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出生時,小邾國已成為魯國的屬地。當時的魯國,君臣驕奢淫逸,宴樂終日,花天酒地。平民百姓“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也就是說在饑餓時得不到可以果腹的糧食,天寒時沒有可以御寒的冬衣,筋疲力盡時也沒有可能休息。整個社會“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已經到了強者劫掠弱者,人多勢眾的欺負勢單力薄的,奸詐的人欺騙憨厚的人,顯貴的人傲視低賤的人這樣一種“禮崩樂壞”的地步。而王室子孫連年爭斗,齊、越等國都對魯國虎視眈眈,多次攻城掠地。國家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
王權在動蕩中一步步走向衰落,官辦的學校逐漸難以為繼,隨之而起的是私人辦學的興盛。在這種“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背景下,小生產者有了學習文化知識的可能,也就有了上升為士的機會。墨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位出身低賤、為小生產者立言的平民聖人。他的以“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節用”、“節葬”、“非樂”、“非命”為主要內容的救國主張、他和弟子在科學、邏輯學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他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高尚人格,使他和他所創立的墨學成為那一變革時代中一朵耀眼的奇葩。
目錄
一、群雄並起,亂世奇葩
——墨學產生的文化淵源與社會背景
二、棄儒立墨,行義不倦
——墨子的生平事跡與止戰游說
三、薪盡火傳,後來居上
——墨家後學的派別及活動
四、包羅萬象,獨樹一幟
——墨家的主要著作
五、探求真知,異彩紛呈
——《墨經》的主要成就
六、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家的經濟思想
七、兼相愛,交相利
——墨家的倫理思想
八、非攻救守,積極防御
——墨家的軍事思想
九、尊天事鬼,神道設教
——墨家的宗教學說
十、強教強學,言傳身教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教育思想
十一、唯物師祖,精思巧辯
——墨家的“三表法”
十二、任人唯賢,倡導統一
——墨家的政治思想
十三、由盛而衰,否極泰來
——墨學的衰亡與復興
十四、綿延千年,精神不滅
——墨學的影響
——墨學產生的文化淵源與社會背景
二、棄儒立墨,行義不倦
——墨子的生平事跡與止戰游說
三、薪盡火傳,後來居上
——墨家後學的派別及活動
四、包羅萬象,獨樹一幟
——墨家的主要著作
五、探求真知,異彩紛呈
——《墨經》的主要成就
六、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家的經濟思想
七、兼相愛,交相利
——墨家的倫理思想
八、非攻救守,積極防御
——墨家的軍事思想
九、尊天事鬼,神道設教
——墨家的宗教學說
十、強教強學,言傳身教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教育思想
十一、唯物師祖,精思巧辯
——墨家的“三表法”
十二、任人唯賢,倡導統一
——墨家的政治思想
十三、由盛而衰,否極泰來
——墨學的衰亡與復興
十四、綿延千年,精神不滅
——墨學的影響
序
古代中國不僅是人類的文明搖籃之一,也是人類的精神搖籃之一。
按照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1883—1969)的觀點,在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文明出現之後,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世界上又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稱之為軸心時代(Axial Age)。這些文明中出現了一些大思想家,對人類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問題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脫或超越的目標與途徑。中國的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奧義書》和釋迦牟尼佛,希臘的詩人荷馬、悲劇家修昔底德、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圖、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幾乎是同時在中國,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況下出現。他們創立了人們至今賴以為精神基礎的思想範式或世界宗教,他們仍然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為坐標,再用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來衡量,那麼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間的孔子恰恰是中國文明進入軸心時代的代表人物,他處在中間點和轉折點上︰中國文明出現到孔子,孔子到我們現今的時代,前後各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國有思想但沒有思想家;孔子以後,中國古代思想家層出不窮,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而孔子開創的“溫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則,影響了中國的闡釋傳統,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遺產,不斷地理解、發展古人的思想,從中獲得思考和應對宇宙、社會、人生問題的資源,這也是我們今天為讀者奉獻這套《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的緣由。
縱觀悠久的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思想家們貢獻出的成果具有極高的造詣與價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獨樹一幟,很多思想對于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而言,可謂日久彌新,極具生命力。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博大宏深的漢唐經學、簡易幽遠的魏晉玄學、盡心知性的宋明理學是思想學術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禪悅、道教的神仙修養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經世濟民的政治、經濟理想,巧奪天工的科技、工藝之道,風雅傳神、丹青不老的文學藝術……都蘊蓄著豐富的思想。中國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一方面開宗立派,門戶林立,一方面互相啟發,入室操戈。儒、釋、道三教可以論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並行而不悖。總之,中國的思想成就豐富多彩,貫穿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剛健中和等精神傳統,在繼承、闡釋中變化演進,一代有一代之勝,表現出綜合創新的特色。
