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特區史論

中國經濟特區史論
定價:720
NT $ 626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涵蓋深圳經濟特區史、珠海經濟特區史、汕頭經濟特區史、廈門經濟特區史、海南經濟特區史、上海浦東新區史、天津濱海新區史和成渝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史。全書運用翔實的歷史資料,匯集最新的研究成果,系統地回顧闡述了中國新老經濟特區的誕生、成長歷程,生動地再現了中國經濟特區發展歷時30年的全過程,具有較高的文獻與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陶一桃,博士、教授(博導)。

1958年生于哈爾濱,1987年考取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從師于著名學者胡寄窗,1989年獲博士學位。1994年調入深圳大學,曾任經濟系主任、經濟學院黨委書記、經濟學院院長。現任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社科聯第五屆委員;廣東省經濟學會副會長;廣東省《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深圳市第四屆人大代表;深圳市婦聯第三屆執委。

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史評述》(2001年,中國經濟出版社),《經濟文化論》(2000年,中國冶金工業出版社),《經濟學是一種生活方式》(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西方經濟學的問題演進》(2002年,中央編譯出版社),《深圳經濟特區年譜》(2008年,中國經濟出版社)等。
 

目錄

前言 必由之路
第一篇 深圳經濟特區史
第一章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的前期
第一節 自然與人文概況
一 地理氣候
二 自然資源
三 人文景觀
四 歷史沿革
第二節 社會經濟狀況
一 人口分布
二 經濟發展
三 國民收入
四 鵬城舊貌
第三節 開放前夜的深圳
第二章 深圳經濟特區的初創時期
第一節 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
一 時代背景
二 深圳經濟特區的誕生
第二節 深圳經濟特區的定位
一 經濟轉軌的試驗場
二 對外開放的窗口
三 示範地與輻射源
四 促進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
第三節 深圳經濟特區早期發展規劃
一 深圳第一個城市規劃——《深圳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
二 深圳第二個城市規劃——《深圳經濟特區社會經濟發展大綱》
三 深圳第三個城市規劃——《深圳經濟特區總體規劃》
第三章 深圳經濟特區的奠基時期(1980—1985)
第一節 大規模的城市基本建設
一 “酵母”的由來
二 首戰羅湖
三 基本建設成就
四 以地引資和以地生財的城市建設模式
第二節 產業結構的形成
一 打破單一農業型產業結構
二 傳統農業向創匯農業轉變
三 第二、三產生發展迅速
第三節 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一 實踐中的改革
二 有關經濟特區的理論爭執
第四節 遭遇挫折
一 燦爛的光環
二 深圳的問題在哪里
三 三年時限
四 嚴峻形勢的1985年
五 承前啟後的人事變動
……
 

從鴉片戰爭開始,無數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力圖探索出一條引領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這一理想體現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始終。從太平天國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義和團運動,中華兒女始終在苦苦探索著。辛亥革命結束了沿襲數千年的封建帝制,為近代中國革命進步打開了新的一頁,但很快又陷入軍閥混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闢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真正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創造了前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30年前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啟動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和完善的偉大革命,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探索了一條真正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道路。正如胡錦濤同志強調的,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30年彈指一揮間。在改革開放步入“而立之年”,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程和寶貴經驗,對于我們準確領會和科學把握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目的和性質,進一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建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改革開放是關系社會主義中國前途命運的抉擇。正是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使我們擺脫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所造成的困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譜就了中國歷史上最壯麗的史詩、最華美的篇章,創造了舉世公認的奇跡。任何偉大革命的啟動都是基于歷史的動力和對時代大勢的深刻分析,是準確把握人民的願望和歷史潮流的結果。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正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和現實的清醒認識、對國際形勢和歷史潮流的準確把握,深刻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黨的意志和人民願望的統一。

30年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十年內亂給我們黨和國家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創傷,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生活十分困難。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十年內亂,中國歷史出現了轉機。但由于黨的指導思想出現失誤,從1976年10月到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兩年間,黨的工作出現了徘徊局面。而與此同時,世界範圍內新科技革命蓬勃興起,發達國家紛紛進行後工業革命,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緊向現代化社會轉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黨科學分析國內國際形勢,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和順應人民願望,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撥亂反正的大智大勇,舉起了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地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正如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所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這表明,要擺脫我國當時所處的嚴重困境,要加快改變中國的面貌和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必須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通過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通過開放打開國門,勇敢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以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序幕拉開了,經濟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國有企業到其他各個行業勢不可擋地展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毅然決然地打開了,整個中國充滿了生機。

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深入發展是幾代共產黨人繼承和創新的結果。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並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十六大以來,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繼承和發展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不斷把她推向新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黨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別對改革開放階段性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從回顧30年改革開放整個歷史進程入手,圍繞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才能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些根本問題,總結概括出“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升華了我們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十個結合”生動闡明了在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如何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及其每一個方面體現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如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如何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等等。貫穿這“十個結合”的一個最為根本的主線,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