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基本框架分為三部分。第一大部分包括第一至三章,該部分對全球治理論的基本理論架構和思想發展進行一些梳理。探討和分析了全球治理論出現的理論和現實背景,辨析了作為其理論基礎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治理、全球治理、權威領域、公民社會等。試圖通過對這些概念的準確把握和理解,來明晰地界定全球治理論的理論範圍和邊界。進而分析了全球治理論的本體論、基本範式和方法論,從最本質的理論構成的角度,對它的理論框架進行一個大致的勾勒,並通過把它和當代主要國際關系理論流派的比較,分析並界定其在當代國際關系理論和世界政治研究中的地位和意義。第二大部分包括第四至六章,該部分試圖通過把全球治理論當作一個分析工具,來探討和分析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控制問題。以此來檢驗全球治理論的實踐意義,並從中找出它的理論優勢和弱點。在這部分里,首先說明了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作為一個“案例”或者說分析對象的意義。其次回顧了傳統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的主要理論,指出其理論局限性,及其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實踐的消極作用。最後,通過權威領域、制度網絡和觀念認同三個層次的分析,來理解和認識全球治理對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的作用和價值。第三部分為第七、八章。這兩章對全球治理論以及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全球治理進行了總結,對全球治理論進行批評和評價。盡管全球治理論是一種正在發展的“未來的”理論,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但它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為世界政治實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思路,而且對未來國際關系理論的建構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錄
總序
前言
導論 超越國際政治時代的全球變革——全球治理及其理論化
第一節 舊時代的終結和新時代的開始︰跨越冷戰的國際關系理論思考
第二節 全球化沖擊︰理解冷戰後的全球秩序與變革
第三節 全球治理研究現狀述評
第一章 從治理到全球治理︰基本概念和理論辨析
第一節 治理和全球治理︰概念梳理與分析
第二節 從本體論、方法論到範式︰全球治理的理論化
第三節 理論辨析︰全球治理論與當代主要國際關系理論流派的比較分析
第二章 分析的路徑︰權威領域
第一節 定義權威領域︰一種分析的工具
第二節 當代世界政治中的權威遷移與全球治理
第三章 當代全球問題治理︰作為個案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問題
第一節 當代全球問題的治理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的個案意義
第二節 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 傳統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體系的缺陷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全球治理
第四章 超越主權國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全球治理的主體分析
第一節 主權國家和國家主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時代的雙刃劍
第二節 政府間國際組織︰超國家權威
第三節 公民社會︰非國家權威
第五章 編織共同安全的網絡︰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全球治理的制度層次
第一節 制度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的判別
第二節 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裁減和不擴散機制體系
第三節 關于當代全球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治理制度的若干思考
第六章 把握和平︰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全球治理的觀念變革
第一節 認同、主體間共識、規範和當代世界政治
第二節 觀念變遷和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全球治理
第七章 從國際政治到世界社會︰治理的潛力與限度
第一節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權威領域的結構性解析
第二節 世界社會視野中的全球治理
第八章 未來的理論和理論的未來︰全球治理論及其批評
第一節 未來的理論︰世界政治研究中的全球治理思想及其批評
第二節 理論的未來︰建構國際關系理論的新時代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前言
導論 超越國際政治時代的全球變革——全球治理及其理論化
第一節 舊時代的終結和新時代的開始︰跨越冷戰的國際關系理論思考
第二節 全球化沖擊︰理解冷戰後的全球秩序與變革
第三節 全球治理研究現狀述評
第一章 從治理到全球治理︰基本概念和理論辨析
第一節 治理和全球治理︰概念梳理與分析
第二節 從本體論、方法論到範式︰全球治理的理論化
第三節 理論辨析︰全球治理論與當代主要國際關系理論流派的比較分析
第二章 分析的路徑︰權威領域
第一節 定義權威領域︰一種分析的工具
第二節 當代世界政治中的權威遷移與全球治理
第三章 當代全球問題治理︰作為個案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問題
第一節 當代全球問題的治理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的個案意義
第二節 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 傳統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體系的缺陷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全球治理
第四章 超越主權國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全球治理的主體分析
第一節 主權國家和國家主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時代的雙刃劍
第二節 政府間國際組織︰超國家權威
第三節 公民社會︰非國家權威
第五章 編織共同安全的網絡︰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全球治理的制度層次
第一節 制度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的判別
第二節 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裁減和不擴散機制體系
第三節 關于當代全球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治理制度的若干思考
第六章 把握和平︰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全球治理的觀念變革
第一節 認同、主體間共識、規範和當代世界政治
第二節 觀念變遷和當代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全球治理
第七章 從國際政治到世界社會︰治理的潛力與限度
第一節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控制權威領域的結構性解析
第二節 世界社會視野中的全球治理
第八章 未來的理論和理論的未來︰全球治理論及其批評
第一節 未來的理論︰世界政治研究中的全球治理思想及其批評
第二節 理論的未來︰建構國際關系理論的新時代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序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關系研究的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理論上的多樣化以及互為滲透的綜合化趨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個學科以前由少數主流學派統馭的局面。研究的內容和視野得到空前的拓展,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一些傳統概念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面對全球化發展對人類社會生活之影響的日益彰顯,國際關系學界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把他們所從事的學科領域稱之為“世界政治”或“全球政治”,而不再滿意于過去的“國際政治”。18世紀晚期英國哲學家邊沁當初創造的“international”這個詞,反映的是他所處時代歐洲國家間政治的現實,即由建立在領土疆界上的民族國家之間關系構成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而今200多年後,還繼續用原來對國際體系的認識框架來解讀這個跨國性和全球性的世界,顯然不相適應了,盡僭國家仍然是國際關系中的主要行為體。這種認知的變化源于時代的變遷。全球化是一個恢宏和漫長的歷史進程,但它的當代表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地昭示了全球性與國際關系研究這個學科的關聯意義。有鑒于此,我們認為,全球視域對于促進國際關系學科的知識進步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對于審視歷史上國際關系的演變,還是認識當今全球化時代國際關系的變化與趨勢,都是如此。這也是本叢書題名為“全球視域下的國際關系”的初衷。
