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系統的中國神話學專著,分上下兩篇。上篇重在描述晚清以來百年間中國神話學的發展歷程,以主要的神話學家為線索,分別對魯迅、茅盾、聞一多、顧頡剛、鐘敬文、袁珂等神話研究大家的神話學研究成果作了評述。下篇以專題的形式嘗試性地構建了中國神話學的體系,包括多維視角的神話學、神話再建的復蘇、中原神話研究的興起、生殖文化與生殖神話、少數民族神話和台港神話學。
潛明茲,女,教授,祖籍江西靖安縣。1931年11月出生于南昌市,1955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服從國家統一分配進北京師範大學當四年制民間文學專業研究生,未待畢業,主動申請退學工作。曾任文學編輯18年,1980年進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曾向本科生與碩士生講授過民間文學概論、史詩研究、神話學、馬克思主義民間文藝學等課程。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退休後繼續從事神話學、民間宗教與民間文化的研究。著作有《史詩探幽》、《神話學的歷程》、《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中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中國神話學》(初版)、《中國神源》、《民間文化的魅力》等,論文一百多萬字。
目錄
百年神話研究略論(代序)
第一章 晚清神話觀——中國神話學形成的轉折
一 種族發生學的神話觀
二 神話與歷史的關系
三 神話的教育作用
四 比較研究的萌芽
五 小結
第二章 魯迅是中國神話學的承前啟後者
一 神話研究基本理論
1.禮贊反抗神
2.談神思
3.闡釋神話
4.論神話的界限
二 《故事新編》中的神話觀
1.對神話創造美的再現與升華
2.賦予古神話傳說以新意
3.取古神話傳說的“憤怒之音”
4.民族精英的象征
5.對神話再創造的新開拓
三 偉大的承前啟後者
第三章 茅盾是現代神話學的奠基者
一 從事神話研究的背景與動因
二 與人類學派的關系
三 對神話性質的論述
四 論神話的演化
五 對中國上古神話系統的認識與分類
六 在比較神話學上的貢獻
七 將神話作為文學的源頭
八 歷史地位
第四章 聞一多在現代神話學上的建樹
一 對龍考證的重大意義
1.對神話研究的推進
2.科學需要想象
3.解開了一個荒古之謎
4.打開神秘之官的一把鑰匙
二 對道教與神仙的考釋
1.道教溯源
2.唯靈論與神仙說
3.小結
三 從端午考窺其神話觀
四 《神話與詩》的神話學價值
第五章 顧頡剛的古史神話觀
一 一位有爭議的學者
二 古史神話觀的形成
三 古史神話層累觀
1.什麼是古史神話層累觀
2.古史神話層累觀的核心
3.古史神話層累說的影響
四 古史神話分化演變說
……
第六章 鐘敬文的民俗學神話學
第七章 袁珂對當代神話學的貢獻
第八章 多維視角的神話學(上)
第九章 多維視角的神話學(中)
第十章 多維視角的神話學(下)
第十一章 神話再建的復蘇(上)
第十二章 神話再建的復蘇(下)
第十三章 中原神話研究的興起
第十四章 生殖文化與生殖神話
第十五章 少數民族神話研究
第十六章 台、港神話學
附錄 哀悼我的學術伴侶
後記
第一章 晚清神話觀——中國神話學形成的轉折
一 種族發生學的神話觀
二 神話與歷史的關系
三 神話的教育作用
四 比較研究的萌芽
五 小結
第二章 魯迅是中國神話學的承前啟後者
一 神話研究基本理論
1.禮贊反抗神
2.談神思
3.闡釋神話
4.論神話的界限
二 《故事新編》中的神話觀
1.對神話創造美的再現與升華
2.賦予古神話傳說以新意
3.取古神話傳說的“憤怒之音”
4.民族精英的象征
5.對神話再創造的新開拓
三 偉大的承前啟後者
第三章 茅盾是現代神話學的奠基者
一 從事神話研究的背景與動因
二 與人類學派的關系
三 對神話性質的論述
