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國電影的搖籃,僅從20世紀初到1949年,就攝制了約1800部電影。
本書從類型片角度評說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電影,概述了上海電影(也可以說是中國電影)從初創、發展到成熟的過程。
本書還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有關編導和演員的軼事,從中折射出時代特征和上海電影的獨特風格。
序
在中國所有的城市中,沒有也不可能有兩個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個性。上海,無論是城市的形成過程、發展道路,還是外觀風貌、人文內涵,抑或是民間風俗習慣等,都有鮮明的特點和個性,有些方法還頗具奇光異彩!
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形容上海這座城市,我以為唯獨一個“海”字,別無選擇。
上海是海。據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區,夜氣是市中心地區,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漲潮落,漸漸淤積成了新的陸地,以打魚為生的先民們開始來這一代活動。灘涂濕地漸長,圍海造地漸移,漁民順勢東進,于是出現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兩個小漁村,由此迅速發展起來。到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東門十六鋪岸邊形成集鎮,稱上海鎮。後于1292年正式設置上海縣,縣署就在今老城廂內的舊校場路上。一個新興的中國濱海城市就這樣開始崛起。所以我認為,上海可以說是一座水城,上海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水是上海的血脈,水是上海的精靈。直至今日,上海的地名、路名依舊多有灘、渡、 、涇、匯、河、橋、塘、浦、灣……這都在向人們證明,是水造就了上海這座城市。
海洋是梅麗爾壯觀的。約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70.8%是海洋水面,如果稱地球為“水球”也不無道理。海洋是廣闊而有邊的,是深而可測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資源的寶庫……任你怎樣為之贊美都不會過分。
海在洋的邊緣,臨近大陸,便于和人類親密接觸。我國的萬里海疆,美麗而且富饒,被譽為能量的源泉、天然的魚倉、鹽類的故鄉,孕育著宇宙的精華,激蕩著生命的活力……任你怎樣為之歌唱都不會盡興。
上海是海。是襟江連海的不息水流造就了上海,更是水滋養了上海,使這座城市孕育了以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上海,就沒有這座迅速崛起的濱海城市。沒有海派文化的積極作用,也就沒有上海的迅速崛起和繁榮發達。今後,上海的發展還要繼續做好這篇水文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點!
上海是海。上海人來自五湖四海,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是典型的近代崛起的新興城市,不同于在傳統城市基礎上長期自然形成的古老城市。1843年開埠以前,上海人口只有20多萬,經過百年的發展,人口猛增到500多萬。據1950年的統計,上海本地原住民只佔上海總人口的15%,移民則高達85%。上海的移民,國內的大都來自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國際的雖是自近四十個國家,但主要來自英、法、美、日、德、俄,其數量最多時高達15萬人。在一個多世紀中,上海大規模的國內移民潮有如下幾次︰
太平天國期間,從1855年到1865年,上海人口一下子淨增了11萬。
抗日戰爭時期,特別是孤島期間,僅4年時間,上海人口淨增了78萬。
解放戰爭期間,三年左右,上海人口淨增了208萬,增勢之猛,世界罕見。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產生了新一波移民潮,人口增長勢頭也很猛,現在戶籍人口已經超過1800萬,此外,還有外來務工人員600萬。每年春運高峰,車站碼頭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是上海一道獨特的風景。
上海是海。上海的建築素有萬國博覽會之美譽,現在是越來越名副其實了。有人說建築是城市的象征,是城市文化的載體;也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城市的表情。依我看,上海的城市建築是海派文化的外在形象體現,無論是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里弄房屋,還是按照歐美風格設計建造的各式各樣的建築,包括集中于南京路外灘的建築群,和分布于各區的多姿多彩的別墅洋樓,諸如文藝復興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古典主義式……現已列入重點保護的優秀歷史建築就達300多處,或者是後來建造的如原中蘇友好大廈等,都在向人們無聲地講述著豐富而生動的歷史人文故事,演奏著上海社會發展進步史上的一個個樂章。
