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多麼美好的場景,在今天,卻有了些許不堪: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機愈演愈激烈,本書詳細地為大家進述了正在你身邊發生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形成的原因、機制以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眼前的這場金融危機讓人不得不想起十年前由泰國引發的那場亞洲金融危機,是否,這場金融危機會輕易地粉碎了目前的繁榮景象,本也將為大家揭曉謎底。
這次金融風暴給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帶來了考驗,他們都紛紛提出應付危機的對策,本書也向大家講述了各個國家是如何在危機中探尋生存之道的。危機的來臨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想必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雖然本書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危機並不可怕,要努力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才是正道。
目錄
緒言 全球面臨嚴峻的金融危機和挑戰
第一章 世界性金融危機警聲再響
1.金融危機,聚焦所有人的目光
2.高額匯率
3.2008全球金融危機演變歷程
4.美國的次貸危機
5.羅傑斯的預言與金融危機的序幕
6.金融危機,格林斯潘難辭其咎?
7.金融風暴:全球風險分散還是風險共振
8.去杠桿化的金融大危機是真實的還是陰謀?
9.「新亞」金融危機的差異
10.華爾街的蝴蝶效應
11.金融危機震盪世界能源變動格局
12.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金融危機期待重建體系
13.警惕另一場可能的金融風暴:杠桿貸款危機
第二章 金融危機是如何形成的
1.金融危機為何「物」?
2.是誰,制造了華爾街金融危機
3.金融危機形成的國際因素分析
4.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分析
5.金融危機中的「多米諾效應」
第三章 回顧十年的「泰銖保衛戰」
1.泰銖保衛戰怎能使泰國全線崩潰
2.印度尼西亞緊隨其後
3.馬來西亞快速下馬
4.新加坡在風暴中全力抵抗
5.韓國在艱難中認識金融
6.金融市場的強權統治
第四章 金融將走向何處
1.全球變暖
2.產業結構
3.高油價
第五章 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
1.金融風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2.認識並了解金融風險的形成
3.金融風險度識別與監管
4.金融風險隱患的表現
5.用信息披露制度來防范金融風險
6.防范九大金融風險
7.巧用金融發展化解金融風險
第六章 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
1.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2.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3.金融危機中的股市
4.金融危機擾亂歐美銀行業
5.金融危機正威脅實體經濟
6.金融風暴襲擊汽車行業
第七章 縱覽時事新聞,揭密謎團背後
1.2008金融危機對歐美經濟的影響
2.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3.身處風暴中心的華爾街
4.金融危機擾亂美國大選格局
5.房貸市場成為此次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6.IMF排除韓國再陷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7.美國金融危機還要再持續2年?
第八章 金融危機中的生存之道
1.新金融危機,中國該怎樣面對?
2.英國出台新金融穩定法規對應銀行危機
3.美聯儲以降息來應對金融危機
4.日本極力尋求對策應對金融危機
5.韓國下調銀行基准利率以穩定其金融市場
6.全球協同救市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金融風暴,何以獨善其身?
第一章 世界性金融危機警聲再響
1.金融危機,聚焦所有人的目光
2.高額匯率
3.2008全球金融危機演變歷程
4.美國的次貸危機
5.羅傑斯的預言與金融危機的序幕
6.金融危機,格林斯潘難辭其咎?
7.金融風暴:全球風險分散還是風險共振
8.去杠桿化的金融大危機是真實的還是陰謀?
9.「新亞」金融危機的差異
10.華爾街的蝴蝶效應
11.金融危機震盪世界能源變動格局
12.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金融危機期待重建體系
13.警惕另一場可能的金融風暴:杠桿貸款危機
第二章 金融危機是如何形成的
1.金融危機為何「物」?
2.是誰,制造了華爾街金融危機
3.金融危機形成的國際因素分析
4.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分析
5.金融危機中的「多米諾效應」
第三章 回顧十年的「泰銖保衛戰」
1.泰銖保衛戰怎能使泰國全線崩潰
2.印度尼西亞緊隨其後
3.馬來西亞快速下馬
4.新加坡在風暴中全力抵抗
5.韓國在艱難中認識金融
6.金融市場的強權統治
第四章 金融將走向何處
1.全球變暖
2.產業結構
3.高油價
第五章 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
1.金融風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2.認識並了解金融風險的形成
3.金融風險度識別與監管
4.金融風險隱患的表現
5.用信息披露制度來防范金融風險
6.防范九大金融風險
7.巧用金融發展化解金融風險
第六章 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
1.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2.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3.金融危機中的股市
4.金融危機擾亂歐美銀行業
5.金融危機正威脅實體經濟
6.金融風暴襲擊汽車行業
第七章 縱覽時事新聞,揭密謎團背後
1.2008金融危機對歐美經濟的影響
2.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3.身處風暴中心的華爾街
4.金融危機擾亂美國大選格局
5.房貸市場成為此次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6.IMF排除韓國再陷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7.美國金融危機還要再持續2年?
第八章 金融危機中的生存之道
1.新金融危機,中國該怎樣面對?
2.英國出台新金融穩定法規對應銀行危機
3.美聯儲以降息來應對金融危機
4.日本極力尋求對策應對金融危機
5.韓國下調銀行基准利率以穩定其金融市場
6.全球協同救市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金融風暴,何以獨善其身?
序
金融風暴,何以獨善其身?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全球、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影響深度和范圍日漸擴大。通過本書的闡述,我們可以把此次金融危機的成因,歸結為「金融創新擴張」經濟發展模式的崩潰。換個角度來看,「金融創新擴張」具有「傳銷模式」的特征。所謂「傳銷模式」,就是向投資者宣稱某項投資能夠獲得高收益,吸引他們購入,再拿后期投資者的資金來支付前期投資者的高收益,如此循環,直至后續資金無法維持、或投資者信心動搖時,整個系統迅速崩潰。
中國經濟何以成為金融風暴的「避風港」?
