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環境史

什麼是環境史
定價:174
NT $ 151
 

內容簡介

何謂環境史?它是一種立足于研究不同時代人與自然的關系,以理解人類所處、所做與所思的歷史。在這本開創性的著作中,J. 唐納德•休斯對環境史所思考的問題、其研究角度與從業者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紹。他著眼于全球,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形態各異的環境史整合在一起,並揭示了它們各自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與趨勢。對這一學科已有深入思考的人能夠從本書中獲得新的視角;對初學者來說,這本書能為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多角度的啟發,是一本無可替代的入門教材。


作者簡介︰
J. 唐納德•休斯(J. Donald Hughes),丹佛大學約翰•埃文斯歷史學杰出教授(John Evan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History),美國環境史協會和歐洲環境史協會的創建人,從事環境史研究三十余年,曾撰述多本影響深遠的環境史著作,如《世界環境史》(Routledge,2001)、《地中海地區︰一部環境史》(ABC-CLIO,2005)、《潘神的勞苦︰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的環境問題》(Johns Hopkins,1994)等。
 

目錄

譯者序
中文版序
第一章 給環境史下定義
引言
環境史的主題
與各學科的比較
環境史和舊史學
第二章 環境史的先驅
引言
古代世界
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環境思想
世紀初年
第三章 環境史在美國的產生和發展
引言
從資源保護到環境的美國史
林林總總的美國環境史
環境史的合作者
第四章 地區、國別和地方環境史
引言
加拿大
歐洲
地中海地區
印度、南亞和東南亞
東亞
澳大拉西亞和太平洋諸島
非洲
拉丁美洲
古代世界和中世紀
結論
第五章 全球環境史
引言
世界環境史著作
具有全球重要性的論題
環境環保運動
世界史教材
結論
第六章 環境史的問題與方向
引言
專業化
鼓吹
環境決定論
現在主義
衰敗論敘述
政治一經濟理論
下一組問題
進化與生物技術
大洋與大海
結論
第七章 對從事環境史的思考
引言
方法指導
材料搜集
資源利用
結論︰環境史的未來
精選閱讀書目
附錄
J.唐納德‧休斯著述一覽
索引
譯後記
 

作為作者,本書中文版的出版對我來說是一種榮譽,而且我相信,對于環境史的學術成就來說,也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這是目前唯一一部描述世界各地環境史研究和撰述史的專著。之前,有一些較短的文章,以特定國家和地區為主題,或試圖以全球視野來寫作,其中大部分都被列\本書的書目之中,但迄今這種篇幅的作品尚未問世。本書對從古至今環境史上的思想家、論題和觀點作了概括,其地理視角包括整個地球。

我奉獻本書的目的.是為那些想要一本環境史簡明手冊的學者以及作為研究助手的研究生提供一份指南,並為了解這一學科巳完成的重要工作立一塊指向牌。該學科與目前正經歷生態變化的這個世界有許多的關聯,而這一變化影響著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生活方式。環境史是一門快速發展的領域,要跟上它的發展,可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希望本書對系意這麼做的學者會有所幫助。追蹤文獻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任何人,包括我在內,都不能聲稱掌握了環境史的全部文獻。我所希望的是,我,一位從三十多年前作為一門自覺的歷史學科的環境史初生之時就一直活躍于這一領域的學者,一位為其中的一份雜志工作過一段時間的編輯,一位出席過以這一主題舉辦的大多數會議的與會者,一位不僅僅熟讀了重要的環境史著作,也與相當一部分作者私交甚篤的讀者,能夠提供一種獨特的視角。

為撰寫環境史,就必須有一個可行的定義,即了解這一主題包括什麼。首先,其標題包括“環境”和“歷史”兩個術語︰其中第一個關系到更加普遍的“自然”觀念,第二個關系到更加普遍的“文化”觀念。不同的學者將他們的重點置于其中的這一個或那一個。有一些學者更願意主要考察環境的歷史,即景觀和自然生態系統中曾發生的變化。顯然,人類已引發了其中的許多變化,但其他重要變化的發生,是自然因素的結果。純粹的自然變化通常被理解為屬于科學的範疇,然而這可能意味著,環境史,如果簡單定義為環境的歷史,就如同地理學一樣,是某種科學的一個分支。我並不否認科學對于環境史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環境史學家應該運用歷史和科學這兩種工具,然後努力跨越它們之間的鴻溝。為了理解環境——我們自己所選擇的標題中的第一個術語,我們必須熟練地掌握自然科學的語言,並能夠利用科學就我們選擇研究的歷史領域所能教給我們的東西。

其他學者則強調這一主題的文化方面。對他們來說,我們所有的自然知識體現了人類與自然的互動,因此顯然是一種社會建構。有一些學者認為,由于人類重新塑造了這個星球,未受干擾的自然已不復存在。他們聲稱,荒野完全是一種文化上的發明。而且,他們補充,獨特的自然觀念是人類的一種創造,與自然絕不相干。這樣的哲學觀點中有其不可回避的合理之處,因為歷史是一種人類活動,必然涉及某種人類觀點。環境史學家雖不采納自然並非獨立存在的極端看法,但可以承認他們學術活動的社會蘊涵。作為歷史學家,環境史學家必須徹底堅持他們運用的史學方法,找出所有可資利用的文字資料,對它們進行里里外外的考證,並仔細地加以解釋。像所有的歷史學家一樣,我們在同仁面前一定要被認為符合了學科要求。

在本書中我所采用的定義介于上述兩種極端之間,以試圖認識這兩個術語的重要性及相互影響。在我看來,環境史是“一門歷史,通過研究作為自然一部分的人類如何隨著時間的變遷,在與自然其余部分互動的過程中生活、勞作與思考,從而推進對人類的理解”。在環境史的這一定義中我所考慮的是,其主題必須同時包括自然和文化。簡而言之,它規定,一項研究除非既考慮人類社會中的變化,又考慮它們與之接觸的自然界中各方面的變化,並將兩方面的變化聯系起來,否則就不能稱為環境史。這兩方面變化的關系,幾乎在每一個事例中都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系。環境中人類引起的變化,事實上總是在文化狀態中回蕩並產生變化。在我所說的這個意義上,一門不包含這兩種術語的歷史便不能稱之為環境史。一些人可能會反對,認為我的定義有“人類中心論”或人類中心的成分,這確是如此,並且我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盡管我還有一個更大的“生態中心”整體視域。人類畢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與其他大部分物種相比,我們已使大地、海洋和天空改頭換面,使地球上與我們共享空間、時間的動植物面目全非。我的可行定義的麻煩在于,與試圖在我所說的兩種對立觀點之間保持平衡比起來,它有時候更容易保留激進態度。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