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建立在自1998年以來各階段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儒家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既宏觀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東亞各地文化之互動,並在上述脈絡中探討經典與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
作者簡介:
鄭吉雄,廣東省中山縣人,一九六○年生於香港。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學士(1986)、碩士(1990)、博士(1996)。曾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新加坡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研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訪問學人。現任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研究范圍主要為《易》學、經典詮釋理論、清代學術思想、中國思想史。
目錄
導言
The Perils and Pleasures of Translation: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文獻批注的型態與性質
從溫詞《歸國遙》「小鳳戰篦金颮艷」句五家注的討論談到注解的態度與方法問題
一、前言
二、五家六說——從華連圃到顧農
三、資料的篩理與重點的提出
四、分項討論
五、訓解小結
六、結語
七、尾聲
「評點」的解釋類型——從儒者標抹讀經到經書評點的側面考察
一、引言:何謂「評點」
二、端緒:古代傳抄或閱讀的標記
三、宋元儒者讀經及其標抹之法
四、明清以來的經書評點
五、評點的基本性質
六、結語
論考釋《爾雅》草木蟲魚鳥獸之方法
前言
一、校正訛誤
二、辨別名實
三、因聲求義
四、比較互證
五、發凡起例
六、根據目驗
七、描述性狀
八、繪制圖影
九、運用新知
十、結{侖
文獻詮解的思維與方法
越南狂士黎文敔《大學晰義》對《大學》的詮釋
一、引言
二、越南儒學的發展
三、官方儒學在越南的影響
四、黎文敔的《大學晰義》
五、《大學晰義》的知本說
六、結語
試論漢儒以象解《易》方法
一、前言
二、以象解《易》方法確立——從「觀象系辭」到「觀象玩辭」
三、漢儒對《易傳》以象解經方法發展
四、余論:對漢儒以象注《易》方法評價
晚宋儒學的轉型與解經方法的變化
一、前言
二、晚宋儒學的區域性特征以及思想向學術的轉型
三、從義理闡釋向經史考辯過渡
四、學思相融、經史並重的學術范式的確立
五、結論
天獻澤注的語言制約
試論日韓兩國翻譯中國典籍的方法
一、前言
二、日本的訓讀
三、韓國的訓讀
四、中國周圍的訓讀現象
五、結語
日本漢文訓讀史
一、前言
二、訓讀法
三、訓點資料
四、宣命體與和漢混淆文
五、日本對外國文化的接受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跋:記與康達維教授的文字因緣
The Perils and Pleasures of Translation:The Case of the Chinese Classics
文獻批注的型態與性質
從溫詞《歸國遙》「小鳳戰篦金颮艷」句五家注的討論談到注解的態度與方法問題
一、前言
二、五家六說——從華連圃到顧農
三、資料的篩理與重點的提出
四、分項討論
五、訓解小結
六、結語
七、尾聲
「評點」的解釋類型——從儒者標抹讀經到經書評點的側面考察
一、引言:何謂「評點」
二、端緒:古代傳抄或閱讀的標記
三、宋元儒者讀經及其標抹之法
四、明清以來的經書評點
五、評點的基本性質
六、結語
論考釋《爾雅》草木蟲魚鳥獸之方法
前言
一、校正訛誤
二、辨別名實
三、因聲求義
四、比較互證
五、發凡起例
六、根據目驗
七、描述性狀
八、繪制圖影
九、運用新知
十、結{侖
文獻詮解的思維與方法
越南狂士黎文敔《大學晰義》對《大學》的詮釋
一、引言
二、越南儒學的發展
三、官方儒學在越南的影響
四、黎文敔的《大學晰義》
五、《大學晰義》的知本說
六、結語
試論漢儒以象解《易》方法
一、前言
二、以象解《易》方法確立——從「觀象系辭」到「觀象玩辭」
三、漢儒對《易傳》以象解經方法發展
四、余論:對漢儒以象注《易》方法評價
晚宋儒學的轉型與解經方法的變化
一、前言
二、晚宋儒學的區域性特征以及思想向學術的轉型
三、從義理闡釋向經史考辯過渡
四、學思相融、經史並重的學術范式的確立
五、結論
天獻澤注的語言制約
試論日韓兩國翻譯中國典籍的方法
一、前言
二、日本的訓讀
三、韓國的訓讀
四、中國周圍的訓讀現象
五、結語
日本漢文訓讀史
一、前言
二、訓讀法
三、訓點資料
四、宣命體與和漢混淆文
五、日本對外國文化的接受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跋:記與康達維教授的文字因緣
序
《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的出版,是近年來海峽兩岸學術交流中的一件大事。這套叢書所收的都是台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划」相關的同仁以將近十年的時間,所撰寫或編輯的有關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的書籍。借此發行簡體字版與廣大讀者見面的機會,我想對這套叢書的緣起與目標略作說明,以就教於讀者。
這套叢書的出版有其長遠的研究背景。1998年,我在當時台灣大學陳維昭校長及李嗣涔教務長(現任校長)大力支持下,規划並主持由台大所資助之「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划」(1998 - 2000),整合台大文、法兩學院教師近二十人,進行共同研究,獲得良好成果。其後,我又負責主持「太學學術追求卓越計划」項目之一:「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划」(2000—2004),結合台大校內、外學者專家進行研究,這項計划是當年「卓越計划」中唯一的人文領域計划。2002年起,以上述兩計划為基礎,我們研究團隊又執行台大為「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划」而設置之「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計划」(2002—2005)。經由前述三項計划之努力,終得累積豐碩之成果,陸續由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印行,迄今已出版專書七十余種(仍在陸續出版中),依性質分為《東亞文明研究叢書》、《東亞文明研究資料叢刊》、《東亞文明研究書目叢刊》等三大系列。
