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絞痛

冠心病心絞痛
定價:450
NT $ 392
  • 作者:李柳驥/主/編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120233
  • ISBN13:9787509120231
  • 裝訂:平裝 / 42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闡述了冠心病心絞痛的理論研究、臨床應用和名老中醫經驗與醫案。分別介紹了自先秦兩漢時期至歷代文獻對冠心病心絞痛文獻記載、現代中醫對冠心病心絞痛的認識和辨證治療研究、名老中醫經驗與名家醫案,以及冠心病心絞痛的單味藥、古方和中西醫結合其他療法。

全書緊密結合冠心病心絞痛的中醫研究與臨床實踐,集經典理論與實際操作于一體。適用于冠心病心絞痛中醫理論研究和各級臨床專科醫師閱讀。
 

目錄

上篇 冠心病心絞痛(胸痹心痛)的古代學術源流
 第1章 冠心病心絞痛中醫病名源流概述
  第一節 心絞痛中醫病名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心絞痛中醫相關病名的概念考辨
 一、厥心痛與真心痛
 二、卒心痛和久心痛
 三、9種心痛
 四、心胃痛(心脾痛)
 第2章 冠心病心絞痛的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認識
  一、風寒為首,外邪侵襲
 二、思慮過度,七情內傷
 三、飲食不節,痰飲由生
 四、勞逸失度,氣血不調
   五、髒腑虛弱,他髒及心
  第二節 病機分析
  一、心痛發作機制
 二、疾病產生機制
 第3章 冠心病心絞痛的疾病與證候分類
  第一節 冠心病心絞痛的疾病分類
  第二節 冠心病心絞痛的證候分類
  一、《金�要略》之辨證
  二、病因辨證
 三、八綱辨證
 四、氣血辨證
 第4章 冠心病心絞痛的治則治法
 第一節 歷代治則概述
  一、辨證治則
 二、胸痹心痛辨病治則
 第二節 歷代治法概述
 一、藥物辨證治療
 二、心病專藥及單驗方治療
 三、針灸、按摩與導引
 四、其他療法
 第5章 冠心病心絞痛的預防與調攝
 第一節 心絞痛的預防
  一、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二、起居有常,寒溫適宜
 三、飲食有節,戒煙限酒
 四、不妄作勞,動而中節
 第二節 心絞痛的調攝
中篇 胸痹心痛古代文獻研究及選釋
 第6章 胸痹心痛古代文獻研究
 第一節 先秦時期(?-公元前205年)文獻
 第二節 漢晉南北朝時期(公元前206-公元581年)文獻
 第三節 隋唐時期(公元581-960年)文獻
 第四節 宋(金)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文獻
 一、宋(金)元時期胸痹心痛理論的發展
 二、宋(金)元時期主要文獻對胸痹心痛的相關論述
 第五節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文獻
   一、明代心痛理論與臨床的發展
 二、明代主要文獻對胸痹心痛的相關論述
 第六節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文獻
 一、胸痹心痛認識趨于完善
 二、清代主要相關文獻及其論述
 三、清代其他文獻對胸痹心痛的論述
 第7章 胸痹心痛古代文獻選釋
 第一節 胸痹心痛古代醫論選釋
  一、先秦兩漢時期醫論選釋
 二、晉隋唐時期醫論選釋
 三、宋(金)元時期醫論選釋
 四、明清時期醫論選釋
 第二節 胸痹心痛古代醫案選釋
 一、明以前醫家醫案選釋
 二、清及日本同時期醫家醫案選釋
 第三節 胸痹心痛古代醫方選釋
 一、先秦兩漢時期醫方選釋
 二、晉隋唐時期醫方選釋
 三、宋(金)元時期醫方選釋
 四、明清時期醫方選釋
下篇 冠心病心絞痛的現代文獻研究
 第8章 現代醫學對冠心病心絞痛的認識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心絞痛的發病機制
 第三節 心絞痛的臨床表現
  一、心絞痛的臨床特征
 二、心絞痛的臨床分型
 第四節 心絞痛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心絞痛的診斷
  二、心絞痛的鑒別診斷
  第五節 心絞痛的治療
  一、抗心肌缺血的綜合防治
  二、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
  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
 第9章 冠心病心絞痛的病因病機及辨證分型研究
  第一節 冠心病心絞痛的病因病機
  一、心絞痛的病因
  二、心絞痛的病機
  第二節 冠心病心絞痛的辨證分型
  一、宏觀辨證
  二、微觀辨證
 第10章 冠心病心絞痛的辨證論治
 第一節 辨證分型治療
  一、分3型治療
  二、分4型治療
  三、分5型治療
  四、分6型治療
 五、分7型治療
 六、分8型治療
 七、分10型治療
  第二節 各家論治觀點
 一、從八綱論治
 二、從病邪論治
 三、從髒腑論治
 四、其他
 第11章 名老中醫論治經驗及現代名醫醫案選析
 第一節 名老中醫論治經驗
  一、冉雪峰(原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
 二、曹惕寅(上海市)
 三、蒲輔周(原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
 四、李斯熾(原成都中醫學院)
 五、岳美中(原中國中醫研究院)
 六、秦伯未(原北京中醫學院)
 七、張伯臾(原上海中醫學院曙光醫院)
 八、趙錫武(原中國中醫研究院)
 九、宋孝志(原北京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
 十、袁家璣(貴陽中醫學院)
 十一、任應秋(原北京中醫學院)
 十二、郭士魁(原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
 十三、俞慎初(福建中醫學院)
 十四、鄧鐵濤(廣州中醫藥大學)
 十五、萬友生(江西中醫學院)
 十六、董建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十七、陸芷青(浙江中醫藥大學)
 十八、路志正(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第二節 現代名醫醫案選析
 一、曹惕寅醫案
 二、陳道隆醫案
 三、鄧鐵濤醫案
 四、董建華醫案
 五、郭士魁醫案
 六、何任醫案
 七、姜春華醫案
 八、焦樹德醫案
 九、李介嗚醫案
 十、李斯熾醫案
 十一、李裕蕃醫案
 十二、劉渡舟醫案
 十三、路志正醫案
 十四、孟澍江醫案
 十五、蒲輔周醫案
 十六、任應秋醫案
 十七、沙星垣醫案
 十八、施今墨醫案
 十九、宋鷺冰醫案
 二十、田乃庚醫案
 二十一、萬友生醫案
 二十二、王鴻士醫案
 二十三、王任之醫案
 二十四、邢錫波醫案
   二十五、邢子亨醫案
  二十六、印會河醫案
  二十七、袁家璣醫案
 二十八、張伯臾醫案
 二十九、張鏡人醫案
 三十、祝諶予醫案
 第12章 冠心病心絞痛的固定方加減與中成藥治療
 第一節 固定方加減治療
  一、祛邪諸法
 二、扶正諸法
 三、扶正祛邪諸法
 第二節 中成藥治療
  一、丸劑
 二、散劑
 三、煎膏劑與流浸膏劑
 四、片劑
 五、膠囊劑
 六、合劑(口服液)
 七、顆粒劑(沖劑)
 八、注射劑
 九、氣霧劑、噴霧劑
 十、軟膏劑
 十一、膏藥
 十二、其他劑型
 第13章 冠心病心絞痛的食療與護理
 第一節 冠心病心絞痛的飲食療法
  一、冠心病患者適宜選用的食品
 二、冠心病辨病與辨證食療
 三、臨床應用
 第二節 冠心病心絞痛的護理
 一、冠心病護理常規
 二、心絞痛辨證施護
 