其一,我國金融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的沖擊。中國金融體系與國際金融體系相對獨立,成為一道「防火牆」,而我國金融資產與實體經濟的規模比,要比金融發達國家低很多。
其二,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歐美國家不同。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偏執狀態,金融危機的連帶影響,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和作用,它抑制了經濟過熱增長,同時也使之避免了金融危機雪上加霜式的影響。
其三,我國經濟通貨膨脹狀態,與全球金融資產過度膨脹而導致的美元過度投放、與石油等資源的過度炒作有直接的聯系,當金融泡沫破滅后,這些因素自然消失,我國經濟價格水平相應地會回歸合理狀態。
其四,飽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全球經濟體對受沖擊相對較小的中國經濟增長有較大信心。
然而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極大沖擊以及日后的威脅亦不容忽視,它極可能導致出口的負增長、投資增長的放緩以及外匯資產的貶值或損失。由於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過高,因而金融危機最大的影響將體現在出口方面。全球經濟未來增長的放緩甚至衰退,將導致出口需求大幅減少;同時國內經濟體沒有出口意願,出口換來的外匯,不僅缺乏投資出路,還要因匯率貶值或外匯金融資產貶值而承擔巨大風險。
要長久地在金融風暴肆虐下獨善其身,我們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美國金融危機的事實再次證明了放任市場自由發展必將導致市場危機,對於金融自由化我們必須謹慎。要堅決避免金融混業經營帶來的連鎖風險,對外更要控制金融開放的業務范圍和節奏,必要時候設置「防火牆」,防止國外金融危機傳染到本國金融體系。
其次,虛擬經濟的發展一定不能脫離實體經濟。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其實早已經告誡我們,當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又缺乏相應的管制舉措,它演變成投機經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美國經濟危機無疑給我們上了一課,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如何避免美國經濟所走的彎路、避免經濟過度虛擬化后形成泡沫經濟,該怎樣把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再次,監管金融衍生產品的措施必須馬上落實。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本來可以分散風險、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效率,但當風險足夠大時,分散風險的鏈條也可能變成傳遞風險的渠道,美國的次貸風暴即很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我們要從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加強監管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產品和業務創新,杜絕金融衍生產品過度開發的現象,對風險的規模加以有效控制。
最后,要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最根本還是擴大內需。要用財政手段支持和擴大居民消費,加大基礎建設投資促進需求和就業。圍繞實體經濟有效地進行金融創新,通過減稅、減息、有效融資等方式給予實體經濟一定的利潤空間,使之加速發展。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蔓延全球、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影響深度和范圍日漸擴大。通過本書的闡述,我們可以把此次金融危機的成因,歸結為「金融創新擴張」經濟發展模式的崩潰。換個角度來看,「金融創新擴張」具有「傳銷模式」的特征。所謂「傳銷模式」,就是向投資者宣稱某項投資能夠獲得高收益,吸引他們購入,再拿后期投資者的資金來支付前期投資者的高收益,如此循環,直至后續資金無法維持、或投資者信心動搖時,整個系統迅速崩潰。
中國經濟何以成為金融風暴的「避風港」?
其一,我國金融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的沖擊。中國金融體系與國際金融體系相對獨立,成為一道「防火牆」,而我國金融資產與實體經濟的規模比,要比金融發達國家低很多。
其二,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與歐美國家不同。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偏執狀態,金融危機的連帶影響,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和作用,它抑制了經濟過熱增長,同時也使之避免了金融危機雪上加霜式的影響。
其三,我國經濟通貨膨脹狀態,與全球金融資產過度膨脹而導致的美元過度投放、與石油等資源的過度炒作有直接的聯系,當金融泡沫破滅后,這些因素自然消失,我國經濟價格水平相應地會回歸合理狀態。
其四,飽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全球經濟體對受沖擊相對較小的中國經濟增長有較大信心。
然而此次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極大沖擊以及日后的威脅亦不容忽視,它極可能導致出口的負增長、投資增長的放緩以及外匯資產的貶值或損失。由於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過高,因而金融危機最大的影響將體現在出口方面。全球經濟未來增長的放緩甚至衰退,將導致出口需求大幅減少;同時國內經濟體沒有出口意願,出口換來的外匯,不僅缺乏投資出路,還要因匯率貶值或外匯金融資產貶值而承擔巨大風險。
要長久地在金融風暴肆虐下獨善其身,我們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美國金融危機的事實再次證明了放任市場自由發展必將導致市場危機,對於金融自由化我們必須謹慎。要堅決避免金融混業經營帶來的連鎖風險,對外更要控制金融開放的業務范圍和節奏,必要時候設置「防火牆」,防止國外金融危機傳染到本國金融體系。
其次,虛擬經濟的發展一定不能脫離實體經濟。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其實早已經告誡我們,當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又缺乏相應的管制舉措,它演變成投機經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美國經濟危機無疑給我們上了一課,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如何避免美國經濟所走的彎路、避免經濟過度虛擬化后形成泡沫經濟,該怎樣把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再次,監管金融衍生產品的措施必須馬上落實。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本來可以分散風險、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效率,但當風險足夠大時,分散風險的鏈條也可能變成傳遞風險的渠道,美國的次貸風暴即很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我們要從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加強監管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產品和業務創新,杜絕金融衍生產品過度開發的現象,對風險的規模加以有效控制。
最后,要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最根本還是擴大內需。要用財政手段支持和擴大居民消費,加大基礎建設投資促進需求和就業。圍繞實體經濟有效地進行金融創新,通過減稅、減息、有效融資等方式給予實體經濟一定的利潤空間,使之加速發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