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其在《策略思維》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寫作和案例上之後的通俗博弈論力作。如果說《策略思維》是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最為流行的通俗博弈論教科書之一,那麼《策略博弈》就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最為流行的通俗博弈論教科書之一。知識淵博的迪克西特在本書中通過運用標準的博弈論方法,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經濟活動中的競爭與合作、政治活動中的技巧、軍事活動及戰爭中的策略等的演繹,比較系統但又很簡要地介紹了博弈論的有關基礎知識,語言生動詼諧,故事精彩有趣,使得讀者在漫游于引人入勝的故事情景之中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博弈論的精致分析工具去了解其所以然。
  
本書適合于作為經濟管理各個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基礎博弈論課程的教科書,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的輔助讀物,當然,學習政治、軍事、法律及其他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以及博弈論發燒友們也可以從本書中找到許多樂趣和汲取到許多知識營養。
 

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與一般性原理
 第1章 基本思想和範例
1.1 何為策略博弈?
1.2 策略博弈的一些例子和故事
  1.2.1 回擊到何處?
  1.2.2 GPA暗斗
 1.2.3 “我們未能參加考試,是因為我們輪胎爆了”
 1.2.4 教授為什麼這樣狠心?
 1.2.5 危機邊緣的室友與家人
 1.2.6 約會博弈
1.3 學習《策略博弈》的策略
 第2章 如何思考策略博弈?
2.1 決策與博弈
2.2 博弈分類
  2.2.1 博弈中各方是序貫行動的還是同時行動的?
 2.2.2 參與人的利益完全沖突還是具有某些一致之處?
  2.2.3 博弈只進行一次還是重復進行?對手是否固定?
   2.2.4 參與人擁有完全或相同的信息嗎?
   2.2.5 博弈規則是固定的還是可人為操縱的?
   2.2.6 合作協議是否具有強制力?
  2.3 一些術語和背景假設
   2.3.1 策略
   2.3.2 支付
   2.3.3 理性
   2.3.4 對規則的共同知識
   2.3.5 均衡
   2.3.6 動態與進化博弈
   2.3.7 觀察與實驗
  2.4 博弈論的用處
  2.5 後續章節的結構
  2.6 總結
第二部分 概念與技巧
 第3章 序貫行動博弈
3.1 博弈樹
 3.1.1 決策結、枝及路徑
  3.1.2 不確定性與“自然的行動”
  3.1.3 結果與支付
  3.1.4 策略
  3.1.5 博弈樹的構造
3.2 用博弈樹求解博弈
3.3 增添更多的參與人
3.4 行動順序的優勢
3.5 添加更多的行動
  3.5.1 井字棋
  3.5.2 國際象棋
3.6 逆推實驗
3.7 幸存者游戲策略
3.8 總結
 第4章 純策略同時行動博弈(Ⅰ)︰離散策略情形
4.1 離散型策略同時行動博弈的描述
4.2 納什均衡
 4.2.1 納什均衡概念的進一步解釋
  4.2.2 納什均衡︰一個信念和選擇的體系
4.3 佔優策略選擇
  4.3.1 兩個參與人都存在佔優策略的情形
  4.3.2 只有一個參與人存在佔優策略的情形
 4.3.3 重復剔除劣策略
4.4 最優反應分析
4.5 零和博弈的最小最大值方法
4.6 三人參與的博弈
4.7 純策略博弈的多重均衡
4.8 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的情形
4.9 總結
附錄 幾個一般性的定義
 第5章 純策略同時行動博弈(Ⅱ)︰連續型策略、(Ⅲ)︰討論和證據
5.1 純策略是連續型變量的情形
  5.1.1 價格競爭
  5.1.2 政黨宣傳拉票
5.2 納什均衡的經驗證據
  5.2.1 實驗室或課堂里的實驗
 5.2.2 現實世界的證據
5.3 對納什均衡概念的批評性討論
 5.3.1 在納什均衡中對風險的處理
   5.3.2 納什均衡的多重性
  5.3.3 納什均衡對理性的要求
5.4 可理性化
  5.4.1 可理性化概念的運用
 5.4.2 可理性化導出納什均衡
5.5 總結
 第6章 同時行動與序貫行動並存的博弈
6.1 同時行動與序貫行動並存的博弈
  6.1.1 兩階段博弈與子博弈
 6.1.2 多階段博弈的結構
6.2 在博弈中改變行動順序
  6.2.1 同時行動博弈變為序貫行動博弈
  6.2.2 行動順序上的其他變化
6.3 分析方法的改變
 6.3.1 用博弈樹表示同時行動博弈
  6.3.2 用策略形式說明和分析序貫行動博弈
6.4 三人博弈
6.5 總結
 第7章 采用混合策略的同時行動博弈(Ⅰ)︰零和博弈
7.1 什麼是混合策略?
7.2 不確定行為︰混合行動使對手難以預料
  7.2.1 最優反應分析
 7.2.2 最小最大值法
7.3 納什均衡作為一個信念與反應系統
7.4 當一個參與人有三個或更多純策略時的混合
  7.4.1 一般情形
  7.4.2 例外情形
 7.4.3 一個混合策略佔優的情形
7.5 當參與人雙方都有三個策略時的混合
  7.5.1 所有策略的完全混合
  7.5.2 存在一些未使用策略的混合均衡
7.6 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證據
7.7 實踐中如何使用混合策略
7.8 總結
附錄 概率與期望效用
 第8章 采用混合策略的同時行動博弈(Ⅱ)︰非零和博弈、(Ⅲ)︰一般性討論
8.1 不確定信念支撐的混合策略
  8.1.1 哈里會踫上薩莉嗎?
 8.1.2 懦夫
8.2 有三個策略的非零和博弈
8.3 混合策略均衡的一般性討論
  8.3.1 弱均衡
  8.3.2 對手的無差異與防止被對手利用
 8.3.3 在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違反直覺的結果
  8.3.4 非零和博弈中另一個違反直覺的結果
8.4 非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實證
8.5 三個或更多策略中的混合︰一般性理論
8.6 總結
第三部分 某些更為廣拓的博弈與策略類型
 第9章 不確定性與信息
9.1 非對稱信息︰基本思想
9.2 直接溝通或“廉價磋商”
9.3 信號傳遞和甄別
9.4 激勵報酬
9.5 信號傳遞博弈中的均衡
  9.5.1 分離均衡
  9.5.2 混同均衡
  9.5.3 半分離均衡
 9.5.4 一般理論
9.6 信號傳遞和甄別的一些例證
9.7 總結
附錄 信息與風險
 第10章 策略性行動
10.1 策略性行動的分類
  10.1.1 無條件的策略性行動
 10.1.2 有條件的策略性行動
10.2 策略性行動的置信度
10.3 承諾
10.4 威脅與許諾
  10.4.1 威脅的例子︰美日貿易關系
  10.4.2 許諾的例子︰餐館定價博弈
 10.4.3 威脅和許諾相結合的例子——中美政治行動
10.5 一些額外的議題
  10.5.1 策略性行動何時起作用?
  10.5.2 遏制對強迫
10.6 建立置信度
 10.6.1 減少你行動的自由
  10.6.2 改變你的支付
10.7 反策略性行動
  10.7.1 非理性
 10.7.2 切斷通信
  10.7.3 開闢逃走的路
  10.7.4 消除對方想要維持聲譽的動機
 10.7.5 臘腸策略
10.8 總結
 第11章 囚徒困境和重復博弈
 第12章 集體行動博弈
 第13章 進化博弈
第四部分 在特定策略情形下的應用
 第14章 邊緣政策︰古巴導彈危機
 第15章 策略與投票
 第16章 投標策略與拍賣設計
 第17章 談判 
 第18章 市場與競爭
 