四 論神話的演化
五 對中國上古神話系統的認識與分類
六 在比較神話學上的貢獻
七 將神話作為文學的源頭
八 歷史地位
第四章 聞一多在現代神話學上的建樹
一 對龍考證的重大意義
1.對神話研究的推進
2.科學需要想象
3.解開了一個荒古之謎
4.打開神秘之官的一把鑰匙
二 對道教與神仙的考釋
1.道教溯源
2.唯靈論與神仙說
3.小結
三 從端午考窺其神話觀
四 《神話與詩》的神話學價值
第五章 顧頡剛的古史神話觀
一 一位有爭議的學者
二 古史神話觀的形成
三 古史神話層累觀
1.什麼是古史神話層累觀
2.古史神話層累觀的核心
3.古史神話層累說的影響
四 古史神話分化演變說
……
第六章 鐘敬文的民俗學神話學
第七章 袁珂對當代神話學的貢獻
第八章 多維視角的神話學(上)
第九章 多維視角的神話學(中)
第十章 多維視角的神話學(下)
第十一章 神話再建的復蘇(上)
第十二章 神話再建的復蘇(下)
第十三章 中原神話研究的興起
第十四章 生殖文化與生殖神話
第十五章 少數民族神話研究
第十六章 台、港神話學
附錄 哀悼我的學術伴侶
後記
序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人對于民間的神話,往往有一種驚人的感悟。他們從自身的職業特點出發,從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輯錄、評點、運用神話。近十幾年,中國學者對古籍資料的精心梳理,以及眾多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們采錄工作的深入,證明中國的神話不僅豐富、優美,有的還非常系統。這是建構中國神話學的基礎。
最早的知識分子來自巫師,當他們從非專業蛻變為專業宗教者以後,由他們口傳或筆傳的經書中,不但保留了大量神話,也反映了明顯的宗教意識。為此,《山海經》受到神話研究者的普遍重視。它不像《路史》那麼駁雜,僅僅保存了有限的神話;不像《穆天子傳》那樣屬于文人的神話再創作;更不像先秦諸子著作充滿哲學的思考和人文精神,而是一部巫術性質的書。後人無論從哪一學術範疇去認識它,均無法否定它的巫文化性質。它對神話所作的廣泛而簡約的記錄,證明其作者和保存者不僅重視神話,而且深信不疑神話的真實。
《山海經》留下的印記是非科學的,是宗教的。從這個意義認識〈山海經》,無論社會發展到多麼先進的階段,也無法否認,原始信仰曾經無可爭辯地承擔過社會發展“因素”的角色,至少具有社會發展因素的意義。
中國古典神話里,有大量古史人物的神話,這性神話人物都曾經有過神的身份與人神不分的經歷。盡管神話不能等同歷史,但同歷史確有不解之緣。然而半個世紀以來,學術界因受一些名家觀點的影響,對神話的歷史化,並因歷史化而導致神話的零散、消失深信不疑以至走向極端。其實,這只是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復雜多面的情況,中國神話也不例外。
不管中外有多少種神話分類,然而常見的不外兩人類︰一類是自然性神話,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先民出于求知欲,從想象出發創造各種解釋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神話,並將自然人格化;另一類由歷史傳說不自覺地演化為神話,即歷史的神話化,後人可以剝離幻想的外衣,提煉出歷史的核心,便可以重造古史。這後一種又可稱之為社會性神話或古史神話。它們並不都是儒家的偽造。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企圖從人事出發,擯棄神話的荒誕和想象,致使中國自古至今長期並立著兩種不同的神話觀,即對某些神話人物的故事,在宗教家看來是神話,在歷史家看來卻是歷史。《史記》的五帝,無不是這種身兼兩職者。古代無神論者既是哲學史上的先驅,又都是神話的批判者,力圖改變文學藝術當神的奴婢的命運,其結果卻損傷了神話。其功過得失,都是孔子及其後學者不可能意識到的。
