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叢書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七十二沽花共水 辰沙沙水水無沙 孤帆(�袁)影碧空盡 迪昔辰光格上海 三生花草蘿蘇州 二十四橋明月夜 家住六朝煙水門
本書是拿有花有水的七十二沽做引子,談談大直沽、小直沽、天後官、水西莊、楊柳青、紫竹林、侯家後、望海樓、曾公祠、李公祠、直隸總督衙門、利順德大飯店、萬國橋、金湯橋、大沽口,這些人們曾經從各種圖書中見到過的舊地古跡,都與天津乃至中國的歷史密切相關。它們依河而築,又被歷史的波濤拍打過千重萬重,有的已逝,有的猶存,書中也要談談石濤、華岳、金農、羅聘、安岐、查為仁、厲鶚、張問陶、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徐世昌、鄭孝胥、羅振玉、梁啟超、李叔同、溥儀、周叔簫,這些曾經影響歷史的風雲人物,都在沽水岸邊留下了喜怒哀樂、榮辱得失,時過境遷,物換星移,往往容易使人產生天籟閣圮、秋碧堂空的悲涼幻滅之感。好在這世間雖經滄海桑田,卻總會遺下文化的雪泥鴻爪。
目錄
序
河東水西天後官
兩座直隸總督衙門
曾公祠與李公祠
望海樓教堂與老西開教堂
戈登堂與維多利亞花園
利順德大飯店的滄桑
東方的華爾街
勸業會場與勸業場
跑馬場與回力球場
三口大鐘的命運
租界里的三座雕像
海河三座大鐵橋
張園與靜園
名宅薈萃五大道
天津與揚州的天緣
天津舊稱『小揚州』
南馬北杳
杳厲合箋《絕妙好詞》
為瘦西湖起名的汪沆
桐城派文人王又樸
大收藏家安麓村
石濤詩畫酬知音
水西莊華岳繪長卷
金農羅聘的天津緣
周家曾居小盤谷
劉師培兩寓津門
舊畫報里的老天津
『上海的眼楮』看天津
《點石齋畫報》里的重頭戲
百余幅圖畫全方位描摹
『準照片』補正天津史
《點石齋畫報》取材《醉茶志怪》
從《醒俗畫報》到《醒華畫報》
《圖畫新聞》與《醒世畫報》
箋圖活舊
東洋車
楊柳青人『趕大營』
如意庵皇會失火
活人出殯
祭灶
錢帖
紫竹林『禁妓』
握手禮
蝗災,海嘯和疫病
泮池躍鯉與『南皮二張』
收藏家『龍袍鄭』
小鞋與小腳
落子館與男落予
近世文人的翰墨風雅
靈活側媚徐世昌
精悍松秀鄭孝胥
敦方厚重華世奎
渾厚端嚴羅振玉
恂恂儒雅梁啟超
平淡恬靜李叔同
華贍流麗袁克文
神采飄逸吳玉如
景瓷宜陶的風雲際會
北方最大瓷器集散地
名瓷仿品大量流通
天津人喜愛民國瓷
宜興壺,天津的寶
從大羅天到沈陽道
大直沽與小劉莊
侯家後的妓院
李鴻章與天津武備學堂
鐵路開通事故多
德璀琳與漢納根
南開自有藏書緣
沈壽津門傳蘇繡
漫畫描摹百年世相
舊報紙的香煙廣告
天津包子種種
後記
河東水西天後官
兩座直隸總督衙門
曾公祠與李公祠
望海樓教堂與老西開教堂
戈登堂與維多利亞花園
利順德大飯店的滄桑
東方的華爾街
勸業會場與勸業場
跑馬場與回力球場
三口大鐘的命運
租界里的三座雕像
海河三座大鐵橋
張園與靜園
名宅薈萃五大道
天津與揚州的天緣
天津舊稱『小揚州』
南馬北杳
杳厲合箋《絕妙好詞》
為瘦西湖起名的汪沆
桐城派文人王又樸
大收藏家安麓村
石濤詩畫酬知音
水西莊華岳繪長卷
金農羅聘的天津緣
周家曾居小盤谷
劉師培兩寓津門
舊畫報里的老天津
『上海的眼楮』看天津
《點石齋畫報》里的重頭戲
百余幅圖畫全方位描摹
『準照片』補正天津史
《點石齋畫報》取材《醉茶志怪》
從《醒俗畫報》到《醒華畫報》
《圖畫新聞》與《醒世畫報》
箋圖活舊
東洋車
楊柳青人『趕大營』
如意庵皇會失火
活人出殯
祭灶
錢帖
紫竹林『禁妓』
握手禮
蝗災,海嘯和疫病
泮池躍鯉與『南皮二張』
收藏家『龍袍鄭』
小鞋與小腳
落子館與男落予
近世文人的翰墨風雅
靈活側媚徐世昌
精悍松秀鄭孝胥
敦方厚重華世奎
渾厚端嚴羅振玉
恂恂儒雅梁啟超
平淡恬靜李叔同
華贍流麗袁克文
神采飄逸吳玉如
景瓷宜陶的風雲際會
北方最大瓷器集散地
名瓷仿品大量流通
天津人喜愛民國瓷
宜興壺,天津的寶
從大羅天到沈陽道