我國的國際關系研究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而生長發展,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中同國家戰略目標與和平發展有緊密聯系的一個重要學術領域。過去的30年間,我國這個領域知識共同體的學術自覺有了顯著的提高,一是增強了把國際關系研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建設的意識,二是致力于建立學術研究與國際關系實踐中新問題、新趨勢的聯系。這些努力使我們這個學科的發展保持了應有的活力。而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事務中影響力的提升以及與外部世界交融的日趨密切,我們的學科建設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坐標上,創建我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已成為學術界共同的願景。我們知道,世界政治是一個連續性和可變性並存的社會世界,國際關系研究的任務不僅要說明國際體系是怎樣變化而且要說明應該怎樣變化,因而它是一門有關人類社會實踐與命運、具有規範性研究特性的學科。美英等西方國家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時間比較長,基礎理論發達,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們在學理上認真學習借鑒的成果,但他們的研究特別是主流理論,主要是根據西方經驗及其對現代歷史的理解構建起來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或思想判斷上的偏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正在和平崛起中的發展中國家,並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作為理論思維的指導,我們的國際關系理論化之路不能重蹈西方的老路,它完全有可能建立在將中國經驗和世界經驗結合並以此來理解世界政治的基礎上,以使中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的建設適應時代發展的規範要求。任何的學術進步和理論創新只有在揚棄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我們的國際關系研究也惟有循此而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會實現共同的願景。
這套叢書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依托國家985工程南京大學“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系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項目而組織籌劃,並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從2009年起陸續出版。這套叢書的出版,既受澤于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之優良學統的浸潤,更得惠于叢書作者們之激奮于時代和國家發展的感召。該叢書的意旨在以全球視域為基點,結合有關國際關系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著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叢書內容豐富,包括國際關系思想和理論、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和全球冶理、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主體性、 世紀以來的國際史、全球國際體系和地區體系,大國外交和戰略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涵蓋了國際關系研究的理論、歷史和現狀三大方面的領域。我們希望,這套綜合性國際問題研究叢書的出版,將對促進我國國際關系研究學術事業有所幫助。是所望焉,謹此序。
我國的國際關系研究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而生長發展,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中同國家戰略目標與和平發展有緊密聯系的一個重要學術領域。過去的30年間,我國這個領域知識共同體的學術自覺有了顯著的提高,一是增強了把國際關系研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建設的意識,二是致力于建立學術研究與國際關系實踐中新問題、新趨勢的聯系。這些努力使我們這個學科的發展保持了應有的活力。而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事務中影響力的提升以及與外部世界交融的日趨密切,我們的學科建設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坐標上,創建我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已成為學術界共同的願景。我們知道,世界政治是一個連續性和可變性並存的社會世界,國際關系研究的任務不僅要說明國際體系是怎樣變化而且要說明應該怎樣變化,因而它是一門有關人類社會實踐與命運、具有規範性研究特性的學科。美英等西方國家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時間比較長,基礎理論發達,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們在學理上認真學習借鑒的成果,但他們的研究特別是主流理論,主要是根據西方經驗及其對現代歷史的理解構建起來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或思想判斷上的偏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正在和平崛起中的發展中國家,並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作為理論思維的指導,我們的國際關系理論化之路不能重蹈西方的老路,它完全有可能建立在將中國經驗和世界經驗結合並以此來理解世界政治的基礎上,以使中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的建設適應時代發展的規範要求。任何的學術進步和理論創新只有在揚棄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我們的國際關系研究也惟有循此而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會實現共同的願景。
這套叢書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依托國家985工程南京大學“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系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項目而組織籌劃,並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從2009年起陸續出版。這套叢書的出版,既受澤于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之優良學統的浸潤,更得惠于叢書作者們之激奮于時代和國家發展的感召。該叢書的意旨在以全球視域為基點,結合有關國際關系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著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叢書內容豐富,包括國際關系思想和理論、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和全球冶理、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主體性、 世紀以來的國際史、全球國際體系和地區體系,大國外交和戰略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涵蓋了國際關系研究的理論、歷史和現狀三大方面的領域。我們希望,這套綜合性國際問題研究叢書的出版,將對促進我國國際關系研究學術事業有所幫助。是所望焉,謹此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