上海是海。上海人講話多有南腔北調,還有洋腔洋調。中國地域廣闊,方言土語十分豐富。56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語言。上海這個迅速崛起的移民城市,人口的多元化,自然帶來了語言的多樣化,中國各地方言和世界各國的語言大都能在上海听到。
上海是海。上海人的飲食,可謂多滋多味,菜系林立,風味各異,川幫、廣幫、閩幫、徽幫、本幫……應有盡有;西菜、俄菜、日本菜、印度菜……數不勝數。
……
如果要我用一個字來形容上海這座城市,我以為唯獨一個“海”字,別無選擇。
上海是海。據研究表明,今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區,夜氣是市中心地區,在六千多年以前,尚是汪洋一片。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的奔流不息,大海的潮漲潮落,漸漸淤積成了新的陸地,以打魚為生的先民們開始來這一代活動。灘涂濕地漸長,圍海造地漸移,漁民順勢東進,于是出現了叫上海浦、下海浦的兩個小漁村,由此迅速發展起來。到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今小東門十六鋪岸邊形成集鎮,稱上海鎮。後于1292年正式設置上海縣,縣署就在今老城廂內的舊校場路上。一個新興的中國濱海城市就這樣開始崛起。所以我認為,上海可以說是一座水城,上海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水是上海的血脈,水是上海的精靈。直至今日,上海的地名、路名依舊多有灘、渡、 、涇、匯、河、橋、塘、浦、灣……這都在向人們證明,是水造就了上海這座城市。
海洋是梅麗爾壯觀的。約佔地球表面總面積的70.8%是海洋水面,如果稱地球為“水球”也不無道理。海洋是廣闊而有邊的,是深而可測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資源的寶庫……任你怎樣為之贊美都不會過分。
海在洋的邊緣,臨近大陸,便于和人類親密接觸。我國的萬里海疆,美麗而且富饒,被譽為能量的源泉、天然的魚倉、鹽類的故鄉,孕育著宇宙的精華,激蕩著生命的活力……任你怎樣為之歌唱都不會盡興。
上海是海。是襟江連海的不息水流造就了上海,更是水滋養了上海,使這座城市孕育了以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上海,就沒有這座迅速崛起的濱海城市。沒有海派文化的積極作用,也就沒有上海的迅速崛起和繁榮發達。今後,上海的發展還要繼續做好這篇水文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點!
上海是海。上海人來自五湖四海,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是典型的近代崛起的新興城市,不同于在傳統城市基礎上長期自然形成的古老城市。1843年開埠以前,上海人口只有20多萬,經過百年的發展,人口猛增到500多萬。據1950年的統計,上海本地原住民只佔上海總人口的15%,移民則高達85%。上海的移民,國內的大都來自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國際的雖是自近四十個國家,但主要來自英、法、美、日、德、俄,其數量最多時高達15萬人。在一個多世紀中,上海大規模的國內移民潮有如下幾次︰
太平天國期間,從1855年到1865年,上海人口一下子淨增了11萬。
抗日戰爭時期,特別是孤島期間,僅4年時間,上海人口淨增了78萬。
解放戰爭期間,三年左右,上海人口淨增了208萬,增勢之猛,世界罕見。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產生了新一波移民潮,人口增長勢頭也很猛,現在戶籍人口已經超過1800萬,此外,還有外來務工人員600萬。每年春運高峰,車站碼頭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是上海一道獨特的風景。
上海是海。上海的建築素有萬國博覽會之美譽,現在是越來越名副其實了。有人說建築是城市的象征,是城市文化的載體;也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城市的表情。依我看,上海的城市建築是海派文化的外在形象體現,無論是富有上海特色的石庫門里弄房屋,還是按照歐美風格設計建造的各式各樣的建築,包括集中于南京路外灘的建築群,和分布于各區的多姿多彩的別墅洋樓,諸如文藝復興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古典主義式……現已列入重點保護的優秀歷史建築就達300多處,或者是後來建造的如原中蘇友好大廈等,都在向人們無聲地講述著豐富而生動的歷史人文故事,演奏著上海社會發展進步史上的一個個樂章。
上海是海。上海人講話多有南腔北調,還有洋腔洋調。中國地域廣闊,方言土語十分豐富。56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語言。上海這個迅速崛起的移民城市,人口的多元化,自然帶來了語言的多樣化,中國各地方言和世界各國的語言大都能在上海听到。
上海是海。上海人的飲食,可謂多滋多味,菜系林立,風味各異,川幫、廣幫、閩幫、徽幫、本幫……應有盡有;西菜、俄菜、日本菜、印度菜……數不勝數。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