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風建築︰信仰與象征

羅馬風建築︰信仰與象征
定價:420
NT $ 365
  • 作者:趙鑫珊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625877
  • ISBN13:9787532625871
  • 裝訂:平裝 / 292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作家趙鑫珊先生的又一突破性力作。該書以趙鑫珊先生的獨特視角,講述了羅馬風建築藝術的方方面面,包括從羅馬風建築藝術的緣起、特點、發展、影響,到如今世界各地羅馬風建築的分布等等。在此基礎上,趙鑫珊先生還深刻闡述了羅馬風建築背後所蘊含的人類文明和人文思想,其獨特的見解給人啟示、發人生省。 本書為18開、292頁、全彩印,行文流暢、內容豐富。本書不僅具有趙鑫珊先生眾多精闢的個人感悟和體會,而且還配上了幾百幅質量上乘、畫面精美的彩色照片,圖文並茂的形式讓整體書稿充滿了視覺沖擊力和閱讀感染力,必能引起讀者的關注和喜愛。

趙鑫珊,教授、作家,早年畢業于北大。寫作于我,是山村毛驢推磨。放進去的當然不是玉米或黃豆,而是我關注的一些世界性課題。我就是那頭推磨有驢。我來到這個世界,好像是盡心盡性盡力把一個個課題碾碎。這是我第43回起早貪黑推磨。我喜歡扮演推磨角色。天地一舞台,人生一出戲,莎士比亞說過,世界是座舞台,男人和女人都演員,各有各的角色。
 

目錄

自序 腳踏東西方文明 專心做比較文章
卷首語
上編 總論
I 什麼是建築風格?
——羅馬風建築風格是什麼樣子
一、承上啟下的羅馬風建築
二、建築風格存立的五個特點
三、羅馬風建築結構示意圖
四、羅馬風建築的本質和性格
II 雙重人格的羅馬風建築
——人性的建築空間化
一、何謂雙重人格
二、宗教的“我”
三、世俗的“俺”
四、羅馬風建築藝術語言符號系統與中世紀時代精神
五、 中世紀城堡與近代歐洲城市的原點
六、再論建築與時代精神
III 基督教哲學是舵,羅馬風建築是帆
——人工符號比自然符號優越
下編 歐洲各地羅馬風建築
I 前羅馬風建築
——查理曼大帝的“國家強力意志”的符號
一、西方中世紀建築藝術的起點
二、教堂地下室的起源
三、羅馬風墓地藝術對後世的影響
四、從前羅馬風建築語言符號系統看“信仰與象征”
II 德國羅馬風建築藝術
——第三德語與日耳曼民族精神構造
一、奧托時期的建築
二、薩利安王朝的蠱期羅馬風建築藝術
三、萊茵河地區建築學派
四、黑森林建築學派 五、斯陶芬時期的建築
六、作為第三德語的羅馬風建築語言
七、羅馬風建築場與德國偉人們
III 意大利羅馬風建築藝術
——三大象征世界的矛盾與聯合
一、起點在哪里
二、羅馬和托斯卡納
三、烏姆比亞‧普利亞‧西西里
四、 世俗建築
IV 法舊羅馬風建築藝術
——法蘭西因羅馬風而深沉、凝重和美麗
一、 中世紀神學的建築空間化
二、散布在法蘭西土地上的羅馬風建築
三、“羅馬風藝術是法國一切風格之父”
V 英倫三島上的羅馬風建築
——荒原上的廢寺與荒殘美學原理
一、模糊的源頭或起點
二、達勒姆城堡和大教堂
三、方廷斯修道院遺址
四、堪與日月爭輝的建築明珠
五、世俗建築
VI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羅馬風建築
——伊比利亞半島光輝一道,氣象萬殊
一、西班矛
二、葡萄牙
VII 歐洲其他地區的羅馬風建築
——“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
一、斯堪的納維亞
二、中歐
尾聲
I 羅馬風牆體排列組合的藝術
II 羅馬風的雕塑藝術
III 羅馬風與西方音樂的源頭
後記
仰望星空和毛驢推磨——明其道,不計其功
主要參考文獻
 

我所在的原單位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20世紀80年代,我們院成立了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中心,王元化任主席。作為一名研究人員,我很高興得以“名正言順”地去做些我非常喜歡做的工作。東西文明,就像日月,雖自古常見,但光景常新。

自那以後的這20來年,我先後去F歐洲五次,到過不少國家和地區,考察範圍很廣,而每次考察都不是孤立地只關照文化的某一個方‧面,當然一次性吃透全體是做不到的。就建築而言,它同人們的生存狀況(氣候、經濟水平、政治秩序、社會秩序、民族特性、哲學思維、宗教感情和信仰以及審美情趣等)息息相關。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它同音樂、雕塑、繪畫、神話、詩歌、戲劇和藝術哲學又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互交織的聯系。好幾百年,歐洲偉大作曲家們,像巴赫、亨德爾、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和布魯克納……從古希臘羅馬建築、羅馬風建築、哥特建築……吸取了多少創作靈感啊!

這里有個語言轉換問題,即從建築視覺空間語言轉換為音響听覺語言,也就是從建築場(Field)轉化為音響場。相反的轉換同樣成立。好幾個世紀,歐洲一大批畫家和詩人從遍布在都市、鄉村或山野中的建築藝術形象受到神秘的啟示或心理上的的感召、沖擊,仿佛通神明、有神助一般地獲得創作的靈感。尤其是羅馬風或哥特建築,它們屹立在藍天底下、大地之上,恆能使人胸次宏博、雄渾、浩渺,感慨萬千且深沉。由此也可以再次佐證,藝術是沒有界限的,它們相互之間是互通、互為借鑒的。美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工作時就愛听肖邦,他說︰“肖邦的擊樂更適合工作場合。我一向鐘愛西方音樂,過去如此,現在吏是如此。”貝多芬在創作《D大調莊嚴彌撒》(作品第123號)時寫下過這段備忘錄︰“為了創作真正的宗教音樂,應該博覽僧侶們在禮拜儀式上所唱的所有聖詠曲……找到天主教《聖經》中所有的詩篇和贊美詩的最完美翻譯的韻律。”而我們知道,舉行禮拜儀式的建築空間人多是羅馬風教堂和它的後繼哥特教堂。貝多芬必是常在那樣的場所感受到莊嚴、肅穆的氛圍,從而得以創作這部彌撒曲。這是1818年的事兒,其實在他1806年譜寫《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時候,腦子里就已充滿羅馬風教堂建築空間的沉雄和悲壯氛圍,它的第1樂章莊嚴、壯麗而充滿沉思的性格,其性質便是宗教的,有種通神的況味。所以我以為,誰想走近羅馬風宗教建築的本質,誰就不妨多欣賞–下貝多芬的這個偉大樂章。

本書稿的寫作是基于我對羅馬風建築藝術長期以來積累的 些知識,包括我個人的感受和識讀,旨在同藝術界的朋友們,包括環境藝術設計師和音樂愛好者等,共亨人類建築文明中的這座豐碑。

最後,說幾句關于“羅馬風”這二個字的來源或者說確切的譯名是必要的。曾經有幾個選擇。它的英文和德文分別為The Romanesque和Die Romanik,譯成漢語可以有︰1.羅曼乃斯克(完全是音譯);2.羅馬式建築(參見《新英漢建築工程詞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6年,第564頁);3。仿羅馬建築︰4。羅曼建築;5.羅馬風建築。在本書稿,我采用的是第五種譯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