中醫藥學被世人稱為整體醫學,具有原創思維與原創優勢,體現科學與人文的融合,是獨具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歷經數千年而葆其青春,始終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天人相應、辨證論治、形神一體是其獨特理論的淵藪,豐厚、鮮活的臨證經驗與治療疑難重癥的顯著療效是其堅實的根基,還有歷代醫家的傳承與代有拓新,是其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歷代先賢的深切感悟和卓識新知,求證詮釋著這一博大精深的理論與實踐,不斷賦予它新的生命力和時代特征。

有著悠久歷史的中醫學之所以能得以傳承與發展,全賴文獻的承載與傳播。縱覽歷代中醫文獻,其中既有對前人學術的繼承,又有時人對中醫學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因此,無論繼承、驗證還是創新,文獻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要發展中醫學,不但要重視古代文獻的研究,對于當代醫家的研究成果也要進行及時的整理與總結,這樣才可能在更高的層面取得新成果。毋庸置疑,充分佔有本底資料,對基礎研究的設計、觀察總結至關重要。尤其在今天,中醫藥學面對高度非線性研究對象而預期達到相對論的整合效應,對于文獻學與史學的學習與運用將成為教師、醫師與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功,切切不可忽視。

嚴季瀾教授多年來致力于中醫內科臨床文獻的研究,將文獻研究作為服務臨床的重要工具,矢志不移,精勤不輟。《心系病證醫家臨證精華》的付梓,是他和他的研究生及課題組同事多年來辛勤研究的結晶。可以說,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心作為五髒系統的重要髒器,歷代醫家對于心系病證的認識極為豐富,積累了許多寶貴的診療經驗。然而如何在“汗牛充棟,浩如煙海”的中醫文獻中擷其精華.闡其要旨,對于許多中醫臨床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難題。該叢書將心系病證的古今文獻資料匯于一帙,在全面搜集、系統整理的基礎上,以“辨章學術,考撓源奏”的文獻學方法為主,對相關材料進行深人的分析研究,系統闡述心系病證各個歷史階段的學術發展特點,並從中醫學發展史的角度,研究探索其學術發展與中醫學理論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刻揭示心系病證的學術發展源流,同時對現代醫家診治心系病證的經驗也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整理。該叢書全面反映了古今中醫學家診治心系病證的理論認識和臨床經驗,對于當前提高心系病證的診治水平和臨床療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故叢書的問世,意義殊深。

叢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學術源流探討、文獻研究和醫案評析三大部分,學術源流探討分別以病名、病因病機、辨證論治、治法方藥、其他療法與預防調護等為綱,以歷史年代的發展演進為目,縱論各個病證的學術發展概況,條分縷析,綱舉目張,並對某些相關的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文獻研究則以歷史發展為主線,用斷代史的方法,分別對先秦兩漢三國時期、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宋遼金元時期、明代、清代至民國時期及現代等各個歷史時期的醫學發展特點、心系病證相關理論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概括與分析,重點研究剖析了各個歷史時期與心系病證相關的重要的醫學文獻,博覽約取,薈萃其精。醫案評析則舉以歷代名家驗案,結合書中文獻研究的成果,對各醫家的辨治思路、遣方用藥予以畫龍點楮式的評析,可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

“將升岱岳,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該叢書貫古融今,博采眾長,既宗古訓,又弘新意,實為中醫臨證之“門徑”與“舟揖”,值此叢書付梓之際,謹志數語,爰以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