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初,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將南宋史研究列為重大課題,並開始策劃五十卷《南宋史研究叢書》的編纂工作,初步決定該叢書由五大部分組成,即《南宋史研究論叢》兩卷、《南宋專門史》二十卷、《南宋人物》十一卷、《南宋與杭州》十卷、《南宋全史》八卷。同年8月,編纂工作正式啟動。同時,杭州市社會科學院成立南宋史研究中心,聘請浙江大學何忠禮教授、方建新教授和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徐吉軍研究員為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具體負責《南宋史研究叢書》的編纂工作。為保證圓滿完成這項任務,杭州市社會科學院誠邀國內四十余位南宋史研究方面的一流學者擔任中心的兼職研究員,負責《叢書》的撰寫。同時,為了保證書稿質量,還成立了學術委員會,負責審稿工作,對于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書稿,我們還邀請國內該方面的權威專家參與審稿,所有書稿皆實行“二審制”。2005年11月,《南宋史研究叢書》被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2006年3月,南宋史研究中心高票人選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首批重點研究基地,南宋史研究項目被列為省重大課題,獲得省市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本書是《南宋史研究叢書》叢書中的《葉適研究》。
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
以杭州(臨安)為例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代序)
序言
第一章 葉適生長于動蕩的社會
第一節 葉適出生于“貧匱三世”之家
第二節 葉適童年時代的社會情況
第三節 青少年時期的求學與自學
第二章 葉適的成長歷程
第一節 未成年即在樂清謀生
第二節 游學婺州,與陳亮締交
第三節 向呂祖謙問學
第四節 上書西府初展政治抱負
第三章 金榜題名走上仕途
第一節 高中榜眼
第二節 出任浙西提刑司干辦
第三節 講學蘇州,造就人才
第四節 與範成大的交往
第四章 召赴臨安
第一節 擔任太學正、太常博士
第二節 為朱熹辯護
第三節 任江陵府參議官
第四節 在淮西處理鐵錢流通問題
第五章 擁立寧宗與慶元黨禁
第一節 擁立寧宗趙擴,葉適參與密議
第二節 慶元黨禁經過
第三節 葉適罷官回鄉定居水心村
第六章 葉適在北伐中的貢獻
第一節 葉適起為湖南運判
第二節 兩個葉水心
第三節 “備成而後動”的戰略
第四節 堅守建康、擊退金兵
第五節 以江北守江,建立堡塢
第七章 葉適的晚年
第一節 家居、養病、著述
第二節 會友與授徒
第八章 葉適的經學思想
第一節 永嘉學派與薛季宣的易學
第二節 葉適的易學之說
第三節 葉適對《書》、《詩》、《春秋》的質疑
第四節 葉適對《四書》的意見
第九章 葉適的經濟思想
第十章 葉適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葉適的文學思想
第十二章 葉適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葉適的史學思想
第十四章 永嘉學派的興起、衰落、影響
附錄 葉適年譜
後記
編後語
以杭州(臨安)為例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代序)
序言
第一章 葉適生長于動蕩的社會
第一節 葉適出生于“貧匱三世”之家
第二節 葉適童年時代的社會情況
第三節 青少年時期的求學與自學
第二章 葉適的成長歷程
第一節 未成年即在樂清謀生
第二節 游學婺州,與陳亮締交
第三節 向呂祖謙問學
第四節 上書西府初展政治抱負
第三章 金榜題名走上仕途
第一節 高中榜眼
第二節 出任浙西提刑司干辦
第三節 講學蘇州,造就人才
第四節 與範成大的交往
第四章 召赴臨安
第一節 擔任太學正、太常博士
第二節 為朱熹辯護
第三節 任江陵府參議官
第四節 在淮西處理鐵錢流通問題
第五章 擁立寧宗與慶元黨禁
第一節 擁立寧宗趙擴,葉適參與密議
第二節 慶元黨禁經過
第三節 葉適罷官回鄉定居水心村
第六章 葉適在北伐中的貢獻
第一節 葉適起為湖南運判
第二節 兩個葉水心
第三節 “備成而後動”的戰略
第四節 堅守建康、擊退金兵
第五節 以江北守江,建立堡塢
第七章 葉適的晚年
第一節 家居、養病、著述
第二節 會友與授徒
第八章 葉適的經學思想
第一節 永嘉學派與薛季宣的易學
第二節 葉適的易學之說
第三節 葉適對《書》、《詩》、《春秋》的質疑
第四節 葉適對《四書》的意見
第九章 葉適的經濟思想
第十章 葉適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葉適的文學思想
第十二章 葉適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葉適的史學思想
第十四章 永嘉學派的興起、衰落、影響
附錄 葉適年譜
後記
編後語
序
2007年12月22日,舉世矚目的我國南宋商船“南海一號”在廣東陽江海發打撈出水。根據探測情況估計,整船金、銀、銅、鐵、瓷器等文物可能達到6萬一8萬件,據說皆為稀世珍寶。迄今為止,全世界範圍內都未曾發現過如此巨大的千年古船。“南海一號”的發現,在世界航海史上堪稱一大奇跡,也填補與復原了南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一些空白。不少專家認為“南海一號”的價值和影響力將不亞于西安秦始皇兵馬俑。這艘沉船雖然出現在廣東海域,但反映了整個南宋經濟、文化的繁榮,標志著南宋社會的開放,也表明當時南宋引領著世界的發展。作為南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的都城臨安(浙江杭州),則是南宋社會繁華與開放的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以臨安為代表的南宋的繁榮與開放,就不會有今日“南海一號”的發現;而“南海一號”的發現,也為我們重新審視與評價南宋,帶來了最好的注解、最硬的實證。
