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學的視野

歷史地理學的視野
定價:330
NT $ 287
 

內容簡介

侯仁之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之一,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書精選了他在建國以後所撰寫的三十八篇作品,反映了作者在躬親踐行中的深思卓識。

侯仁之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之一,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書精選了他在建國以後所撰寫的三十八篇作品,反映了作者在躬親踐行中的深思卓識。全書主要分為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環境變遷、地理學史、城市與區域歷史地理這四個部分,收錄了「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歷史地理學在沙漠考察中的任務、清代傑出的治河專家陳潢、歷史時期渤海灣西部海岸線的變遷等眾多作品。
 

目錄


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
十年來中國的歷史地理學
歷史地理學芻議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與文物考古工作
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歷史地理學概述
再論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歷史地理學研究中的認識問題
環境變遷
歷史地理學在沙漠考察中的任務
從人類活動的遺跡探索寧夏河東沙區的變遷
烏蘭布和沙漠北部的漢代墾區
烏蘭布和沙漠的考古發現和地理環境的變遷
從紅柳河上的古城廢墟看毛烏素沙漠的變遷
從考古發現論證陝北榆林城的起源和地區開發
居延和陽關地區沙漠化的初步考察
我國西北風沙區的歷史地理管窺
敦煌縣南湖綠洲沙漠化蠡測
榆林城:從萬里長城上的軍事重鎮到「綠色長城」上的治沙前哨
沙行小記
沙行續記
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的保護問題,迫在眉睫!
地理學史
清代傑出的治河專家陳潢
《中國古代地理名著選讀》序言
酈道元與《水經注》
《中國古代地理學簡史》序言
徐霞客——石灰岩地貌考察的先驅
紀念作為時代先驅的地理學家徐霞客
顧炎武——把地理研究作為政治斗爭工具的啟蒙運動思想家
在所謂新航路的發現以前中國與東非之間的海上交通
《歷史地理》創刊號發刊詞
關於在新修地方志中增加「地理變化」的一點意見
城市與區域歷史地理
歷史時期渤海灣西部海岸線的變遷
歷史上海河流域的灌溉情況
邯鄲城址的演變和城市興衰的地理背景
承德市城市發展的特點和它的改造
淄博市主要城鎮的起源和發展
城市歷史地理的研究與城市規划
建議我政府盡早參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的提案
 

仁之和我相識在七十五年前的燕園。我於1931年先入燕京大學歷史系,仁之晚我一年入學。在位於適樓(現名俄文樓)一層的西南角的那間課室里,我們聽洪業(煨蓮)教授講授「史學方法」。共同的課業和志趣使我們逐漸接近,課余有時在適樓南門外會面,而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圖書館。從圖書館出來,仁之總是先送我回到女生二院,再返回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

從1932年作為新生踏進燕京大學校門起,仁之在學貫中西的洪業教授極為嚴格的治學方法訓練下,在積極開拓中國沿革地理廣闊領域的顧頡剛教授啟發下,一步步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清初學者顧炎武「經世致用」的學術思想和所提倡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也深深影響著仁之的學業探索。1932年顧頡剛教授開設了「中國疆域沿革史」這門課程,探討歷代疆域和政區的演變,後又發起成立以研究古代地理沿革為中心的「禹貢學會」,設在位於燕大東門外蔣家胡同3號寓所。仁之在這里參加過學會的活動,聆聽過顧先生的教誨。學會的同名刊物《禹貢》半月刊也於1934年3月出版,成為交流學習心得和信息的學術園地。仁之學生時期在《禹貢》上先後發表過十余篇文章。

1935年長江中下游大水,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他深受震撼,寫了《記本年湘、鄂、贛、皖四省水災》一文。由此,他開始關注歷史上水利的興修並閱讀水利史的典籍。他的學士論文便是關於清代黃河的治理,題目選為《靳輔治河始末》。在寫作過程中,他注意到輔佐靳輔治河的陳潢起了重要作用,卻被誣陷入獄、迫害致死。洪業教授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便要仁之以《陳潢治河》為題,結合現實,著文宣揚為民除害、以身殉職的陳潢,並將這篇文章刊登在他自己參與主編的《大公報·史地周刊》上。

仁之本科畢業後的璁假,參加了禹貢學會組織的「黃河後套水利調查」。這第一次大規模野外考察,影響到他日後對水源水系研究的重視。留校後,仁之擔任顧頡剛教授的助教,協助開設「古跡古物調查實習班」,從1936年9月到1937年6月,每隔一周的周六下午,都要帶學生到事先選定的古遺跡或古建築物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仁之根據參考資料,寫出簡要的介紹文章,鉛印出來發給學生,人手一份,作為考察的參考。我每次參加,受益良多。這項工作使仁之進一步認識到野外實地考察的重要。他後來多次徒步跋涉,跑遍了北京大半個郊野,嘗試將文獻的考證和野外考察結合起來。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北平淪陷。顧頡剛教授為躲避日寇追捕,被迫離校出走。仁之轉為洪業教授的研究生。愛才惜才的洪業教授注意到仁之的學術思想開始向研究歷史時期地理學的方向發展,便著手為他安排去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學習的計划,後因歐戰阻隔,未能按時成行。

1939年8月,我們在燕京大學臨湖軒東廂結婚。國難當頭,婚事不張揚,儀式從簡,只備便宴。司徒雷登校長是證婚人,我們的老師洪業教授、李榮芳教授及他們的夫人在座。從此,仁之和我相隨相伴,從二十歲時的同窗,到現在九十多歲的老伴,走過了漫長的人生路程。

仁之在洪業教授指導下完成論文《續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山東之部》,於1940年7月獲燕京大學文碩士學位後繼續留校任教。引導仁之走上治學之路的洪業教授、顧頡剛教授、鄧之誠教授教學有方,傳業授徒,循循善誘。言傳身教之間,給學生以熏陶。仁之親炙教益,承繼治學之道和氣節操守,為日後學業和持身律己立下了根基。我師「育我之親,愛我之切」,仁之一生對此感念不忘。

華北淪陷後,為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繼續學業,同時秘密協助愛國學生離校前往解放區和大後方參加抗日救國運動,司徒雷登校長任命仁之兼任「學生生活輔導委員會」副主席,以協助委員會主席、美籍教授夏仁德(R.C.Sailer)。輔導委員會的工作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1941年12月7余日,日寇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燕京大學立即被封。師生二十人,包括司徒雷登校長、陸志韋教授、洪業教授等先後遭到逮捕。剛剛度過三十歲生日的仁之,在天津被日本憲兵隊戴拷押到北平入獄。十一名燕京大學教員在獄中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仁之是他們中最年輕的一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