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隱韻︰道曲概述與鑒賞

諸天隱韻︰道曲概述與鑒賞
定價:144
NT $ 125
  • 作者:張蘭花 張振國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624390
  • ISBN13:9787532624393
  • 裝訂:平裝 / 26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根植于中國本土,以修真悟道、長生成仙為目的的道教,自東漢順帝時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道教自創立以來就十分注重借助多種藝術形式表達神仙信仰、宣傳教義教理、顯示其宗教力量。如編寫著作典籍、詩化修道秘訣、舉行齋醮科儀、編曲頌神悅人、做法事祈福祛災、道化戲劇傳教、撰寫神仙故事等等,其中道曲是貫穿于各種宣教活動中形式最活躍、內容最豐富的重要藝術形式。

本書是一本以道教音樂歌詞為研究對象的著作。它在大量例證的基礎上,對道曲的概念、組成元素、分類等情況進行了界定和概述,並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梳理了道曲的發展脈絡及演變軌跡,剖析了蘊含其中的宗教思想,透析了它作為詩詞形式的文學風貌,同時還從理論上初步探討了這一特殊藝術樣式的社會功用,提出了開掘其文化價值的現實意義。

張蘭花,女,1963年出生,河南省許昌市人。河南大學文學碩士,許昌職業技術學院中文系副主任,曹魏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主要從事三國曹魏文化及道教文學研究。發表論文有《莊子是夢象藝術的創始人》、《陶弘景道教文學論略》、《建安文學創作區域的遷移與文風嬗變考論——以許下和鄴下文人群體為中心》等,主要著作有《曹魏勝跡》、《三曹七子之外建安文人作品校注》、《莊子文學研究》(合著)等。
 

目錄

第一章 道曲概述
一、道曲的概念
二、道曲的分類
(一)娛神曲
(二)修道曲
(三)法事曲
(四)傳道曲
三、道曲諸要素
(一)道曲文本形式︰步虛、頌、贊、偈、祝、咒、誥、韻
(二)道曲制作人群︰神仙、道內人士、道外文人
(三)道曲詠唱對象︰神、仙、鬼、人、仙境
(四)道曲演唱方式︰歌唱、念唱、誦念、念白
第二章 道曲的發展脈絡及演變軌跡
一、先秦︰道曲孕育期
(一)祭祀︰萬物有靈的神靈觀
(二)詩人︰介乎神人之間的巫師
(三)歌詩︰祭祀樂舞的“頌”和“祝”
二、漢至隋︰道曲產生、發展、成型期
(一)道教的開創和神仙信仰的確立
(二)道教科儀的創設及定型
(三)道教音樂文學諸體式的拓展
三、唐宋元︰道曲發展鼎盛期
(一)統治者的大力扶植刺激了道曲的創作
(二)文人的參與推動了道教音樂文學的繁盛
(三)“贊詠詞”的誕生與“道情”的逐漸定型
四、明清︰道曲的分化期
(一)道教由盛漸衰而走向式微
(二)道教文學與民俗文學的相互滲透
(三)道情的俗樂化演變
(四)道教科儀道曲趨于簡練、典雅
五、現當代︰道曲多元化發展期
(一)道教發展幾經波折漸趨平穩
(二)道曲舊制與新聲多元並存
(三)道樂的整理及研究步入發展軌道
第三章 道曲宗教思想及社會功用
一、神仙信仰
(一)對先天尊神等神的專職人格化
(二)聖賢或祖先魂靈的升格神性化
(三)對待神仙鬼怪的程式性情緒化
二、修持養煉
(一)體道悟真、與道合一是修道的至高境界
(三)追求長生、得道成仙是修煉的最終目標
三、濟世度幽
(一)參與社會生活的祈願︰救世與度人
(二)消解人生憂患的形式︰禳災與度幽
(三)懲治邪惡的警示作用
四、道德倫理
(一)約束行為的教規戒律
(二)綱常倫理的道德實踐
(三)感發善心的勸導效應
第四章 道曲的文學風貌及審美功能
一、文本形態博雜繁巧
(一)道曲體裁豐富多彩
(三)道曲體式靈活多樣
二、藝術特征鮮明獨特
(一)永恆的信仰主題
(二)靈異的神仙形象
(三)夸張的語言藝術
(四)巧妙的典故化用
(五)傳神的風情縮影
(六)坐實的冥想技藝
三、宗教趣理煉形明心
(一)道曲越唱越明,道理漸曉漸悟
(二)詠唱思悟融通,化形入神煉體
四、詩樂視听悅神娛人
(一)吟詩詞說道情,張揚悅人雅趣
(二)道樂飄步虛舞,展示娛神技藝
(三)道曲戲劇匯融,神仙凡人共樂
第五章 道曲文化價值發掘的現實意義
一、張揚人文精神.服務和諧社會
(一)倡導天人和諧,彰顯人文情懷
(二)借助道場善舉,傳揚人文精神
二、宣傳善惡報應.實施素質教育
(一)正面規範,鼓勵追求理想人生
(二)反面警世,勸誡革除劣質惡行
三、演播靈韻仙樂,促進身心健康
(一)詩意存念,淨化浮躁的心靈
(二)氣韻交匯,煉達健康的體魄
後記
 

