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當代中國價值觀

聚焦當代中國價值觀
定價:192
NT $ 167
 

內容簡介

改革三十年來,中國的社會價值觀呈現出高度的多元化,這是社會活力的體現。但與此同時,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不應迷失在價值觀的多元化之中。

本書即為探討和重建當代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而進行的一場大討論。參與討論的四十佘位學者分布於人文、社科各個領域,分別對三十年來我國價值觀變遷的現狀、原因、存在的問題、重建的方向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見解紛呈,語言生動,充滿現場感,從中讓你看到巨變中國的一個重要側面。
 

目錄

序言 構建新的社會核心價值觀 潘維
第一場 社會核心價值觀與價值觀多元化 吳志攀
潘維 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與新的核心價值觀共識
孫偉平 人類在什麽時候都存在價值共識
石秀印 我們需要什麽樣的核心價值觀
陳新漢 怎樣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確信
楊松林 當今中國社會價值觀的錯位與迷信
汪暉 社會核心價值觀重構的內外挑戰
開放發言與評論(一)
第二場 開放發言與評論(二):我國社會價值觀目前存在的問題
第三場 三十年來我國社會道德規范的演變
沈明明 北京市民政治社會價值觀實證研究報告
周孝正 中國的價值觀出了大問題
辛志勇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價值取向變遷及現狀
申端鋒 中國鄉村社會的倫理性危機
張利華 建構中國特色的新型核心價值體系
開放發言與評論(三)
第四場 三十年來的政治價值觀
房寧 當代中國青年國家民族意識的演變
張光 中國公民眼中的政府
胡偉星 中國的軟實力與國際價值體系
王正緒 東亞儒家社會的現代與後現代價值觀
楊明 中國農民政治參與實證研究報告
張曙光 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對外安全決策中的作用
開放發言與評論(四)
第五場 三十年來的文化價值觀
趙劍英 當代中國三大價值觀的交匯與整合
趙汀陽 說出來的價值觀和做出來的價值觀
張靜 中國人認為財富怎樣分配是公正的
翟學偉 中國社會在進步中什麽被取代了
河清 中國全面轉向重商重利的新教文化
董正華 建構核心價值觀當以史為鑒
開放發言與評論(五)
第六場 三十年來的社會價值觀
王紹光 核心價值觀為中國社會轉型提供了精神支撐面
童世駿 當代中國價值領域存在問題的背景分析
史天健 中國人的民主價值觀實證研究報告
曹錦清 中國人安慰心靈的價值不是來自西方
任劍濤 三十年來中國政治的疏離與回歸
白智立 我們進入一個價值觀重構的階段
開放發言與評論(六)
第七場 三十年來我國傳播領域的價值觀表現
熊蕾 美國的心理戰和中美媒體之間的差異
程鶴麟 中國電視從政治掛帥到市場掛帥
黃紀蘇 戲劇的公共性和中國革命的價值觀
吳冠平 三十年來中國電影與國家的關系
李少君 當代中國需要「借詩還魂」
祝東力 我們不能只有經濟的規划,更需要文化的想象
開放發言與評論(七)
第八場 社會核心價值觀共識
周建明 西方核心價值的生成以及對中國的參考意義
韋正翔 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建立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武力 中國近代以來經濟社會轉型中的價值觀變遷
韓毓海 中國革命的遺產與當前核心價值觀的建設
邵善波 價值觀轉型是和平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開放發言與評論(八)
 



在2007年的夏秋之交,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舉辦了一次盤點價值觀變遷三十年的大型研討會。來自海內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五十多位學者和四十多位國內媒體代表參與了本次研討會。由三聯書店出版的這本《聚焦當代中國價值觀》是根據現場錄音編輯而成,細致地記錄了學者們在會上的唇槍舌劍,分歧與共識同在,嚴肅與調侃共存,頗具可讀性。

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秋季。除日常研究項目外,研究中`心每年就當代中國的重大問題主辦一屬大型研討會,邀請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和海外華裔學人共襄盛舉。第一屬年會於2006年2月18~19日在北京皇苑大酒店舉行,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主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會議論文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很有分量,已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在2006年出版。第二屆年會於2007年8月25~26日在北京友誼飯店舉行,主題是「三十年來我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除這本會議實錄外,與會代表的會議論文亦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結集出版。本研究中心的第三屬年會將於今年(2008)底舉行,主題是「人民共和國的六十年與中國模式」。



盤點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驗教訓,大體上有物質文明和精力文明兩大類視角。在精神文明的范疇里,價值觀變遷顯然是個核心話題。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下半期,價值觀的「混亂」或者「混戰」是我國人文社科界關注的一個焦點。

在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社會關系出現了巨大變化,人們的觀念也隨之出現了巨大變化,「今是而昨非」以及「昨是而今非」的價值觀變遷俯拾皆是。其實,與1919~1949年和1949~1979年的兩個三十年相比,在以往三十年里,我國社會關系和價值觀的變化還算平緩,沒有出現疾風暴雨式的革命。經由三個巨變的三十年,我國的社會關系跳躍著走向了「現代」,我國的價值觀也跳躍著走向了「現代」。比較三個三十年的價值觀變遷,大約比物質成就更能清晰地勾畫出我國社會變遷的軌跡。可以預見,社會價值觀不會凝固在以往的三十年里;未來的三十年,我國可能經歷更宏大的社會價值觀變遷。

價值觀是關於社會關系是非曲直的判斷。依照如此定義,價值觀與社會關系就直接相關,價值觀的變遷與社會關系的變遷也就直接相關。換言之,社會關系的變化構成價值觀變化的主要動力。生產結構變化,社會關系也隨之變化,價值觀也會發生變化。鄉村熟人社會以血緣為紐帶,軍人社會以及城市的工商業社會是陌生人的社會,不以血緣為紐帶,價值觀當然不同。

