一些理論家在理論層面對中產階級的社會功能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不過,總體而言,中國的中產階級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正在形成中的中產階級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在此情況下,與國外研究中產階級問題的學者進行交流,了解其他國家的中產階級發展過程以及國外學者研究中產階級的方法和理論,將有助于促進中國社會學家的中產階級研究。為此目的,筆者在福特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中國社會學會的支持下,于2007年7月20~22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中國社會學年會上主辦了“中產階級研究國際比較論壇”。論壇邀請了來自發達國家(美國、日本、法國)、發展中國家(印度)、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韓國、中國香港)以及轉型社會(保加利亞)的研究中產階級問題的社會學家,與中國社會學家共同探討中產階級的形成過程、對社會分層形態的影響及其可能帶來的社會經濟後果,以及其他的相關問題,並比較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的社會政治背景和不同的文化傳統條件下各國中產階級的形成過程及其特征,尤其關注當前中國中產階級的發展狀況。論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國社會學界研究中產階級問題的專家與海外學者分別發表了各自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成果,同時也針對相關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就某些問題還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很明顯,各國的研究者在中產階級研究的關注點、理論取向和研究方法方面是有一些差異的,但論壇的參與者都認為相互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為了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和理論觀點,我們決定出版這本論文集,希望更多的讀者能夠分享我們的交流成果。
論文集共分為五個部分︰中產階級分析的多視角理論、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及定位、中國中產階級的形成、中外中產階級比較和國外中產階級研究。第一編“中產階級分析的多視角理論”包括六篇文章。埃里克‧奧林‧賴特的文章介紹了階級分析的三種理論思路,這三種理論實際上也是目前社會分層研究的最主要的三種分析模式或理論流派,當然也涵蓋了中產階級研究。論文集中的所有經驗研究文章都可以分別歸類為這三種階級分析當中的一種。賴特本人作為新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代表人物主張第三種階級分析——“剝削和支配路徑”,這與他早先的新馬克思主義中產階級理論是一脈相承的。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賴特提出的新馬克思主義中產階級理論以及在此理論基礎之上展開的大規模中產階級國際比較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中產階級研究的主流模式。國內學者對賴特的中產階級理論了解不多,對他的理論觀點的介紹主要集中在他提出的新馬克思主義階級分類框架方面,而較少涉及他的中產階級理論,也很少有研究者采用他的理論對中國的中產階級進行分析。本論文集中張翼的文章采用了賴特的中產階級劃分模式(見第三編)。另外,香港科技大學的蘇耀昌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呂大樂所做的有關香港中產階級的分析曾應用了新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大部分國內社會學家所進行的中產階級研究應該歸類于賴特所稱的第一種階級分析模式——個人屬性路徑,賴特本人對這種分析模式是持批評態度的,這也導致了在論壇上他與國內學者在中產階級劃分標準方面展開了爭論。國內有些學者采用了賴特所稱的第二種階級分析模式——機會阻隔路徑——機會阻隔路徑(即韋伯派的階級分析)。論文集中劉欣的文章就是其中之一。總體而言,筆者認為,賴特的這篇文章簡明而清晰地解釋了階級分析的三種理論思路,有助于我們思考中產階級研究的一些理論問題,盡管筆者並不完全贊同他的階級理論以及與此相關的中產階級理論。
……
論文集共分為五個部分︰中產階級分析的多視角理論、中國中產階級的規模及定位、中國中產階級的形成、中外中產階級比較和國外中產階級研究。第一編“中產階級分析的多視角理論”包括六篇文章。埃里克‧奧林‧賴特的文章介紹了階級分析的三種理論思路,這三種理論實際上也是目前社會分層研究的最主要的三種分析模式或理論流派,當然也涵蓋了中產階級研究。論文集中的所有經驗研究文章都可以分別歸類為這三種階級分析當中的一種。賴特本人作為新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代表人物主張第三種階級分析——“剝削和支配路徑”,這與他早先的新馬克思主義中產階級理論是一脈相承的。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賴特提出的新馬克思主義中產階級理論以及在此理論基礎之上展開的大規模中產階級國際比較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中產階級研究的主流模式。國內學者對賴特的中產階級理論了解不多,對他的理論觀點的介紹主要集中在他提出的新馬克思主義階級分類框架方面,而較少涉及他的中產階級理論,也很少有研究者采用他的理論對中國的中產階級進行分析。本論文集中張翼的文章采用了賴特的中產階級劃分模式(見第三編)。另外,香港科技大學的蘇耀昌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呂大樂所做的有關香港中產階級的分析曾應用了新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大部分國內社會學家所進行的中產階級研究應該歸類于賴特所稱的第一種階級分析模式——個人屬性路徑,賴特本人對這種分析模式是持批評態度的,這也導致了在論壇上他與國內學者在中產階級劃分標準方面展開了爭論。國內有些學者采用了賴特所稱的第二種階級分析模式——機會阻隔路徑——機會阻隔路徑(即韋伯派的階級分析)。論文集中劉欣的文章就是其中之一。總體而言,筆者認為,賴特的這篇文章簡明而清晰地解釋了階級分析的三種理論思路,有助于我們思考中產階級研究的一些理論問題,盡管筆者並不完全贊同他的階級理論以及與此相關的中產階級理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