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呂氏春秋》,亦稱《呂覽》,為秦相呂不韋集門客各著所聞而成。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三部分,共26卷,160篇,為雜家代表作之一。

春秋戰國時,諸子為宣傳和實現其政治主張,不少人潛心于著書立說或聚徒講學。他們總結歷史上王朝的興衰得失,總結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各種經驗教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和學說,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但由于中國封建時代的特殊原因,尤其是嚴格的師承關系,各家墨守家法,互相攻訐,水火不容。在秦勢強大、行將統一中國的大環境中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已漸告結束,各派學者匯集一堂的可能性已經出現,他們中的一些人能聚在呂不韋身邊,各抒己見,集成一書,是以雜家的代表作《呂氏春秋》應時而生。當中既有儒家和道家思想,又有墨家和法家思想,也有陰陽家和縱橫家思想,其他如名家、兵家、農家、小說家等派,無不在書中佔有一席之地,相安地匯集在一起,不僅能與各家相表里,而且有出于各家之上者。
 

目錄

前 言
呂氏春秋序
孟春紀第一
孟春
本生
重己
貴公
去私
仲春紀第二
仲春
貴生
情欲
當染
功名(一作由道)
季春紀第三
季春
盡數
先己
論人
圜道
孟夏紀第四
孟夏
勸學(一作觀師)
尊師
誣徒(一作詆役)
用眾(一作善學)
仲夏紀第五
仲夏
大樂
侈樂
適音(一作和樂)
古樂
季夏紀第六
季夏
音律
音初
制樂
明理
孟秋紀第七
盂秋
蕩兵(一作用兵)
振亂
禁塞
懷寵
仲秋紀第八
仲秋
淪威
簡選
決勝
愛士(一作慎窮)
季秋紀第九
季秋
順民
知士
審己
精通
孟冬紀第十
孟冬
節喪
安死
異寶
異用
仲冬紀第十一
仲冬
至忠
忠廉
當務
長見
季冬紀第十二
季冬
士節
介立(一作立意)
誠廉
不侵
序意(一作廉孝)
有始覽第一
有始
應同(原作名類)
去尤
听言
謹听
務本
諭大
孝行覽第二
孝行
本味
首時(一作胥時)
義賞
長攻
慎人(一作順人)
遇合
必己(一作本知,又作不遇)
慎大覽第三
慎大
權勛
下賢
報更
順說
不廣
貴因
察今
先識覽第四
先識
觀世
知接
悔過
樂成
察微
去宥
正名
審分覽第五
審分
君守
任數
勿躬
知度
慎勢
不二
執一
審應覽第六
審應
重言
精諭
離謂
淫辭
不屈
應言
具備
離俗覽第七
離俗
高義
上德
用民
適威
為欲
貴信
舉難
恃君覽第八
恃君
長利
知分
召類
達郁
行論
驕恣
觀表
開春論第一
開春
察賢
期賢
審為
愛類
貴卒
慎行論第二
慎行
無義
疑似
壹行
求人
察傳
貴直論第三
貴直
直諫
知化
過理
壅塞
原亂
不苟論第四
不苟
贊能
自知
當賞
博志
貴當
似順論第五
似順
別類
有度
分職
處方
慎小
士容論第六
士容
務大
上農
任地
辯土
審時
 

呂不韋者,濮陽人也,為陽翟之富賈,家累千金。

秦昭襄王者,孝公之曾孫,惠文王之孫,武烈王之子也。太子死,以庶子安國君柱為太子。柱有子二十余人,所幸妃號曰華陽夫人無子。安國君庶子名楚,其母曰夏姬,不甚得幸,令楚質于趙,而不能顧質,數東攻趙,趙不禮楚。時不韋賈于邯鄲,見之,曰︰“此奇貨也,不可失。”乃見楚曰︰“吾能大子之門。”楚曰︰“何不大君之門,乃大吾之門邪?”不韋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大而大之。”楚默幸之。不韋曰︰“昭襄王老矣,而安國君為太子。竊聞華陽夫人無子,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請以千金為子西行,事安國君,令立子為嫡嗣。”不韋乃以寶物珍物獻華陽夫人,因言“楚之賢,以夫人為天母,日夜涕泣,思夫人與太子。”夫人大喜,言于安國君,于是立楚為嫡嗣,華陽夫人以為已子,使得不韋傅之。

不韋取邯鄲姬,已有身,楚見說之,遂獻其姬,至夢所,生田,名之曰正,楚立為夫人。

暨昭襄王薨,太子安國君立,華陽夫人為後,楚為太子。安國君立一年薨,謚為教文王。太子楚立,是為莊襄王,以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莊襄王立三年而薨,太子正立,是為秦始皇帝,尊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

不韋用語集儒書,使著其所聞,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合十余萬言,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名為《呂氏春秋》,暴之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有能增損一字者與千金。時人無能增損者。誘以為時人非不能也,蓋憚相國畏其勢耳。然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記,以忠義為品式,以公方為檢格,與孟軻、孫卿、淮南、所雄相表里也,是以著在《錄》《略》。誘正《孟子》章句,作《淮南》《孝經》解畢訖,家有此書,尋繹案省,大出諸子之右,既有脫誤,小儒又以私意改定,猶慮傳義失其本真少能詳之,故復依先師舊訓,輒乃為之解焉,以述右儒之旨,凡十七萬三千五十四言。若有紕繆不經,後之君子,斷而裁之,比其義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