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J‧施蒂格勒的博士論文“生產和分配理論史研究”,在芝加哥大學弗蘭克‧H‧奈特教授的指導下,于1937年完成(1938年3月提交)。麥克米倫公司于1941年出版了該論文的修訂版《生產和分配理論︰形成時期》,售價3.5美元。按照馬克‧布勞格(施蒂格勒過去的學生)的說法,這部書“是追蹤1870年以後新古典生產和分配理論漫長演進過程的第一次認真嘗試,並很快被譽為經濟思想史的一個主要里程碑”。這便論文還是作者畢生從事和喜愛的經濟思想史研究的開端,他後來在經濟思想史領域的很多著作仍致力于該論文所涵蓋的這個時期(19世紀後期)。
施蒂格勒在緒論中說明了這篇論文的動機。按他的說法,以往經濟理論在1870年的“基本缺陷”,“顯然是沒有發展出一種生產服務的價格理論”。的確,如他所說︰“在1870年還不曾有分配理論”。盡管1870年代的“邊際革命”已經導致了價值理論的重建,但是分配理論多半還沒有受到觸動。正當經濟理論的這個領域迫切需要更新時,1870~1895年間,在這個領域發生了緩慢而漸進的理論進步。本論文的目的就是追蹤分配理論在這個時期主要經濟學家著作中的發展——其中包括杰文斯、威斯迪德、馬歇爾、埃奇沃斯和瓦爾拉斯等等——這種發展在邊際生產率分配理論和尤勒訂立中達到了頂點。
施蒂格勒的論題反映了他1930年代在芝加哥大學研究生期間學習的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著重于新古典價格理論的系統訓練。在經濟學301即價格和分配理論的課程上,杰科布‧瓦伊納和弗蘭克‧奈特給學生授以馬歇爾主義的價格論,那是芝加哥大學課程體系的中心。當經濟思想史的許多研究致力于泛泛地解釋經濟“思想”時,《生產和分配理論》這樣的經濟理論史著實罕見。這樣牢固的理論基礎與經濟學301課程十分強調新古典理論是分不開的。
施蒂格勒在芝加哥大學所接受的科學訓練的第二個方面,是他受教于奈特教授的經濟思想史課程。施蒂格勒對思想史的興趣顯然是在芝加哥大學,在奈特((在較小程度上還有瓦伊納)的指導下養成的。施蒂格勒在本書緒論和其他地方說過,這個論文題目是奈特向他提出的。奈特在確定該論文的獨特思路方面看來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其他人肯定也看出了奈特對該論文的深深的印記︰約瑟夫‧多夫曼直截了當地說︰“(該論文的)觀點是作者在芝加哥大學的老師弗蘭克‧H‧奈特教授的觀點。”
奈特的觀點是什麼呢?奈特研究經濟思想史的態度是批判的,通常是嚴厲的。唐‧帕廷金有這樣的描述︰“奈特研究經濟思想史的路徑是︰對各種思想學派所提出的各種假定條件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的性質,作出純邏輯的評論;他幾乎專門集中于他所解釋的各種理論的邏輯一致性。”例如,在關于李嘉圖的一篇著名論文中,奈特提出了一種“設想,按照這種設想,對像經濟學這樣一些領域中的‘前人’的主要興趣,應該放在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一些東西”。然後他將“古典的”體系與“正確的”觀點加以對照,指出了古典派思想中的七種“過失”。這樣尖銳的聚焦于糾正錯誤的評論有時顯得是在嘲弄,但隱藏在這些批評背後的卻是嚴肅認真的初衷。施蒂格勒回憶說,奈特肯定“從強調李嘉圖和經濟學其他歷史人物的過失和錯誤中獲益匪淺……(但是)
,他以李嘉圖的錯誤和馬歇爾的弱點為例,教導我們應當對這些過失比對當時那些荒誕不經的謬論予以更多的堅持不懈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