多元的社會關系和多元的價值觀使我國社會擁有強大的活力。絕大部分價值觀的變化只會使一部分人「不適應」,不會引發社會分裂和社會動盪。職業不同,價值觀就不同;但既然人們相互依存,一般就會相互妥協。社會變化快,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就快,就造成同一時代里不同年齡人之間的價值觀「代溝」;解決之道依然是相互尊重和妥協。

然而,在最近這三十年的後半期,我國的社會關系開始呈現緊張狀態。社會關系中不僅出現了利益的多元化,而且出現了利益的激烈博弈,開始撕裂我們的社會。在國內,我們看到社會貧富差距迅速擴大,官場腐敗日益嚴重。在國外,我們看到「國際社會」這個富國俱樂部暴露出控制和貪婪的欲望,而且喪失了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光環。迫於世界體系,人均收人還不足三干美元的我國卻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並頻遭投資歧視和巨額投資損失。我們忽然發現,「開放」是褒義詞,但「買辦」是貶義詞;「停滯」是貶義詞,但「穩定」是褒義詞。由此,我國社會價值觀不僅多元化了,而且還出現了明顯的對抗。

基本社會關系的穩定及核心價值觀的統一能維持社會團結,阻止社會分裂。盡管追求以強國富民為目標的「現代化」依然是我國人民的基本共識,但沒有社會團結就不可能有強國富民。於是,在經歷了最近三十年的變遷之后,中國式保守主義思潮開始自下而上地興起。

中國式保守主義的主要特征有三個:(1)要求重新評估中華傳統政治文明,將三千年與最近三十年的成就連在一起。既然傳統政治文明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生存方式的結晶,就不能用一個西方的負面概念「專制」來簡單地概括和否定。(2)要求重新評估人民共和國前三十年建立的社會主義傳統,將前三十年與后三十年的成就連在一起。前三十年的傳統貌似與「改革」相左,卻為中華由小農文明跨人工業文明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3)要求重新評估近代以來的西方文明,將其不僅與新中國六十年的成就連在一起,而且與新中國的挫折連在一起。西方文明趨於極端,不僅激勵進步,也帶來掠奪和異化;不僅應當學習,而且還可以批評。

僅僅將這種中國式保守主義思潮斥為「極端民族主義」是無益的,這思潮的崛起有國內和國際的思想基礎。

在新的三十年開始之際,「否定之否定」的輪回開始出現,批判精神再度興盛。在城市,批評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市場化,以及對國際需求的依賴和對國內需求的輕視。在鄉村,批評以「海選」和「費改稅」為名的改革摧毀基層政權,使政府在鄉村淪為空中樓閣,把權力真空留給一些黑社會和外來宗教勢力去填補。當傳統的工農聯盟喪失了基層政權這條紐帶,農民的利益與國內和國際資本求擴張的利益就經常呈對抗性質。因此,「發展」必須以「和諧」為前提,追求「社會和諧」開始崛起為一股官民共有的強勁思想潮流。

在這最近的三十年,市場的全球化提速和互聯網技術的崛起使得情況變得更為復雜。價值觀與國內生產結構和社會關系的聯系日益顯得含糊不清,反而與全球生產體系所決定的社會關系相關,與世界體系內的霸權話語系統密切相關,與西方的「自由民主」霸權話語系統密切相關。一批激進學人把改革開放時期取得的一切成就歸於哈耶克,一切弊端歸於現存的黨政制度,急不可耐地要求「改革闖關」,要求照美國政府的模樣進行「根本的」政治制度變革。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解釋在現行黨政體制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成就反倒成了他們遇到的最大障礙。1987~1989年間風靡我國知識界的理解是:沒有政治「民主化」(可以讀作競爭型選舉),就沒有經濟市場化。歷史證明,那時的流行理解大錯特錯,經濟的市場化與政治的選舉化並無必然關系。不僅如此,我們今天還認識到,完全的市場化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可能,也不值得追求。而今仍有激進學人試圖把西方政治學里的「合法性」觀念套用於我國社會,繼續論證社會關系多樣化與奉行多黨選舉政治必然聯系的「規律」,證明競爭型選舉能減少腐敗的「規律」,證明只有競爭型選舉才有政府「合法性」的「規律」。但在邏輯和歷史面前,這種「規律」業已陣腳大亂。最新的趨勢是放棄論證「規律」,號召信仰和服從「普世價值」。信仰「普世價值」與當年信仰我國體制和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毫無二致;有些支持者甚至還重復了類似當年「就是好,就是好」的「不言自明」。為什麼這種似曾相識,被當年知識界嚴厲批評為「強詞奪理」或者「蒙昧主義」的論證方式能回歸?自冷戰以來,核心價值觀不斷被抽象化、符號化,逐漸成為生存方式的圖騰,陣營間對抗的利器,乃至民族興衰的原因。換言之,符號化的核心價值觀被從本國的基本社會關系中剝離出來,成為國際斗爭的戰場,成了撬動基本社會關系的杠桿。蘇聯不是被經濟挫折打敗的,不是被科技創新打敗的,也不是被陸海空軍的武器打敗的。蘇聯是被觀念打敗的,是被符號打敗的,是在解構和建構核心價值觀的混戰中采取鴕鳥政策而失敗。蘇聯輸掉的是「冷戰」,但損失的慘重程度卻遠遠超過「熱戰」。於是,在思想戰線上和世界體系中求生存、求獨立自主,就構成了中國式保守主義興起的國際因素。

否定是思想解放,否定之否定還是思想解放,是新一輪思想解放的標志,是自信地總結「中國模式」的起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