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碑別字研究(繁體版)

魏晉南北朝碑別字研究(繁體版)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陸明君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3936789
  • ISBN13:9787503936784
  • 裝訂:283頁 /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指在探求六朝碑別字的形成原因及各類生成途經,以形為主,通觀變遷,並注重考察解索別字字源。在充分掌握資料、較全面考察鐵基礎上締結規律,從普遍性與特殊性兩方面觀照,對六朝碑別字進行系統的研究,可供相關研究者閱讀參考之用。


作者簡介:
陸明君,1962年生於山東昌邑。畢業於吉林大學,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現工作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作品二十余次參加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展、中青展、正書展、楹聯展、蘭亭獎展、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等,在全國第一屆及第二屆正書大展、第八屆中青展、文化部第八屆群星獎作品展中獲獎。發表部分學術文章,多次參加全書學研討會。
 

目錄


緒論
一、碑別字概念及相關問題
二、目前的研究現狀和選題的意義
三、本文的內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碑別字概說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碑別字泛濫的現象及原因
一、魏晉南北朝碑別字泛濫的現象
二、魏晉南北朝碑別字泛濫的原因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碑別字的載體特征
第三節 關於魏晉南北朝碑別字的地域性問題
第二章 書體演進與碑別字
第一節 隸變與別字
一、隸變:別字淵藪
二、隸變及漢隸對魏晉南北朝碑別字的影響
第二節 草書對楷體別字的影響
一、文字的趨簡潮流與草書
二、覃書楷化與碑別字
第三節 楷書、行書、俗寫字與碑別字
一、楷書體的筆畫特征與文字結構
二、行書與俗寫字
三、俗寫字、帖體字與碑別字
第三章 書寫性變異
第一節 書寫與變異
一、書寫的差異性
二、以追求書寫省便、順暢為主導下的變異
第二節 「層累地」書寫變異與約定俗成
一、變異的「層累地」現象
二、變異中的約定俗成
第四章 偏旁訛混
第一節 偏旁形近而混用
第二節 偏旁形近兼意近混用
第五章 構件移位
第一節 漢字結構類型及文字構意
第二節 偏旁及構件移位的表現形式
一、一般性的構件移位
二、成字構件的分解移位
第三節 書體風格及審美對偏旁及構件移位的客觀要求
一、適應書體式樣或求書寫順暢等而進行的結構調整
二、為求結構勻稱而構件移位
第六章 仿佛性代換與約取
第一節 仿佛性代換
第二節 仿佛性約取
第七章 隸定古文、篆文與返古形
第一節 隸定古文
一、源於《說文》古文、籀文及《三體石經》古文
二、源於其它流傳資料
第二節 隸定篆文與返古形
一、隸定篆文
二、返古形
第八章 簡化、繁化、類化
第一節 簡化
一、省筆畫
二、省構件
三、並畫構件
四、以簡筆代繁筆
五、符號代替
第二節 繁化
一、繁化的內在意義
二、繁化的其它因素
第三節 類化
一、上下文間的類化
二、本體的字內類化
三、間接的類化
第九章 依「形聲」與「會意」而形成的碑別字
第一節 形聲構建:文字繁衍主渠道中的碑別字
一、在原形聲字的基礎上改換聲符
二、在原形聲字的基礎上改換、增加或重復意符
三、別字中的新形聲字
第二節 會意綴合:造字習尚
一、原即會意字,而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者
二、原非會意字,而在原字的基礎上依會意新造者
三、完全拋開原字形的構件,重新創造者
第十章 刻工與碑別字
第一節 刻工與碑刻
一、刻工的社會地位與文化程度
二、關於碑刻
第二節 因刻工而造成的別字
一、不明書寫者本意而誤者
二、漏刻筆畫者
三、省時省力粗就而別者
第十一章 碑別字生成的多重性及交互因素
引用魏晉南北朝石刻表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所謂「碑別字」,包括漢唐碑刻上一般的異體字和不規范的訛形、俗寫、改作等產生的異體字,它們為數眾多,來源也很復雜。對其文字現象,曾有一些學者做過歸納分類和說明工作,但距離全面解決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多年前,我曾以隸變研究為題,系統地考察了戰國秦漢問書體演進與異體字的形成,首次從書寫的動態出發,論證了「書寫性簡化」的客觀存在及其對書體演進的主導作用,以及對字形的逐步改寫、最終導致各種異體字產生的線索等等。后來由於把學術研究的重點轉到書法方面,使得這一研究中斷,留下不少遺憾。

實際上,文字是社會化的交流工具,用字者每天都在書寫,每一次書寫都可能發生錯誤,都會有異於正字的俗寫產生。早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當中,這種情況即普遍存在,其主導的因素就是「書寫性簡化」。與此同時,與生俱來的審美需求也會促使人們改造、美化字形,增加飾筆羨畫、改造線條的位置樣態、形近類化、贅飾偏旁等等,則以持續的變化從另一個側面來增加異體字。這兩種情況在隸ffi、隸草楷行諸體接續演進完成的漢晉南北朝文字遺存中,有集中的體現與交叉互動,這就是頗受學者關注的碑別字現象。讀博士期間,我曾對此有所涉獵,而論文寫作止於隸書上。為此,我一直希望能有學生來繼續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明君學弟在讀碩士期間,即顯示出突出的學術能力和鑽研精神。諛博士時,我給他擬了兩個題目:一為石刻文獻研究,二為碑別字研究。他選擇了后者。研究碑別字是一項扎實細致的工作,既要工夫,又要有想象,想象是做好分析歸納、聞釋提升的活力因素。下工夫容易,不做死工夫難,如果把碑別字題目做成死工夫,就不能看了。當我看到初稿時,覺得有點出乎意料,可以放心了。改定稿和答辯后的再度修改又有所進益,所以支持他出版問世,以便在更大的范圍內征求意見。

以碑別字研究為題目,還有一個書法上的考慮,即碑別字參與構成那個時代的書法美感和風格特色。試想,如果三代秦漢魏晉南北朝乃至於隋唐的文字遺跡汰除異體,都改用一個規范的字形書寫,其書法會是什麼樣?如果用《新華字典》中的標准字形去改寫北朝碑版,還會有清人的倡碑和今天興盛的碑版書法麼?可惜的是,自清人倡碑至今,還不曾有人想到這個問題。推而廣之。也不曾有人想過各種異體字字形對中國書法史的意義。我希望明君學弟在論文付梓后,繼續這一頗有意義的研究。

碑別字研究是一個難度較大的選題,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文字學基礎,還要明晰書體演進並具有書寫體驗等,正是具備了這些條件,明君的這一研究才得以順利進行。論文在答辯中得到了各答辯委員的一致稱許,評為優秀博士論文。當然,初次嘗試有不足和疏漏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們想到了,並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