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7當代藝術的人文追思(全二冊)

1997~2007當代藝術的人文追思(全二冊)
定價:480
NT $ 418
  • 作者:查常平
  • 出版日期:2008-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3378448
  • ISBN13:9787563378449
  • 裝訂:平裝 / 72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上卷以當代藝術中的公共藝術、水墨、油畫、裝置、行為等藝術現象為深度個案研究對象,從先驗藝術論、感性文化批評的角度和當代藝術的問題意識域展開了對當代藝術的批判性反思言說,尤其針對藝術的多元性與新保守主義、藝術意義的生成、當代藝術的邊緣化等進行人文學的反省。該著作是作者十多年來對當代藝術實施學者性批評的結果,標志著當代藝術的批評不再囿于八五時期以來的新聞性批評的模式,在藝術界開啟了一種人文學批評的新進路。

本書下卷著重以20世紀90年代後期成都地區產生的先鋒藝術為考察對象。它以生態關懷為主題的多次展覽,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早在1997年,中央電視台圍繞《本源‧生命》展,曾制作專題片在全球播放。該書考察生態藝術在中國尤其是在成都產生的社會背景、展覽呈現、藝術生態,特別討論了當代藝術與都市的關系邏輯,指出其宏觀背景和現代藝術理論中的虛無論、藝術肉身論與亞人類價值觀、批評家的素質之類問題相關,並將這種反省植根于藝術的本質、莊子學派的前先驗藝術觀。首次發表的人文學者與藝術家在90年代後期以來的幾次對話,為讀者給出了中國先鋒藝術在區域文化中的特有生存處境和艱辛歷程,以及豐富的圖像文獻。在漢語學界及藝術批評界,此書屬于第一部研究成都生態藝術的專著。

查常平,筆名西美正,1966年生,重慶長壽人。博士,著名批評家、人文學者。1987年在四川大學、1990年在四川師範大學、2004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日語、美學、基督教,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學術方向為藝術評論、歷史邏輯、《聖經》研究,能夠使用英語、日語等多種語言進行學術研究工作。
 

目錄

上卷
 1.作品闡釋
  當代文化與雕塑
  文化材質中的意義凸顯
  公共藝術的六種特性
  光的形而下
  當代藝術的公共性與個人性
  多媒介的水墨實驗
  實驗水墨的另類批評
  水墨的個體化與藝術化
  傳統與當代的共在意象命名
  從劉子建的閱讀史看藝術作品的命名
  實驗水墨的典範路向
  極限實驗
  靜穆與喧囂
  色彩置換與觀念介入
  邊緣藝術的主流精神
  藝術書寫的邊緣突進與原初圖式
  虛擬轉向︰從圖式關懷到主題關懷
  身份的根源
  女性與女人的交往
  另類歷史的書寫
  場景︰媒材與觀念
  觀念藝術的價值二元性
  藝術的侍奉與復制的效應
  藝術書寫與十字架的吁請
  藝術話語權力的社會性、歷史性
 2.理論預設
  論有限批評
  感性文化批評範式
  基督教藝術的邊界
  當代藝術中的拯救意識
  藝術批評中的亞人類價值觀
  藝術多元的邊界與新保守主義
  超越索緒爾之後
  經濟為藝術服務
  精神樣式的守護人
  當代藝術的邊緣化
下卷
 3.生態藝術
  場景與生態藝術
  生態藝術興起的歷史背景
  生態藝術拓展的價值域界
 4.展覽掃描
  從女性的到女人的存在根源
  人與自然的境遇
  生態藝術的神學背景
  書的缺席與場景凸現
  另類呼告
  越過生命之夜
  無樣板NO架上
  以藝術的心為心
  策展人的不作為
  裝置、行為的現場與起源
 5.藝術生態
  精神的還鄉
  文化名城的生態與民間
  先鋒藝術在成都︰堅守、古城與“719”
  公眾心目中的先鋒藝術︰生命、環境與互動
  先鋒藝術的文化素描︰生態、人文與場景
  當代藝術與都市的關系邏輯
 6.文本辯難
  批評家的素質
  現代藝術虛無論
  藝術肉身論與亞人類價值觀
  為歷史書寫藝術簡歷
附錄1 藝術的本質論綱(1987)
附錄2 莊子學派的前先驗藝術觀(1990)
附錄3 訪談藝術究竟是為了什麼?(2001)
附錄4 對話
地下室隱語(1999)
藝術域界的新視點(1999)
媒材的慶典(2000)
消費主義時代的人文訴求(2007)
後記
 

當代藝術的批評,大致可以分為學理性的入文批評與感想性的新聞批評。自八五新潮以來,漢語批評界的大多數藝術評論,都屬于新聞寫作︰一個藝術觀念、一段對作品的感覺性的文字、幾句文化性的乃至藝術史的聯想。人文批評強調利用當代人文學(哲學、宗教學、歷史學、語言享、神學、藝術史、美學)的豐富的知識、思想對當代藝術中的作品、展覽、藝術家之類現象展開深度的個案研究,以在中國當代藝術評論界逐漸形支一種孜孜追思的、研究性寫作風氣。

人文批評,不拒斥從社會科學(倫理、法律、經濟、政治、傳播學)與自然科學的視角審視當代藝術現象。但是,這種審視的目的,在于建立藝術愛者內在的文化心理結構和人類的文化精神結構,在最低層面上引導人主成為個體生命的存在者、在最高層面上推進人類共同體的形成。前現代的漢語文化傳統,總是以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本土化、東西方之類亞人類價值觀為核心。作為實踐文化現代性的一種方式,人文批評對于驅除運種亞人類價值觀的巫魅統治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藝術是人的=放性的精神活動,它不受任何人為的族群的、地域的障礙的制約;藝術是人的個體性的意識活動,它以獨立的批判精神拒絕任何隨波逐流的附事︰藝術是人的人類性的文化活動,它在批判中建立以滿足人的自由創造力目的的人類共同體。

人文批評的目的,就是要從俗世化的藝術現象中開掘當代中國藝術污對于神聖而言的世俗的、精神的、超越性的向度,展開對當代藝術中盛行的俗世價值觀的批判性反思。這些價值觀,包括物質主義與肉身主義萬世界觀、消費主義與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實利主義與現世主義的認識論。如果當代中國藝術不承受神聖而非神秘的精神之在,它就只能停留在人之精神的高度,—種和肉身同質的、有限的、喪失終極批判能力的高賈;它必然在俗世化的符號圖像中輾轉挪移、顛覆重生。

為了倡導更多的人文學者與批評家推進人文批評的理想,我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支持下致力于編輯出版“人文批評”叢書,願得到志同道合之君的批評功眷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