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荷馬史詩中的詩學與美學,並對以荷馬史詩為源頭的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中的詩學進行探討辨析,同時引進對孔子詩論的比較研究。
陳中梅,美國楊百翰大學西方古典戲劇史和理論博士,1993年回國。1995年求學于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古典系,為期十個月。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已發表專著《柏拉圖詩學和藝術思想研究》、《神聖的荷馬》等;譯著有《伊利亞特》、《奧德賽》(均有注釋本)和《詩學》(含注釋和評論)等。
目錄
第一編 荷馬史詩研究
第一章 今古荷馬
1.荷馬其人
2.荷馬史詩的古代境遇
3.校勘及其他
4.“統一”與分辨之爭
5.開闢研究的新視角
第二章 不吁請敘事
1.人物的講述
2.像詩人
3.歌手(詩人)
4.與神賦論交相輝映
第三章 赫克托耳
1.保家衛國
2.決策失誤
3.不敵阿基琉斯
4.英雄本色
第四章 普通人的作用與生活
1.效命疆場
2.“阿開亞人的話語”
3.勞作、宴飲
4.和平時期里的生活
5.“無聲”的作用
第二編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文藝及美學思想
第五章 柏拉圖哲學的文學基礎
1.詩與哲學
2.柏拉圖哲學的詩性底蘊
3.理性與“必然”
4.詩化表述
5.對話‧戲劇
6.muthos與logos
7.靈魂不滅
8.柏拉圖與秘索思
第六章 柏拉圖的藝術觀
1.音樂
2.舞蹈
3.繪畫和雕塑
4.比喻
第七章 柏拉圖的美學思想
1.美的事物
2.美的層次
3.限定、和諧、順序及其他
4.審美
5.線條圓圈與美本身
6.混合型快感
7.非混合型快感
第八章 亞里士多德的美學思想
1.哲學背景
2.自然與技藝
3.悲劇之美
4.美與道德
第三編 細讀經典
第九章 普羅米修斯的驕橫
1.詞義考據
2.埃斯庫羅斯作品里的用例
3.沒有hubris一詞出現的語境
4.預見、神性與驕橫
5.抗爭與妥協
第十章 秘索思
1.秘索思鉤沉
2.邏各斯的“反叛”
3.神話‧哲學‧宗教
4.對立‧互補‧共存
第十一章 學《詩》與言《詩》
1.柏拉圖論詩與詩人
2.孔子的詩樂情結
3.詩與知
4.賦詩
5.言《詩》
第十二章 柏拉圖的辯析與孔子的詩
1.辯析
2.《詩》
3.“始可與言《詩》已矣”
參考書目
第一章 今古荷馬
1.荷馬其人
2.荷馬史詩的古代境遇
3.校勘及其他
4.“統一”與分辨之爭
5.開闢研究的新視角
第二章 不吁請敘事
1.人物的講述
2.像詩人
3.歌手(詩人)
4.與神賦論交相輝映
第三章 赫克托耳
1.保家衛國
2.決策失誤
3.不敵阿基琉斯
4.英雄本色
第四章 普通人的作用與生活
1.效命疆場
2.“阿開亞人的話語”
3.勞作、宴飲
4.和平時期里的生活
5.“無聲”的作用
第二編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文藝及美學思想
第五章 柏拉圖哲學的文學基礎
1.詩與哲學
2.柏拉圖哲學的詩性底蘊
3.理性與“必然”
4.詩化表述
5.對話‧戲劇
6.muthos與logos
7.靈魂不滅
8.柏拉圖與秘索思
第六章 柏拉圖的藝術觀
1.音樂
2.舞蹈
3.繪畫和雕塑
4.比喻
第七章 柏拉圖的美學思想
1.美的事物
2.美的層次
3.限定、和諧、順序及其他
4.審美
5.線條圓圈與美本身
6.混合型快感
7.非混合型快感
第八章 亞里士多德的美學思想
1.哲學背景
2.自然與技藝
3.悲劇之美
4.美與道德
第三編 細讀經典
第九章 普羅米修斯的驕橫
1.詞義考據
2.埃斯庫羅斯作品里的用例
3.沒有hubris一詞出現的語境
4.預見、神性與驕橫
5.抗爭與妥協
第十章 秘索思
1.秘索思鉤沉
2.邏各斯的“反叛”
3.神話‧哲學‧宗教
4.對立‧互補‧共存
第十一章 學《詩》與言《詩》
1.柏拉圖論詩與詩人
2.孔子的詩樂情結
3.詩與知
4.賦詩
5.言《詩》
第十二章 柏拉圖的辯析與孔子的詩
1.辯析
2.《詩》
3.“始可與言《詩》已矣”
參考書目
序
期待“美學之廈”
20世紀中國曾經涌起了幾次“美學熱”,在當時“沉寂”的世界美學天空中,成了最絢麗的星座。
然而,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美學熱”在消退,而世界美學卻不再“沉寂”,此消彼漲,中國美學已不再亮麗。
中國還會有“美學熱”嗎?這是中國的美學研究者很感興趣但又無法預測的問題。
