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8月,沒什麼名氣的32歲數學家黎曼(Bernhard
Riemann)向柏林科學院提交了一篇論文,題為“論小于一個給定值的素數的個數”。在這篇論文的中間部分,黎曼作了一個附帶的備注——一個猜測,一個假設。他向那天被召集來審查論文的數學家們拋出的這個問題,結果在隨後的年代里給無數的學者產生了近乎殘酷的壓力。時至今日,在經歷了150年的認真研究和極力探索後,這個問題仍然懸而未決。這個假設成立還是不成立?
已經越來越清楚,黎曼假設掌握著打開各種科學和數學研究之大門的鑰匙,但它的解答仍誘人地懸在那里,正好讓我們伸手夠不著。依賴于素數特性的現代密碼編制術和破譯術,其根基就在于這個假設。在1970年代的一系列非凡性進展中,顯示出甚至原子物理學也以尚未被完全了解的方式與這個奇怪難題扯上了關系。
在《素數之戀》中,極其明晰的數學闡釋文字與行文優雅的傳記和歷史篇章交替出現,它對一個史詩般的數學之謎作了迷人而流暢的敘述,而這個謎還將繼續挑戰和刺激著世人。
約翰‧德比希爾(John Derbyshire),根據所受的教育,他是一位數學家和語言學家;根據所從事的職業,他是一位系統分析師;而在業余時間,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成名作是《夢見柯立芝》,這部1996年出版的小說大受人們歡迎,亞德利(Jonathan
Yardley)在《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上對它贊賞有加,《紐約時報‧書評》、《紐約客》、《波士頓環球報》等報刊也一致給予好評。他的作品還頻繁出現在《國家評論》和《新標準》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