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三篇四十章,從基礎到臨床對本病作了全面系統詳細的介紹。第一章較詳細地介紹了本病的發展歷史;基礎篇共有十三章,著重介紹了本病及相關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基底節解剖生理及帕金森病的病理、生化、病因及發病機制等,對本病的流行病學和動物模型也作了介紹;診斷篇共有八章,主要介紹了本病及各種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及診斷,鑒于震顫與本病關系密切,特闢章節也作了介紹;治療篇共有十七章,詳細介紹了對本病的各種治療措施,包括內科、外科、中醫、康復、飲食等,對組織細胞和干細胞移植、基因治療等正在探索中的新型治療技術和方法也作了介紹;第四十章對將來在該領域的研究重點及發展前景進行了討論及展望。
本書作為一本供專業人員閱讀的參考書,編寫過程中力求嚴謹、規範,充分反映近年來學術界對本病研究的最新進展,同時融人各位作者對該領域的研究經驗、成果和體會。
目錄
第一章 帕金森病的歷史回顧
一、帕金森病研究歷史概況
二、帕金森病主要領域的研究歷史
基礎篇 帕金森病的基礎
第二章 基底節的解剖與生理
第一節 基底節的組成
一、基底節的結構
二、紋狀體——基底節的傳人神經元
第二節 基底節的縴維聯系
一、基底節傳出神經元
二、基底節是連接丘腦和大腦皮質的一個重要驛站
第三∣ 基底節在運動功能中的作用
一、單細胞記錄揭示了運動環路中神經元的作用
二、基底節通路失衡導致運動功能障礙
第四節 基底節疾病的病理生理
一、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
二、偏身投擲癥的病理生理
三、亨廷頓病的病理生理
四、藥源性異動癥的病理生理
第五節 基底節在認知、情感和非運動行為中的作用
第三章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學
一、神經流行病學家面對的問題
二、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
三、病因和危險因素
第四章 帕金森病及其綜合征的神經病理學
第一節 帕金森病的神經病理學
一、大體改變
二、鏡下改變
三、病理改變與臨床的關聯
第二節 帕金森疊加綜合征的神經病理學
一、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二、皮質基底節變性
三、路易小體痴呆
四、多系統萎縮
第五章 帕金森病的神經生化學
第一節 帕金森病的神經遞質和多 的生物學變化
一、概述
二、神經遞質的定義和分類
三、基底節中神經遞質的分布
四、帕金森病的神經遞質變化
五、帕金森病的神經 變化
第二節 PD的神經遞質受體、DA攝取和運輸的生物學變化
一、神經遞質受體的概念和分類
二、基底節中神經遞質受體的功能及在PD中的變化
三、PD的DA遞質攝取和轉運的變化
第六章 環境因素與帕金森病
一、環境因素與流行病學研究
二、環境因素與基礎醫學研究
三、環境因素的可能作用機制
四、小結
第七章 遺傳與帕金森病
一、遺傳流行病學
二、雙生子研究
三、家系研究
四、候選基因研究
五、展望
第八章 年齡老化與帕金森病
一、年齡老化與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學
二、年齡老化對黑質紋狀體系統的影響
三、年齡老化引起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傷的可能機制
第九章 線粒體功能障礙、氧化應激與帕金森病
一、線粒體功能障礙與帕金森病
二、氧化應激與帕金森病
三、帕金森病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和氧化應激
四、小結
……
一、帕金森病研究歷史概況
二、帕金森病主要領域的研究歷史
基礎篇 帕金森病的基礎
第二章 基底節的解剖與生理
第一節 基底節的組成
一、基底節的結構
二、紋狀體——基底節的傳人神經元
第二節 基底節的縴維聯系
一、基底節傳出神經元
二、基底節是連接丘腦和大腦皮質的一個重要驛站
第三∣ 基底節在運動功能中的作用
一、單細胞記錄揭示了運動環路中神經元的作用
二、基底節通路失衡導致運動功能障礙
第四節 基底節疾病的病理生理
一、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
二、偏身投擲癥的病理生理
三、亨廷頓病的病理生理
四、藥源性異動癥的病理生理
第五節 基底節在認知、情感和非運動行為中的作用
第三章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學
一、神經流行病學家面對的問題
二、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
三、病因和危險因素
第四章 帕金森病及其綜合征的神經病理學
第一節 帕金森病的神經病理學
一、大體改變
二、鏡下改變
三、病理改變與臨床的關聯
第二節 帕金森疊加綜合征的神經病理學
一、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二、皮質基底節變性
三、路易小體痴呆
四、多系統萎縮
第五章 帕金森病的神經生化學
第一節 帕金森病的神經遞質和多 的生物學變化
一、概述
二、神經遞質的定義和分類
三、基底節中神經遞質的分布
四、帕金森病的神經遞質變化
五、帕金森病的神經 變化
第二節 PD的神經遞質受體、DA攝取和運輸的生物學變化
一、神經遞質受體的概念和分類
二、基底節中神經遞質受體的功能及在PD中的變化
三、PD的DA遞質攝取和轉運的變化
第六章 環境因素與帕金森病
一、環境因素與流行病學研究
二、環境因素與基礎醫學研究
三、環境因素的可能作用機制
四、小結
第七章 遺傳與帕金森病
一、遺傳流行病學
二、雙生子研究
三、家系研究
四、候選基因研究
五、展望
第八章 年齡老化與帕金森病
一、年齡老化與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學
