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戒律建設與宮觀管理

道教戒律建設與宮觀管理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張鳳林/主/編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540445
  • ISBN13:9787802540446
  • 裝訂:303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論文集的形成,得力於2007年的首屆長三角道教論壇。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道教形成與傳播的重要區域。直到今天,這一地區還有非常多的信眾,許多道教的思想、書籍、儀式,都融入了這一地區的民間風俗之中。有廣大信眾的宗教需要做基礎,再加上道教界自身的努力,長三角地區的道教,在全國,乃至於在海外,都有極大的影響。同時,由於既沿海又沿江的長三角地區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民眾的富庶,有過於內地,吸引了海內外的投資家也吸納了大批的內地和西部地區的務工者。這樣,使得長三角地區的道教有較好的自養經濟基礎,也對於周邊地區有一定的文化輻射力。這種區域優勢,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然而,這種區域優勢如何發揮,卻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長三角道教學術研討會的召開,無疑是一個成功的經驗。不同省市,不同道派的道友們聚焦在一起,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探討,正是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好機會,對於加強合作,增進道誼,肯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會議也邀請了部分學術界人士參與,則又有利於道教界與學術界的溝通和合作。據道長們告訴作者,這樣的研討,他們還將采取「輪流坐庄」的方法,每年在江、浙、滬召開。那樣的話,這種合作變成了常態化,長三角道教論壇便成了一個交流的平台。如果辦得有深度,也許,它還將成為道教文化建設的品牌呢!這是我們的期待。
 

目錄


繼承和發揚道教教制建設的優良傳統完善教制促進管理振興道風
試論現代道教戒律建設的基本構想
現代道教戒律建設
淺議當代宮觀管理的五大要素與人性化原則
也談道教宮觀管理
——以茅山道院為例
弘揚道教傳統構建和諧社會
清靜為天下正
——當前宮觀建設中的幾點思考
戒律是維護道統的必要條件
論全球化境遇中道教的發展
——以道教戒律建設為例
《度人經》中「十不二無」戒律的現代意義
道教官觀現代管理之我見
道教戒律與構建和諧社會
宮觀外的胡言亂語
關於現代道教戒律建設的若干問題
加強戒律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戒律對於現代道教的價值
戒律是通向道法自然的切實途徑
略論道教科儀在現代的發展
淺論道教清規戒律在管理上對道士的影響及其發展展望
試論道教戒律的作用及現代意義
試論戒律建設與道教發展的關系
試談道教的學戒建設
重修《道教清規榜》的幾點思考
加強道教戒律建設,促進道教和諧發展
關於道教宮觀管理、建設及發展的幾點思考
——以蘇州道教宮觀現狀調查情況分析為例
生命超越與生活世界
——道教的文化精神及現代意義
宗教的文化學詮釋
——以道教為例
加強戒律建設樹立道教新時期社會形象
淺談「戒妄語」的現實意義
宮觀管理與服務社會
傳承為體革新為用
——對新時期道教發展的思考
道教戒律的發展
人的內心和諧是一切和諧之基礎
——也談遵守戒律及宮觀管理
論當代宮觀管理的人性化趨勢
附:
長三角地區道教清規榜(討論稿)
長三角地區道教宮觀管理共識(討論稿)
 

2007年11月,在蘇州市召開了長三角地區道教論壇,會上收到各類論文三十余份,集中圍繞着當代戒律建設展開討論,會后將論文結集出版。其時,江蘇省道教協會和論文的編輯者,要我寫幾句話。作為一個區域性的多省市道教界合作的研討成果,能得以出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雖然我因應邀觀摩香港羅天大醮的關系,沒能與會,但在仔細拜讀了會議論文之后,還是有些感觸,寫出來,聊以為序。



這本論文集的主要內容,是關於當代道教戒律建設的。

戒律,對於任何一個宗教來說,都十分重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帶有根本性質。宗教的最本質的特征是由其信仰決定的。然而其信仰初步建立后如何鞏固,信仰的內容如何付諸實踐,需要多方面的措施來加以保證。戒律便是其一。

道教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戒律體系。闡釋道教根本教義的書,如《道教義樞》,介紹道教基礎內容的書如《雲笈七簽》,都對戒律作了充分的闡釋與介紹。唐代孟安排《道教義樞》說:「戒者,解也,界也,止也。能解眾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又能防止諸惡也。律者,率也,直也,(忄栗)也。率計罪愆,直而不枉,使懼(忄栗)也。」又復加解釋說:「戒律者,戒,止也,法善也。止者,止惡,心口為誓,不作惡也。」「律者,終出於戒中,無更別目,多論罪報刑憲之科,如師制鬼,玄者、女青等律具。斯則戒主於因,律主於果。以戒論防惡,律論止罪故也。」意思是戒是讓學道者明白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知道如何去止斷惡行,效仿善德。所以戒就因而說,即從源頭上截斷產生錯誤的根基;而律是就果上說,既已有罪,必須領受懲罰,所以律的制定,讓人畏懼行為陷於罪惡時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從而不敢染指錯誤的行為和思想。二者都要求人們從思想深處建立起防過止非的警戒。作為符篆的大宗,正一道素來重視戒律,現在《道藏》里還保留着大量的戒律,它們不少是依經而行,明初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道門十規》中說:「凡行持,以戒行為先。」正一重演法,而道法的施行,還是要以道士平時守持律為前提,否則行法者自身不正,如何召神役將,如何考召處分?而原來較多傾向於煉養的全真教,也很早形成了自己的戒律體系,明末清初的王常月,改單傳密授為公開放戒,其初真、中極與天仙大戒,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他所倡導的做法,甚至於被一些人稱之為「律宗」。足見戒律在道門中地位之重。

戒律對於道教徒來說,是思想行為的基本守則,是不斷純潔和加固自己信仰的保證。同時,因為戒律意在戒斷惡行,增進善業,所以它又有濃重的倫理教化功能。為了保證組織的純潔,各宮觀還常制定一些管理和日常行為的規范,稱為清規。戒律重在自律,清規偏於他律。從道教組織包括各級道教協會到各宮觀,都不能沒有清規戒律。即使在當代民主社會里也一樣。因為沒有了戒律的約束,道教徒很難有統一的行為規范,宮觀很難有制度的保證。戒律是將分散的個人、個別的宮觀整合成一個具有共同信仰的有機體的重要紐帶。

不過,道教的戒律形成於古代社會,積淀了許多中華文化的優秀成分,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古代社會里的烙印。尤其是某些清規,對於犯戒犯規的道人的處分,合符當時的習慣,卻不一定合乎現今的法律和道德認知。隨着時代的變遷,戒律和清規,都有必要作出局部的修正與發展。長三角的道教界集中起來,對此加以研討,是十分必要的。當然,無論是清規還是戒律,不是一個局部的道教組織可以完全決定。許多規定,在古代,是依經而行,因神而頒,神與經書的權威性,賦予了那些規戒的權威性。現代怎麼定,怎麼改,恐怕要更加權威的機構才能做出。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