現在我們推動中的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划」,建立在自1998年以來各階段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儒家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既宏觀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東亞各地文化之互動,並在上述脈絡中探討經典與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我們希望在21世紀文明對話新時代中,深入發掘東亞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上推陳出新,開創新局。
為了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我們將過去將近十年來在台灣大學已出版的有關儒學的專書,編為《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發行簡體字版,與更廣大的中文讀者見面,應有其深刻之意義。在21世紀全球化的時代里,儒學是東亞文明的主流思想,必然在文明對話的新時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一套叢書標示著我們復興儒學傳統,弘揚中華文化理想的初步實踐。我們的願景雖然恢宏,但我們的力量卻極為有限,我希望廣大的讀者朋友,認同我們的志業,支持我們的用心,匡助我們的不足。
最後,這一套叢書之得以出版,除了感謝台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的支持之外,我在此特別要向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朱傑人教授和他的同事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朱教授是朱子後人,對朱子學深有研究,提倡儒學研究不遺余力。朱教授主編《朱子全書》早已蜚聲國內外,其有功於朱子學研究乃世所共見。朱教授大力促成《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的出版與發行,相信對海峽兩岸學術交流必有極大之助益。我們也希望,能為未來儒學的發展,繼續共同努力。
這套叢書的出版有其長遠的研究背景。1998年,我在當時台灣大學陳維昭校長及李嗣涔教務長(現任校長)大力支持下,規划並主持由台大所資助之「中國文化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划」(1998 - 2000),整合台大文、法兩學院教師近二十人,進行共同研究,獲得良好成果。其後,我又負責主持「太學學術追求卓越計划」項目之一:「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划」(2000—2004),結合台大校內、外學者專家進行研究,這項計划是當年「卓越計划」中唯一的人文領域計划。2002年起,以上述兩計划為基礎,我們研究團隊又執行台大為「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划」而設置之「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計划」(2002—2005)。經由前述三項計划之努力,終得累積豐碩之成果,陸續由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印行,迄今已出版專書七十余種(仍在陸續出版中),依性質分為《東亞文明研究叢書》、《東亞文明研究資料叢刊》、《東亞文明研究書目叢刊》等三大系列。
現在我們推動中的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划」,建立在自1998年以來各階段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儒家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既宏觀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東亞各地文化之互動,並在上述脈絡中探討經典與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我們希望在21世紀文明對話新時代中,深入發掘東亞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上推陳出新,開創新局。
為了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我們將過去將近十年來在台灣大學已出版的有關儒學的專書,編為《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發行簡體字版,與更廣大的中文讀者見面,應有其深刻之意義。在21世紀全球化的時代里,儒學是東亞文明的主流思想,必然在文明對話的新時代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一套叢書標示著我們復興儒學傳統,弘揚中華文化理想的初步實踐。我們的願景雖然恢宏,但我們的力量卻極為有限,我希望廣大的讀者朋友,認同我們的志業,支持我們的用心,匡助我們的不足。
最後,這一套叢書之得以出版,除了感謝台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的支持之外,我在此特別要向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朱傑人教授和他的同事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朱教授是朱子後人,對朱子學深有研究,提倡儒學研究不遺余力。朱教授主編《朱子全書》早已蜚聲國內外,其有功於朱子學研究乃世所共見。朱教授大力促成《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的出版與發行,相信對海峽兩岸學術交流必有極大之助益。我們也希望,能為未來儒學的發展,繼續共同努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