為什麼要向中國人講授博弈論呢?全世界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地方顯然應該從中國的歷史和文獻中汲取策略方面的智慧。的確,在美國的商業經濟活動中,許多富有進取心的人士早已把《孫子兵法》作為了他們的行動指南。孫子所著的另外一部作品——《三十六計》,為策略的使用提供了更加富有見地的闡述。該書對于詐術有著如下的指引︰

1.“暗度陳倉”——偷偷地沿著陳倉通道突破楚河漢界(兵分兩路向敵人發起進攻。第一路是直接的進攻,它是公開的並且會受到敵人防備的一種進攻。第二路是間接進攻,是居心叵測的,使得敵人未曾與其到且在最後一刻導致其分士抵抗,從而將其引向混亂和災難)。

2.“假痴不癲”——為了吃掉一只老虎而佯裝成一頭小豬(家裝是一個傻瓜、醉鬼,或者是一個瘋子,制造出有關你意圖和動機的混亂狀態。將你的對手加以誘騙至其開始低估你的能力,直到其過度自信且失去戒心。此時你就可以發起進攻了)。

書中還有找出有關敵人意圖和計劃的信息和策略。

3.“打草驚蛇”——通過拍打其周邊的草叢來驚動蛇(當你不能獲知對手的策略時,可發起一場直接的但是迅速的攻擊,然後觀察你對手的反應。敵人的行為會顯示出他們的策略)。

還存在一條有關調整價值的計謀︰

4.“連環計”——絕不能單純地依賴某一種策略(重要的是,應該同時能夠使用多個可采用的策略。在一個總的計劃中保持不同的方案處于可運行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倘若任何一個策略失敗的話,你就仍然有其他一些儲備好的策略可以使用)。

最後,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也是重要的。

5.“李代桃僵”——用李子樹取代桃樹(丟掉芝麻撿西瓜。有些時候你必須放棄短期目標而追求長期的目標)。

最後一句格言與策略思維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相聯系。策略性互動很少像戰爭那樣是零和博弈的,其中一定要有贏家和輸家。更為普遍的是,博弈往往是非零和的,並且雙方都能夠在長期的持續性合作中有所收獲。所以,我們可以在《論語》中找出先賢所說的一條黃金法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也承認下述策略的困難︰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子曰︰“賜也,菲爾所及也。”

所以,世界其他地方有許多東西都需要從中國豐富的策略思維寶庫中學習。但是,我們認為,一部博弈論的中文譯本也有其存在的理由。理論所要做的是將各種各樣零散的例子整合成一種有著內在一致性的框架和形成一中分析的方法。當人們掌握了某種理論時,就可以把成千上萬的例子加以歸類,並且還會具有舉一反三的潛力。現在博弈論就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哪怕是包含在格言和諺語中的大量的有關策略的豐富智慧,都能夠通過博弈論語言加以表述和分析。我們希望這本書將會有助于中國的讀者整理他們先前的閱讀知識並且以這種方式再度體會體會,以進一步改進他們的運用策略的技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