大直沽與小劉莊
侯家後的妓院
李鴻章與天津武備學堂
鐵路開通事故多
德璀琳與漢納根
南開自有藏書緣
沈壽津門傳蘇繡
漫畫描摹百年世相
舊報紙的香煙廣告
天津包子種種
後記
序
“七十二沽花共水”,出版清人華長卿的《沽上竹枝》︰“七十二沽花共水,一般風味小江南。”以這句詩做本書的書名,是因為它的作者是天津歷史上著述最多的學者,而它本身也是對天津城市風貌和歷史文化最為形象的概括。
生活與清代道威年間的華長卿,為道光年間舉人,官至國子監學正。他博覽群書,長于詩文,一生著書四十多種。《天津縣新志》說他“勤于經史,各門學問皆有研究,著述之多,無出其右者”。《清史列傳》中有《華長卿傳》,說他“與任丘邊浴禮、寶坻高繼珩稱畿南三聯單才子”,並對他在經史及文字學等領域的學術成就給予極高的評價。華長卿所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高台階華家”,一門風雅之盛,津邑罕有匹配者。華長卿之孫華鐸孫曾輯華家五代八人詩作為《華氏同聲集》。晚晴民國時期,華家還出了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華世奎,居津門四大書法家之首。
以“七十二沽”指代天津,多見于清代詩文。如天津知縣李符清《海光寺晚眺》︰“二十二沽秋水闊,夕陽爭放打魚船。”天津舉人沈瑩川《送汪小舫之天津》︰“迢迢七十二沽西,岸上飛花逐馬蹄。”沽,就是河邊的聚落,至于它是不是指河流的轉彎處、設有碼頭的停船處,或岸上設有可供船家和乘客餐館住宿的服務處,似乎還沒有詳加考證過。天津叫“沽”的地名太多了,以至《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沽”的釋義之一就是“天津的別稱”。“七十二沽”並非確指,而是虛指,表示“沽”的數量有很多很多。具體有多少“沽”,歷史上有不同的記載,今人也有不同的算法。時至今日,天津地圖上還明顯標有丁字沽、西沽、大直沽、咸水沽、葛沽、塘沽、大沽等很多帶“沽”字的地名,市民盡人皆知。
“沽”的流行與傳承,說明天津風光以水取勝。清代有“津門八景”之說,其中的六景——三水中分、溟波浴日、洋艘駢津、浮梁馳渡、文廈屯舟、西澱漁歌,都與水有關,構成天津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的特色。人們所熟悉的對天津地理位置的各種提法,如“九河下梢”、“五河匯流”、“三岔河口”、“河海要沖”,無不以水為本,緣水而生。這種“地當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車”的空間地緣優勢,形成了天津特有的人文地理環境。乘舟經過天津的詩人墨客們無不陶醉于沽上美景,紛紛贊美這座“北方水城”︰“絕似西湖好風景,二分煙水一分花”;“柳邊畫舫多聞笛,水上紅樓遠見燈”;“水深春暖魚龍夜,野闊秋高鸛雀風”;“出網河豚三月美,桃花紅映酒家船”……
“七十二沽花共水”的“共”,是“秋水共長于一色”的“共”。“七十二沽花共水”,是說天津有花,有水,花多,水多,花襯著水,水映著花,一派富貴、繁盛、浪漫、朝陽的景色……
本書恰是拿這有花有水的七十二沽做引子,談談大直沽、小直沽、天後宮、水西莊、楊柳青、紫竹林、侯家後、望海樓、曾公祠、李公祠、直隸總督衙門、利順德大飯店、萬國橋、金湯橋、大沽口……這些人們曾經從各種圖書中見到過的舊地古跡,都與天津乃至中國的歷史密切相關。它們依河而築,又被歷史的波濤拍打過千重萬重,有的已逝,有的猶存……書中也要談談石濤、華(品山)、金農、羅聘、安岐、查為仁、厲鶚、張問陶、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徐世昌、鄭孝胥、羅振玉、梁啟超、李叔同、溥儀、周叔(弓凵|又)……這些曾經影響歷史的風雲人物,都在沽水岸邊留下了喜怒哀樂、榮辱得失……