提起南宋,往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長期以來,不少人把“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曾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上的詩,當作是當時南宋王朝的真實寫照。雖然近現代已有海內外學者開始重新認識南宋,但相當一部分人仍認為南宋軍事上妥協投降、苟且偷安,政治上腐敗成風、奸相專權,經濟上積貧積弱、民不聊生,生活上紙醉金迷、縱情聲色。總之,南宋王朝是一個只圖享受、不思進取的偏安小朝廷。導致這種歷史誤解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們對患有“恐金病”的宋高宗和權相秦檜一伙倒行逆施的義憤,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決不能坐在歷史的成見之上人雲亦雲。只要我們以對歷史負責、對時代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和科學求實的態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南宋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將南宋放到當時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中、放到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放到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中進行考察,就不難發現南宋時期在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國計民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不難發現南宋對中華文明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以此對南宋作出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閏十一月,金軍攻陷北宋京城開封。次年三月,俘徽、欽二帝北去,北宋滅亡。同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欽宗之弟趙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是為高宗,改元建炎,重建趙宋王朝。建炎三年(1129)二月,高宗來到杭州,改州治為行宮,七月升杭州為臨安府,此時起,杭州實際上已成為南宋的都城。紹興八年(1138),南宋宣布臨安府為“行在所”,正式定都臨安。自建炎元年(1127)趙構重建宋室,至祥興二年(1279)帝(日丙 bing)蹈海滅亡,歷時153年,史稱“南宋”。
我們認為,研究與評價南宋,不應當僅僅以王朝政權的強弱為依據,而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們生存與生活狀態的改善作為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許多人評價南宋,往往把南宋王朝作為對象,我們認為所謂“南宋”,不僅僅是一個歷史王朝的稱謂,而主要是指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和歷史時期。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相統一的過程,“人們的社會歷史始終只是他們的個體發展的歷史”,未來理想社會“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這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將人的生存與全面發展作為評價一個歷史階段的根本依據。南宋時期,雖說尚處在封建社會的中期,人的自由與發展受到封建集權思想與皇權統治的嚴重束縛,但南宋與宋代以前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相比,這一時期所出現的對人的生存與生活的關注度以及南宋人的生活質量和創造活力所達到的高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與評價南宋,不應當僅僅以軍事力量的大小作為評價依據,而應當以其社會經濟、文化整體狀況與發展水平的高低作為重要標準。我們評判一個朝代,不但要考察其軍事力量的大小,更要看其在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兩宋立國320年,雖不及漢、唐、明、清國土遼闊,卻以在封建社會中無可比擬的繁榮和社會發展的高度,躋身于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歷史時期之列。無論是文化教育的普及、文學藝術的繁榮、學術思想的活躍、科學技術的進步,還是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南宋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當時世界上也都處于領先地位。著名史學家鄧廣銘認為“宋代的文化,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截至明清之際西學東漸的時期為止,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
研究與評價南宋,不能僅僅以某些研究的成果或所謂的“歷史定論”為依據,而應當以其在人類文明進步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後世產生的影響作為重要標準。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里國祚最長的朝代,也是封建文化發展最為輝煌的時期。南宋雖然國土面積只有北宋的五分之三左右,卻維持了長達153年(1127—1279)的統治。南宋不但對中國境內同時代的少數民族政權和周邊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而且對後世中華文化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認為:“中國所以成于今日現象者,為善為惡,姑不具論,而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斷言也。”近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也曾經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因此,我們既要看到南宋王朝負面的影響,更要充分肯定南宋的歷史地位與歷史影響,只有這樣,才能“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
……