二、年齡老化對黑質紋狀體系統的影響
三、年齡老化引起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傷的可能機制
第九章 線粒體功能障礙、氧化應激與帕金森病
一、線粒體功能障礙與帕金森病
二、氧化應激與帕金森病
三、帕金森病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和氧化應激
四、小結
……
序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對健康的嚴重危害已引起人類社會的高度關注。多年來,科學界和醫學界對PD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診斷和治療,從各個側面,在不同層次上,進行了廣泛而深人地研究,這反映了對保護人類健康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專家們,在迎接這場自然的挑戰中,所顯示的勇氣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近年來,研究成果迭出,新發現接踵而至,人們對PD本質的認識當非往昔可同日而語。國內PD的研究起步雖較遲,但近年來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經由多種渠道提供經費的支持下,這方面的研究漸成氣候;在2004年結題的973項目“腦功能和腦重大疾病的基礎研究”中,PD基礎研究是一個重要課題,作為項目的組織者,我是國內這方面研究近年發展的見證人。
在PD研究發展的重要時刻,需要我們檢視積累的成果,交流研究的心得,從而有可能對這一領域的發展提供指路標。由陳生弟教授主編,20多位專家參編的《巾自金森病》一書適時地回應了這種要求。本書的編撰,可謂是匠心獨運。從總體而言,全書組織成“基礎篇”、“診斷篇”和“治療篇”是極為合適的,讀者可以由此大致把握PD研究的脈絡。在每一篇中,主編和作者對論述的內容剪接得體、詳略有致。以本人比較熟悉的“基礎篇”為例,相關的多個側面,從遺傳因子、環境因子的作用,到機體的各種異常與PD的關系皆有涉及,但論述又並非面面俱到,而是剪去了不必要的枝蔓,突出了重點,要言不煩。以這樣的方式對問題的闡述,不啻為讀者提供了精心烹飪的“佳肴”,無疑有助于讀者對內容的消化。本書的“診斷篇”和“治療篇”,就我對PD有限的知識來看,則是一種熔理論和實踐于一爐的實用性手冊。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對在PD診治方面的近年的新進展也有相當深度的介紹和論述,為在這一領域工作的廣大醫生提供了新鮮的滋養。
本書是作者們集體智慧的結晶。作者的隊伍中除了少數幾位資深的前輩外,絕大多數是活躍在臨床和研究第一線的中青年專家,基礎、臨床的皆有。基礎神經科學家們擁有深厚的臨床背景,而神經病學專家們則在承擔繁重的醫療任務的同時,堅持不懈、卓有成效地推進相應的研究工作,尤令人感佩。任何一門與醫學相關的領域都是在基礎、臨床兩方面的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進展的,本書的問世翔實地體現了這種共同的努力。
中國PD的研究相對于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是暫時的。作為一名基礎神經科學家,我對中國PD研究的前景寄予厚望。人們可以期待,中國的PD研究者們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向國際學術界展示我們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學術之林中聊各一格。
遵生弟教授雅囑,是為序。
在PD研究發展的重要時刻,需要我們檢視積累的成果,交流研究的心得,從而有可能對這一領域的發展提供指路標。由陳生弟教授主編,20多位專家參編的《巾自金森病》一書適時地回應了這種要求。本書的編撰,可謂是匠心獨運。從總體而言,全書組織成“基礎篇”、“診斷篇”和“治療篇”是極為合適的,讀者可以由此大致把握PD研究的脈絡。在每一篇中,主編和作者對論述的內容剪接得體、詳略有致。以本人比較熟悉的“基礎篇”為例,相關的多個側面,從遺傳因子、環境因子的作用,到機體的各種異常與PD的關系皆有涉及,但論述又並非面面俱到,而是剪去了不必要的枝蔓,突出了重點,要言不煩。以這樣的方式對問題的闡述,不啻為讀者提供了精心烹飪的“佳肴”,無疑有助于讀者對內容的消化。本書的“診斷篇”和“治療篇”,就我對PD有限的知識來看,則是一種熔理論和實踐于一爐的實用性手冊。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對在PD診治方面的近年的新進展也有相當深度的介紹和論述,為在這一領域工作的廣大醫生提供了新鮮的滋養。
本書是作者們集體智慧的結晶。作者的隊伍中除了少數幾位資深的前輩外,絕大多數是活躍在臨床和研究第一線的中青年專家,基礎、臨床的皆有。基礎神經科學家們擁有深厚的臨床背景,而神經病學專家們則在承擔繁重的醫療任務的同時,堅持不懈、卓有成效地推進相應的研究工作,尤令人感佩。任何一門與醫學相關的領域都是在基礎、臨床兩方面的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進展的,本書的問世翔實地體現了這種共同的努力。
中國PD的研究相對于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是暫時的。作為一名基礎神經科學家,我對中國PD研究的前景寄予厚望。人們可以期待,中國的PD研究者們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向國際學術界展示我們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學術之林中聊各一格。
遵生弟教授雅囑,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