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詩與傳統:以山左與江南個案為例

清詩與傳統:以山左與江南個案為例
定價:312
NT $ 271
  • 作者:石玲 王小舒 劉靖淵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出版日期:2008-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3321480
  • ISBN13:9787533321482
  • 裝訂:598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初見這部書稿的題目——《清詩與傳統——以山左與江南個案為例》,覺得極其尋常,待到粗略地看過里面的論述,方才意識到這是一個有深度、有多種意義的研究課題。

清朝是中國最後的一代封建王朝,由於讀書人日多,能詩者甚眾,有詩集傳世者數以千百計。但由於曾有研究者執著於「一代有一代文學之勝」的觀念,以為中國詩歌在唐代已登峰造極,以後各代雖然不乏詩人詩作,卻難以為繼,無「勝」可言了。雖然大多數的研究者不以為是,但研究的興趣和熱情仍在唐詩和唐以前的詩,或者再加上有極負盛名的詩人蘇軾在的宋詩。近二三十年來,情況有所改變,清詩首先是幾位在歷史上便聲名昭著的詩人受到研究者的關注,繼而擴展開來,研究者和研究論著漸多,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清詩亦有可以稱「勝」者,於清詩研究致力最多的學者提出了清詩直繼唐宋、超邁宋元之說。從詩學和詩史的雙重角度說,這種說法應該是毋庸置疑的。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清詩何以能超越元明,怎樣超越元明的?這是需要做出具體、深切而不是囫圇、浮泛的詮釋的。

本書為「齊魯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叢書」中的一本,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清代詩歌與中國傳統詩學」的結項成果。全書以山左、江南王士、沈德潛、袁枚、高密詩派等個案研究為中心,深入探討了清代詩歌與中國傳統詩學的關系。
 

目錄

總序

緒論
一、清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定位
二、明清詩風的傳承與轉換
三、清代初中期詩歌發展概況
四、清代詩歌與詩學理念的互動
第一章 王士稹詩歌與神韻詩的發展
一、順康詩壇格局
二、錢王代興
三、秋柳四章
四、絕代銷魂王阮亭
五、太音希聲
六、神韻詩的源流
第二章 神韻論的歷史流程
一、王士稹對神韻說的集大成
二、神韻論的歷史流程
三、王漁洋的魏晉情懷
四、神韻與庄學及禪學
第三章 沈德潛的詩歌理論
一、「格調」說辨析
二、沈德潛詩歌理論綜述
三、《國朝詩別裁集》研究
第四章 沈德潛的詩歌創作
一、沈德潛詩歌創作概論
二、人生坎廩與感慨的自我抒發
三、歷史與現實的雙重關注
四、倫常感情的多層攄寫
第五章 「筆掃千人」:獨樹一幟袁枚詩
一、乾隆詩壇創作力量結構
二、袁枚崛起
三、袁枚的創作道路
四、袁枚詩歌的精神內涵
五、袁枚詩歌的藝術風神
六、袁枚對乾隆詩壇的貢獻
第六章 「兼覽各家」:袁枚與傳統詩歌
一、傳統的雙重力量:滋養與壓迫
二、穿行於傳統詩歌之林
三、袁枚詩歌的詩史意義
第七章 高密派的詩歌理論與創作
一、高密詩派的形成和影響
二、高密詩派的詩學主張
三、「三李」的詩歌創作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初見這部書稿的題目——《清詩與傳統——以山左與江南個案為例》,覺得極其尋常,待到粗略地看過里面的論述,方才意識到這是一個有深度、有多種意義的研究課題。

清朝是中國最后的一代封建王朝,由於讀書人日多,能詩者甚眾,有詩集傳世者數以千百計。但由於曾有研究者執着於「一代有一代文學之勝」的觀念,以為中國詩歌在唐代已登峰造極,以后各代雖然不乏詩人詩作,卻難以為繼,無「勝」可言了。雖然大多數的研究者不以為是,但研究的興趣和熱情仍在唐詩和唐以前的詩,或者再加上有極負盛名的詩人蘇軾在的宋詩。近二三十年來,情況有所改變,清詩首先是幾位在歷史上便聲名昭著的詩人受到研究者的關注,繼而擴展開來,研究者和研究論著漸多,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清詩亦有可以稱「勝」者,於清詩研究致力最多的學者提出了清詩直繼唐宋、超邁宋元之說。從詩學和詩史的雙重角度說,這種說法應該是毋庸置疑的。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清詩何以能超越元明,怎樣超越元明的?這是需要做出具體、深切而不是囫圇、浮泛的詮釋的。

清詩興盛,自然可以從文學的他律和自律兩個方面進行研討、說明。然而,文學的他律和自律並不是同一層面並行的兩種作用,而是有間接和直接之別,在詩人的創作運思中是糾結在一起,用通俗的語言表述,外因是通過內因發生作用的。更為重要的是從文學自律的角度進行研討,就離不開中國古代詩歌的歷史,觀察清詩與以往詩歌的傳承、因革的關系。清詩也是在由來已久的詩歌所形成的傳統的理念、體裁、藝術表現和語言特征的格局中創作出來的,以往各代的各種體式、作法、風格,均有可能為清代詩人承襲、效法,而且,已獲知的事實說明,最為明顯的效法還會作出令人稱贊的詩篇,如錢謙益公開標舉杜甫詩的《后秋興》,明顯師宗白居易、元稹的歌行詩的吳偉業之《圓圓曲》、《鴛湖曲》。可以說,清詩是在歷代積累的渾厚而多姿的詩歌平台上再現輝煌的,清詩的肌質里就流淌着傳統的血液,存在着傳統的基因。因此,這個「清詩與傳統」課題的研究,就不單是研究清詩稱「勝」的原因,實際上是以承傳的角度進入清詩本體的研究,對詩人的創作和詩篇的結構、表現藝術的研究,在這里溯源與解析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這個課題是有相當的深廣度的。

要將這個課題做深做透,須要對清代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詩人詩篇進行深入的解析,從承傳因革的角度進行解析、評論,獲得更多更中肯的理解、認知,發現一些詩歌創作和發展演變中的饒有意義的現象,從中悟出一些前人未曾言說的道理來。

這本書稿是取山東江南三位詩人和一個詩派做了研究,意味着作者還要擴展其研究,也希望續有所作,將清詩研究推向一個新局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