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要旨藥方考注

傷寒要旨藥方考注
定價:96
NT $ 84
 

內容簡介

《傷寒要旨藥方》二卷,南宋李檉撰。其上卷為《傷寒藥方》,從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定之《傷寒論》抄錄方劑107首,另加白園子一首(非《傷寒論》原有),計有108首方。下卷為《傷寒要旨》,從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定之《傷寒論》六經病中選錄條文172條,從“可”與“不可”中選錄10條。

《傷寒要旨藥方》二卷,南宋李檉撰,初刻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書藏國家圖書館。李檉以北宋校正醫書局定之《傷寒論》為底本,從中選取癥候條文172條,是為《傷寒要旨》;作者審視方與證之關系,創制以方類證、依證用方之原則撰寫全書。如此結構,誠如作者所言,“人能輟暇熟記之,治傷寒如反掌耳”此書對中醫臨證頗有參考價值。
 

目錄

《傷寒藥方》序
《傷寒藥方》卷上
〔12〕桂枝湯第一
〔43〕桂枝加厚樸杏仁湯第二
〔20〕桂枝加附子湯第三
〔21〕桂枝去芍藥湯第四
〔22〕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第五
〔23〕桂枝麻黃各半湯第六
〔25〕桂枝二麻黃一湯第七
〔27〕桂枝二越婢一湯第八
〔28〕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第九
〔279〕桂枝加芍藥湯第十
〔279〕桂枝加大黃湯第十一
〔29〕甘草干姜湯第十二
〔31〕葛根湯第十三
〔33〕葛根加半夏湯第十四
〔34〕葛根黃連黃芩湯第十五
〔35〕麻黃湯第十六
〔38〕大青龍湯第十七
〔40〕小青龍湯第十八
〔61〕干姜附子湯第十九
〔62〕新加湯第二十
〔63〕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第二十一
〔26〕白虎加人參湯第二十二
〔64〕桂枝甘草湯第二十三
〔65〕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第二十四
〔66〕厚樸半夏生姜人參湯第二十五
〔67〕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第二十六
〔68〕芍藥甘草附子湯第二十七
〔69〕茯苓四逆湯第二十八
〔71〕五苓散第二十九
〔73〕茯苓甘草湯第三十
〔223〕豬苓湯第三十一
〔76〕梔子豉湯第三十二
〔76〕梔子甘草豉湯第三十三
〔76〕梔子生姜豉湯第三十四
〔80〕梔子干姜湯第三十五
〔79〕梔子厚樸湯第三十六
〔316〕真武湯第三十七
〔88〕禹餘糧圓第三十八 本方闕
〔29〕四逆湯第三十九
〔96〕小柴胡湯第四十
〔103〕大柴胡湯第四十一
〔100〕小建中湯第四十二
〔104〕柴胡加芒硝湯第四十三
〔107〕柴胡加龍骨牡礪湯第四十四
〔112〕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礪龍骨救逆湯第四十五
〔117〕桂枝加桂湯第四十六
〔118〕桂枝甘草龍骨牡礪湯第四十七
〔106〕桃核承氣湯第四十八
〔124〕抵當湯第四十九
〔126〕抵當圓第五十
〔131〕大陷胸圓第五十一
〔134〕大陷胸湯第五十二
〔138〕小陷胸湯第五十三
〔141〕文蛤散第五十四
〔146〕柴胡桂枝湯第五十五
〔147〕柴胡桂枝干姜湯第五十六
〔152〕十棗湯第五十七
〔149〕半夏瀉心湯第五十八
〔154〕大黃黃連瀉心湯第五十九
〔155〕附子瀉心湯第六十
〔157〕生姜瀉心湯第六十一
〔158〕甘草瀉心湯第六十二
〔159〕赤石脂禹餘糧湯第六十三
〔161〕旋復代赭湯第六十四
〔163〕桂人參湯第六十五
〔166〕瓜蒂散第六十六
〔176〕白虎湯第六十七
〔172〕黃芩湯第六十八
〔174〕桂枝附子湯第六十九
〔174〕去桂加白術湯第七十 別本無
〔175〕甘草附子湯第七十一
〔177〕炙甘草湯第七十二
〔208〕大承氣湯第七十三
〔208〕小承氣湯第七十四
〔207〕調胃承氣湯第七十五
〔236〕茵陳蒿湯第七十六
〔378〕吳茱萸湯第七十七
〔247〕麻子仁圓第七十八
〔261〕梔子檗皮湯第七十九
〔262〕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第八十
〔301〕麻黃細辛附子湯第八十一
〔302〕麻黃附子甘草湯第八十二
〔303〕黃連阿膠湯第八十三
〔304〕附子湯第八十四
〔306〕桃花湯第八十五
〔310〕豬膚湯第八十六
〔311〕炙甘草湯第八十七
〔312〕苦酒湯第八十八
〔313〕半夏湯第八十九
〔314〕白通湯第九十
〔315〕白通豬膽湯第九十一
〔317〕通脈四逆湯第九十二
〔318〕四逆散第九十三
〔338〕烏梅圓第九十四
〔351〕當歸四逆湯第九十五
〔352〕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第九十六
〔357〕麻黃升麻湯第九十七
〔359〕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第九十八
〔371〕白頭翁湯第九十九
〔385〕四逆加人參湯第一百
〔386〕理中圓作湯加減法見本方第一百一
〔390〕通脈四逆加豬膽湯第一百二
〔392〕燒散第一百三
〔393〕枳實梔子湯第一百四
〔395〕牡礪澤瀉散第一百五
〔397〕竹葉石膏湯第一百六
〔233〕蜜煎第一百七
白圓子第一百八
(已上方計一百八道)
《傷寒要旨藥方》目錄
《傷寒要旨》卷下
黃丕烈跋語三則
後記
中華再造善本《傷寒要旨藥方》書影
國家圖書館藏《傷寒要旨藥方》書影
 

傷寒病有定證,治有定法,如響應聲,毫發無差。其病不過三陰三陽與夫並合之證,其治不過汗吐下;其他雜證,皆誤醫所致,亦有治法。世人不法仲景,妄作常病治之,十失八九。人命何辜,深可痛惜?仲景論,妙通造化,證治明白,其用心詳細,唯恐後學之審,故其書詳悉,不免重復,然皆有至理。予慮學者開卷之初,未易得其端緒,遂以仲景《論》所用藥方凡一百四道,每方為一門,凡證之用此方者悉列于左,于本《論》無一字遺落。世之明醫,固不假此,或所未嫻,而命醫之際,醫謂合用某藥,即檢其方一門遍讀之,與此相合則無疑矣。苟無此證而服之,必致害入,謹勿妄投也。此書不滿萬言,人能輟暇熟記之,治傷寒如反掌耳。仰事俯育,大不可闕此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