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棒喝》是清代醫家章楠的一部力作。章楠字虛谷,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根據其自敘和著述年代推算,約生於乾隆中後期,略晚於吳鞠通。幼年多病,因而學醫,歷游廣東、河北、江蘇等地,轉益多師,瀏覽諸家,十年不知端緒。後讀葉天士醫案而悟,謂自此略窺醫理之奧,而見諸家意旨所在。此後更加刻苦鑽研,前後約經三十年的潛心向學,對於《內經》和《傷寒論》有了深刻的理解,並能融匯貫通諸家之論,而有所取舍。他認為劉河間、張潔古、李東垣、朱丹溪諸子,各以已之閱歷見解發明經旨一節,或論外邪,或論內傷,或主補氣,或主滋陰,不過發明一節經義,而非全經之旨。至於張景岳,立論主於扶陽,也屬一偏。學者應從流溯源,知其理之所歸,倘執其偏,不免互相抵牾。於是他把醫學理論中向有爭議而又比較重要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醫門棒喝》一書,取警醒時流之意。道光五年乙酉(1825)寫成初稿,道光八年戊子(1828)重游廣東,對舊稿加以整理,並由同鄉田晉元(雪帆)加以評點,於次年已丑(1829)由浙江海寧人應秋泉、紀樹馥等在廣州刻版間世,是即《醫門棒喝》初集。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又寫成二集(一名《傷寒論本旨》或《活人新書》),由浙江山陰人陳祖望、錢昌等校刻行世。其內容以闡釋《傷寒論》及發揮溫病學說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