道教研究在20世紀的80年代之後,漸漸地升溫,到了世紀之末,在某種程度上竟成顯學,進人21世紀,則無論是研究的人才、研究的論題、研究的規模,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豐茂。這套《現代視野中的道教》叢書,正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問世的。

叢書的特點是“叢”,一本一本獨自成書,而又集成一叢,或者許多小叢又匯合成大叢,有如《四庫全書》那般的浩瀚。至于集合成叢,有的是圍繞一個主題,有些則以形式分類。本叢書的書目,並無一致的主題,從內容上看,也沒有緊密的邏輯聯系。其中有談神仙與人生理想的,有談宮觀的,有談祭神的,也有說養生,論小說的,範圍非常的寬泛。如果說有什麼統一之處的話,那就是所談的中心話題都是道教,以及在談論時表現出的現代視野。

(-)

所謂現代,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但又不限于時間概念。確切地說,現代指的是一個歷史時代,這一時代,有其特定的內容,或曰特定的質。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百折千回,歷經艱苦卓絕的奮斗,直到20世紀中葉,才比較自覺地將建設的目標與現代化聯系起來,提出要建立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國防的目標。但是在隨後的一段時間里,卻遭到了空前的挫折,直到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重新將在21世紀中葉在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任務提出來,而且很快成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從那時開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現代化進人了加速期。短短的二十余年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的面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急劇變化,“現代”的氣息已經越來越濃郁。現代化的過程帶來了社會結構和人們生活的深刻變化,也引發了人們觀念前所未有的巨變。人們眼界的開放,思維的活躍,價值觀念的多元,民主意識的提高,都是以往沒有過的,甚至于根本就沒有想像過的。

所謂現代視野,即是站在現代立場,以現代人的眼光,去審視道教,探索道教。

現代視野,並不是一個統一的、一切都沒有區別地觀察和理解外界的思維模式。恰恰相反,現代的人們正好沒有這樣一個模式,也沒有人支持弄出這樣的思維模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歷史功績,就是它促進了人的解放,獨立的個人成為社會的公民,享有法律、財產、思想、言論等等的自由和權利。由此也養成了個人獨立思考,對問題獨立作出判斷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如此一來,想要建立一個全社會所有成員至少是絕大多數成員一致的思維模式根本就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我們所說的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道教,將之納入丙工視野,絕對不是想去制造一種限定的思維框架,將研究的對象按這種框架切塊、分類、綜合,再加評價。完全不是這樣。

所謂現代視野,在我們看來,只是現代人的觀察世界的開闊眼界。如果一定要說它有什麼特征的話,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說︰它是開放的,它是富有包容性的,它又是流動變異的。

開放意味著前進,意味著面向整個世界,以這種眼光看道教,自然而然地會將它放到全人類的大背景弄虛作假發析、評價。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