超然脫俗的莊子,才華橫溢,在神話的幻想中,用無限的思想批判了有限的人生,將神話升華成文學與哲學相結合的寓言。屈子是真正的藝術家,他無疑是從審美角度去理解、接受和運用神話的先行者。晚清處于中國近代的歷史變革期,又是非常短暫的時期,各種新思想、新科學、新文化紛至沓來,這時期也是中國神話學形成的轉折期。晚清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之中不少人從19世紀跨進了20世紀,接受了西方的學術思想,並從現實反滿清帝制的需要出發,追溯華夏族的形成,強調神話與歷史的關系,重視神話的教育作用,萌發了比較研究的方法等等。此前,中國沒有科學意義上的“神話”一詞,當19世紀到 世紀之交時期,科學的神話學才在中國初露曙光。
……
最早的知識分子來自巫師,當他們從非專業蛻變為專業宗教者以後,由他們口傳或筆傳的經書中,不但保留了大量神話,也反映了明顯的宗教意識。為此,《山海經》受到神話研究者的普遍重視。它不像《路史》那麼駁雜,僅僅保存了有限的神話;不像《穆天子傳》那樣屬于文人的神話再創作;更不像先秦諸子著作充滿哲學的思考和人文精神,而是一部巫術性質的書。後人無論從哪一學術範疇去認識它,均無法否定它的巫文化性質。它對神話所作的廣泛而簡約的記錄,證明其作者和保存者不僅重視神話,而且深信不疑神話的真實。
《山海經》留下的印記是非科學的,是宗教的。從這個意義認識〈山海經》,無論社會發展到多麼先進的階段,也無法否認,原始信仰曾經無可爭辯地承擔過社會發展“因素”的角色,至少具有社會發展因素的意義。
中國古典神話里,有大量古史人物的神話,這性神話人物都曾經有過神的身份與人神不分的經歷。盡管神話不能等同歷史,但同歷史確有不解之緣。然而半個世紀以來,學術界因受一些名家觀點的影響,對神話的歷史化,並因歷史化而導致神話的零散、消失深信不疑以至走向極端。其實,這只是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復雜多面的情況,中國神話也不例外。
不管中外有多少種神話分類,然而常見的不外兩人類︰一類是自然性神話,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先民出于求知欲,從想象出發創造各種解釋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神話,並將自然人格化;另一類由歷史傳說不自覺地演化為神話,即歷史的神話化,後人可以剝離幻想的外衣,提煉出歷史的核心,便可以重造古史。這後一種又可稱之為社會性神話或古史神話。它們並不都是儒家的偽造。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企圖從人事出發,擯棄神話的荒誕和想象,致使中國自古至今長期並立著兩種不同的神話觀,即對某些神話人物的故事,在宗教家看來是神話,在歷史家看來卻是歷史。《史記》的五帝,無不是這種身兼兩職者。古代無神論者既是哲學史上的先驅,又都是神話的批判者,力圖改變文學藝術當神的奴婢的命運,其結果卻損傷了神話。其功過得失,都是孔子及其後學者不可能意識到的。
超然脫俗的莊子,才華橫溢,在神話的幻想中,用無限的思想批判了有限的人生,將神話升華成文學與哲學相結合的寓言。屈子是真正的藝術家,他無疑是從審美角度去理解、接受和運用神話的先行者。晚清處于中國近代的歷史變革期,又是非常短暫的時期,各種新思想、新科學、新文化紛至沓來,這時期也是中國神話學形成的轉折期。晚清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之中不少人從19世紀跨進了20世紀,接受了西方的學術思想,並從現實反滿清帝制的需要出發,追溯華夏族的形成,強調神話與歷史的關系,重視神話的教育作用,萌發了比較研究的方法等等。此前,中國沒有科學意義上的“神話”一詞,當19世紀到 世紀之交時期,科學的神話學才在中國初露曙光。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