今天的社會的確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無論是用“後現代”、“第二次現代化”、“審美化”還是“圖像轉向”來描述它,都意味著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由“硬”向“軟”、由“實”向“虛”的轉向。在一個虛擬柔軟的社會里,藝術和審美將會越出它們的邊界,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而以藝術和審美為研究對象的美學也有可能越出它的邊界,成為人們普遍采取的生存策略。中國文化本來就以推崇空靈著稱,在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應該可以更好地適應這種時代轉向。
在我們看來,從今天的時代條件來看,中國很有可能再次出現“美學熱”。
為了推動“美學熱”的出現,我們需要做詐多扎實的研究工作。公正地說,前幾次“美學熱”給今天的美學研究者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但也留下了不少沉重的包袱。尤其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學熱”中,我們翻譯引進了不少美學著作,特別是當時出版的50余本“美學譯文叢書”更是推動了這種發展︰但這些著作很少得到深人的研究和吸收。
我們需要重譯某些確實有價值的著作,並以重譯為契機展開對這些著作的深人研究工作。同時,我們要關注國際美學的新動向,譯介一些能夠反映美學新動向的著作。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推動中國美學學者有原創性的研究工作。我們不僅要加人國際美學討論的話題之中,而且要提出自己的話題,吸引國際美學學者加人我們的討論之中。
上世紀20年代初,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率先在北大開設美學課程,誰學課程,推動了中國的第一次“美學熱”。現在,北京大學出版社著力推出一套美學與藝術叢書,這能能否讓中國美學再次獲得茁長的契機?
那將不再是美好而短暫的春天,而是繁榮而沉著的夏季,一個通往秋實的“美學之夏”。
彭鋒 劉悅笛
2008年3月19日
20世紀中國曾經涌起了幾次“美學熱”,在當時“沉寂”的世界美學天空中,成了最絢麗的星座。
然而,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美學熱”在消退,而世界美學卻不再“沉寂”,此消彼漲,中國美學已不再亮麗。
中國還會有“美學熱”嗎?這是中國的美學研究者很感興趣但又無法預測的問題。
今天的社會的確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無論是用“後現代”、“第二次現代化”、“審美化”還是“圖像轉向”來描述它,都意味著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由“硬”向“軟”、由“實”向“虛”的轉向。在一個虛擬柔軟的社會里,藝術和審美將會越出它們的邊界,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而以藝術和審美為研究對象的美學也有可能越出它的邊界,成為人們普遍采取的生存策略。中國文化本來就以推崇空靈著稱,在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應該可以更好地適應這種時代轉向。
在我們看來,從今天的時代條件來看,中國很有可能再次出現“美學熱”。
為了推動“美學熱”的出現,我們需要做詐多扎實的研究工作。公正地說,前幾次“美學熱”給今天的美學研究者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遺產,但也留下了不少沉重的包袱。尤其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美學熱”中,我們翻譯引進了不少美學著作,特別是當時出版的50余本“美學譯文叢書”更是推動了這種發展︰但這些著作很少得到深人的研究和吸收。
我們需要重譯某些確實有價值的著作,並以重譯為契機展開對這些著作的深人研究工作。同時,我們要關注國際美學的新動向,譯介一些能夠反映美學新動向的著作。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推動中國美學學者有原創性的研究工作。我們不僅要加人國際美學討論的話題之中,而且要提出自己的話題,吸引國際美學學者加人我們的討論之中。
上世紀20年代初,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率先在北大開設美學課程,誰學課程,推動了中國的第一次“美學熱”。現在,北京大學出版社著力推出一套美學與藝術叢書,這能能否讓中國美學再次獲得茁長的契機?
那將不再是美好而短暫的春天,而是繁榮而沉著的夏季,一個通往秋實的“美學之夏”。
彭鋒 劉悅笛
2008年3月19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