時過境遷,物換星移,往往容易使人產生天籟閣圮、秋碧堂空的悲涼幻滅之感。好在這世間雖經滄海桑田,卻總會遺下文化的雪泥鴻爪。尋著它們,俯拾些散落的零碎珠寶,也足以供我們回味那往昔的吉光片羽了。
作者
2006年11月5日
生活與清代道威年間的華長卿,為道光年間舉人,官至國子監學正。他博覽群書,長于詩文,一生著書四十多種。《天津縣新志》說他“勤于經史,各門學問皆有研究,著述之多,無出其右者”。《清史列傳》中有《華長卿傳》,說他“與任丘邊浴禮、寶坻高繼珩稱畿南三聯單才子”,並對他在經史及文字學等領域的學術成就給予極高的評價。華長卿所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高台階華家”,一門風雅之盛,津邑罕有匹配者。華長卿之孫華鐸孫曾輯華家五代八人詩作為《華氏同聲集》。晚晴民國時期,華家還出了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華世奎,居津門四大書法家之首。
以“七十二沽”指代天津,多見于清代詩文。如天津知縣李符清《海光寺晚眺》︰“二十二沽秋水闊,夕陽爭放打魚船。”天津舉人沈瑩川《送汪小舫之天津》︰“迢迢七十二沽西,岸上飛花逐馬蹄。”沽,就是河邊的聚落,至于它是不是指河流的轉彎處、設有碼頭的停船處,或岸上設有可供船家和乘客餐館住宿的服務處,似乎還沒有詳加考證過。天津叫“沽”的地名太多了,以至《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沽”的釋義之一就是“天津的別稱”。“七十二沽”並非確指,而是虛指,表示“沽”的數量有很多很多。具體有多少“沽”,歷史上有不同的記載,今人也有不同的算法。時至今日,天津地圖上還明顯標有丁字沽、西沽、大直沽、咸水沽、葛沽、塘沽、大沽等很多帶“沽”字的地名,市民盡人皆知。
“沽”的流行與傳承,說明天津風光以水取勝。清代有“津門八景”之說,其中的六景——三水中分、溟波浴日、洋艘駢津、浮梁馳渡、文廈屯舟、西澱漁歌,都與水有關,構成天津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的特色。人們所熟悉的對天津地理位置的各種提法,如“九河下梢”、“五河匯流”、“三岔河口”、“河海要沖”,無不以水為本,緣水而生。這種“地當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車”的空間地緣優勢,形成了天津特有的人文地理環境。乘舟經過天津的詩人墨客們無不陶醉于沽上美景,紛紛贊美這座“北方水城”︰“絕似西湖好風景,二分煙水一分花”;“柳邊畫舫多聞笛,水上紅樓遠見燈”;“水深春暖魚龍夜,野闊秋高鸛雀風”;“出網河豚三月美,桃花紅映酒家船”……
“七十二沽花共水”的“共”,是“秋水共長于一色”的“共”。“七十二沽花共水”,是說天津有花,有水,花多,水多,花襯著水,水映著花,一派富貴、繁盛、浪漫、朝陽的景色……
本書恰是拿這有花有水的七十二沽做引子,談談大直沽、小直沽、天後宮、水西莊、楊柳青、紫竹林、侯家後、望海樓、曾公祠、李公祠、直隸總督衙門、利順德大飯店、萬國橋、金湯橋、大沽口……這些人們曾經從各種圖書中見到過的舊地古跡,都與天津乃至中國的歷史密切相關。它們依河而築,又被歷史的波濤拍打過千重萬重,有的已逝,有的猶存……書中也要談談石濤、華(品山)、金農、羅聘、安岐、查為仁、厲鶚、張問陶、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徐世昌、鄭孝胥、羅振玉、梁啟超、李叔同、溥儀、周叔(弓凵|又)……這些曾經影響歷史的風雲人物,都在沽水岸邊留下了喜怒哀樂、榮辱得失……
時過境遷,物換星移,往往容易使人產生天籟閣圮、秋碧堂空的悲涼幻滅之感。好在這世間雖經滄海桑田,卻總會遺下文化的雪泥鴻爪。尋著它們,俯拾些散落的零碎珠寶,也足以供我們回味那往昔的吉光片羽了。
作者
2006年11月5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