提起南宋,往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長期以來,不少人把“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曾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上的詩,當作是當時南宋王朝的真實寫照。雖然近現代已有海內外學者開始重新認識南宋,但相當一部分人仍認為南宋軍事上妥協投降、苟且偷安,政治上腐敗成風、奸相專權,經濟上積貧積弱、民不聊生,生活上紙醉金迷、縱情聲色。總之,南宋王朝是一個只圖享受、不思進取的偏安小朝廷。導致這種歷史誤解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們對患有“恐金病”的宋高宗和權相秦檜一伙倒行逆施的義憤,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決不能坐在歷史的成見之上人雲亦雲。只要我們以對歷史負責、對時代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和科學求實的態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南宋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將南宋放到當時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中、放到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放到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中進行考察,就不難發現南宋時期在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國計民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不難發現南宋對中華文明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以此對南宋作出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閏十一月,金軍攻陷北宋京城開封。次年三月,俘徽、欽二帝北去,北宋滅亡。同年五月,宋徽宗第九子、欽宗之弟趙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是為高宗,改元建炎,重建趙宋王朝。建炎三年(1129)二月,高宗來到杭州,改州治為行宮,七月升杭州為臨安府,此時起,杭州實際上已成為南宋的都城。紹興八年(1138),南宋宣布臨安府為“行在所”,正式定都臨安。自建炎元年(1127)趙構重建宋室,至祥興二年(1279)帝(日丙 bing)蹈海滅亡,歷時153年,史稱“南宋”。
我們認為,研究與評價南宋,不應當僅僅以王朝政權的強弱為依據,而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們生存與生活狀態的改善作為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許多人評價南宋,往往把南宋王朝作為對象,我們認為所謂“南宋”,不僅僅是一個歷史王朝的稱謂,而主要是指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和歷史時期。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相統一的過程,“人們的社會歷史始終只是他們的個體發展的歷史”,未來理想社會“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目標。這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將人的生存與全面發展作為評價一個歷史階段的根本依據。南宋時期,雖說尚處在封建社會的中期,人的自由與發展受到封建集權思想與皇權統治的嚴重束縛,但南宋與宋代以前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相比,這一時期所出現的對人的生存與生活的關注度以及南宋人的生活質量和創造活力所達到的高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與評價南宋,不應當僅僅以軍事力量的大小作為評價依據,而應當以其社會經濟、文化整體狀況與發展水平的高低作為重要標準。我們評判一個朝代,不但要考察其軍事力量的大小,更要看其在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兩宋立國320年,雖不及漢、唐、明、清國土遼闊,卻以在封建社會中無可比擬的繁榮和社會發展的高度,躋身于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歷史時期之列。無論是文化教育的普及、文學藝術的繁榮、學術思想的活躍、科學技術的進步,還是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南宋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當時世界上也都處于領先地位。著名史學家鄧廣銘認為“宋代的文化,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截至明清之際西學東漸的時期為止,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
研究與評價南宋,不能僅僅以某些研究的成果或所謂的“歷史定論”為依據,而應當以其在人類文明進步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後世產生的影響作為重要標準。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里國祚最長的朝代,也是封建文化發展最為輝煌的時期。南宋雖然國土面積只有北宋的五分之三左右,卻維持了長達153年(1127—1279)的統治。南宋不但對中國境內同時代的少數民族政權和周邊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而且對後世中華文化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近代著名思想家嚴復認為:“中國所以成于今日現象者,為善為惡,姑不具論,而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斷言也。”近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也曾經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因此,我們既要看到南宋王朝負面的影響,更要充分肯定南宋的歷史地位與歷史影響,只有這樣,才能“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