不過,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並沒有思想家、思想者、考學家之類的稱呼和概念,只有聖人、賢人、哲人、智者、諸子、大師等等,這些詞匯恰恰概括出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們的社會身份往往是教師或學者,他們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與智慧。當然,從更廣泛的範圍看,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法律、工藝、科技、文學、藝術、宗教等諸多文明領域內皆有貢獻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們的言論、著作或被後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構成了中國古代思想的重要內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國人就以“三不朽”作為追求超越的途徑,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說.為人類社會立下的大功、個人道德修養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學說等都是不朽的歷史遺澤。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思想家的內涵大大地超出了我們現代人習慣認為的職業思想家、哲學家或宗教先知,我們在撰寫《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時,也本著這樣的標準選擇傳主。
眾所周知,由南京大學已故名譽校長匡亞明教授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是中國20世紀以來最為宏大的中國思想家研究工程。在這套簡明讀本系列編撰和出版之際,首先要對這200部《評傳叢書》工作表達深深的敬意。站在這位巨人的肩上,簡明讀本不僅具有深厚的學術基礎,而且一定會呈現出新的風貌。這種新的風貌就是深入淺出和引人入勝︰精煉的選擇,簡明的評述,生動的故事與智慧……在倡導中國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本讀本通過介紹古代中國的思想家,向每一個願意了解中國思想的讀者提出一個又一個我們和古人共同面臨的問題,引導大家與中國古代思想家展開心靈的對話。
編委會
2008年9月
按照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1883—1969)的觀點,在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文明出現之後,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世界上又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稱之為軸心時代(Axial Age)。這些文明中出現了一些大思想家,對人類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問題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脫或超越的目標與途徑。中國的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奧義書》和釋迦牟尼佛,希臘的詩人荷馬、悲劇家修昔底德、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圖、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幾乎是同時在中國,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況下出現。他們創立了人們至今賴以為精神基礎的思想範式或世界宗教,他們仍然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為坐標,再用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來衡量,那麼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間的孔子恰恰是中國文明進入軸心時代的代表人物,他處在中間點和轉折點上︰中國文明出現到孔子,孔子到我們現今的時代,前後各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國有思想但沒有思想家;孔子以後,中國古代思想家層出不窮,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而孔子開創的“溫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則,影響了中國的闡釋傳統,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遺產,不斷地理解、發展古人的思想,從中獲得思考和應對宇宙、社會、人生問題的資源,這也是我們今天為讀者奉獻這套《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的緣由。
縱觀悠久的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思想家們貢獻出的成果具有極高的造詣與價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獨樹一幟,很多思想對于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而言,可謂日久彌新,極具生命力。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博大宏深的漢唐經學、簡易幽遠的魏晉玄學、盡心知性的宋明理學是思想學術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禪悅、道教的神仙修養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經世濟民的政治、經濟理想,巧奪天工的科技、工藝之道,風雅傳神、丹青不老的文學藝術……都蘊蓄著豐富的思想。中國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一方面開宗立派,門戶林立,一方面互相啟發,入室操戈。儒、釋、道三教可以論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並行而不悖。總之,中國的思想成就豐富多彩,貫穿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剛健中和等精神傳統,在繼承、闡釋中變化演進,一代有一代之勝,表現出綜合創新的特色。
不過,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並沒有思想家、思想者、考學家之類的稱呼和概念,只有聖人、賢人、哲人、智者、諸子、大師等等,這些詞匯恰恰概括出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們的社會身份往往是教師或學者,他們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與智慧。當然,從更廣泛的範圍看,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法律、工藝、科技、文學、藝術、宗教等諸多文明領域內皆有貢獻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們的言論、著作或被後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構成了中國古代思想的重要內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國人就以“三不朽”作為追求超越的途徑,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說.為人類社會立下的大功、個人道德修養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學說等都是不朽的歷史遺澤。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思想家的內涵大大地超出了我們現代人習慣認為的職業思想家、哲學家或宗教先知,我們在撰寫《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時,也本著這樣的標準選擇傳主。
眾所周知,由南京大學已故名譽校長匡亞明教授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是中國20世紀以來最為宏大的中國思想家研究工程。在這套簡明讀本系列編撰和出版之際,首先要對這200部《評傳叢書》工作表達深深的敬意。站在這位巨人的肩上,簡明讀本不僅具有深厚的學術基礎,而且一定會呈現出新的風貌。這種新的風貌就是深入淺出和引人入勝︰精煉的選擇,簡明的評述,生動的故事與智慧……在倡導中國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本讀本通過介紹古代中國的思想家,向每一個願意了解中國思想的讀者提出一個又一個我們和古人共同面臨的問題,引導大家與中國古代思想家展開心靈的對話。
編委會
2008年9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