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術、勢。法︰健全法制︰勢︰君主的威勢;術︰駕御群臣,推行法令的策略與手段。法、術、勢合而為一的東方政治家(全彩典藏圖本)。
法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主要學派。“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家主張法、術、勢的結合法,指法律制度;術。指君王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勢,指君王的權勢。
為達此目的,法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為後來秦朝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我國各個朝代基本上都沿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由此可見法家學說對我國政治體制及法律制度的影響。
目錄
序
法家起源
『法家』的由來
禮崩樂壞的時代
禮治遭沖擊\井田制的圮塌\八佾舞于庭\周桓王中箭受辱
法治思想的萌生
一切斷于法\變法強國\君主專制
法家先驅管仲
管鮑之交、匹夫有善可得而舉\參其國伍其鄙\與民分貨\寓兵于農二代霸業\《管子》
子產『鑄刑書』
貴族的叛逆\作封洫、作丘賦\鑄刑書\不毀鄉校
鄧析造『竹刑』
不法先王的人\私造竹刑\最早的律師
法家其它啟蒙人物
百里奚的改良\趙盾的新法典\士會之法
早期的執法者
法不徇私、自判死刑\穰苴依斬莊賈
戰國前期法家
法家的產生和成熟
法家與晉文化
法家的搖籃/晉文化的特點\西河之學
『百家爭鳴』的形成
教育重心的轉變\稷下學宮\養士之風
法家鼻祖李悝
從儒家分裂出來的法家\奪淫民之祿\盡地力之教\平糴法\常備武卒制\《法經》
法家理論的實踐者吳起
對法的執著\西河踐法\喋血楚國
其它法家
西門豹治鄴\剛正的即墨大夫\琴諫齊王的鄒忌
戰國後期法家
法家商鞅的『法』
衛鞅崇法\與秦孝公的三次談話\舌戰甘龍、兩次變法、南門立木\受封于商\秦法不廢
法家慎到的『勢』
由道八法\尊君與尚法\慎到的尚法觀點和主張\提倡重勢、無為而治
法家申不害的『術』
申不害相韓\以術馭人\重賞罰明法治
隆禮重法的荀況
稷下學宮的祭酒\天人相分\性本惡\苟子的禮\苟子的法家思想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
口吃的韓國公子\不法常可\人性好利/一統三家\法家政策
法家的思想體系
哲學理論/思想持征、政冶主張/治國方略/思想局限
秦代法家
法家帝王秦始皇
鐵血君王\法家思想的形成\古今第一人/崇尚黑色\功過評說
秦朝的中央集權
皇帝獨裁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統一經濟生活
秦朝的法律
法家的立法思想\法律形式\刑罰的種類
秦朝的文化專制
文化的差異\成陽酒宴之爭、盧生之禍
法家思想最完全的執行者李斯
老鼠哲理\諫逐客書\法佐秦朝\督責之術\上蔡悲風
漢代法家
黃老之學
黃老之學的由來/《黃帝四經》
漢初黃老之學的法家思想
德刑相濟\明具法令\約法安民\刑罰輕薄
獨尊儒術與外儒內法
『獨尊儒術』的提出\法家的治理之術
漢代的法治
約法三章\剛直不阿的執法\人才的選拔\重農輕商
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爭斗
白馬盟誓\清君側\推恩令
晁錯的法家思想
晁錯明申商\教太子學『術』\以法理參政\《削藩策》
桑弘羊與鹽鐵會議
財政的集權\鹽鐵之爭
漢代的執法者
漢文帝殺舅\不許購買『殺人權』\硬脖子縣令
魏晉南北朝法家
好法貴刑的曹操
亂世英雄\重刑嚴法\提倡農戰\廣納人才
法家思想的偉大實踐者諸葛亮
自比管仲樂毅/以法治蜀/以法治軍\任人唯賢\勸務農桑
北魏孝文帝改革
向往文明、遷都洛陽\改革措施
魏晉執法者
李通法不偏私\滿寵不阿大將軍
唐宋法家
一代女皇武則天
女皇之路\通文史多權謀\法家的治國方略
王叔文的『永貞革新』
宮市之痛\革新集團的革新\革新的遺憾
執法如山的包拯
範仲淹的慶歷新政
時代呼喚改革\先天下之憂而憂\慶歷新政
王安石變法
志在變法圖強\變法內容\祖宗不足法
唐宋執法者
對仇敵也公允\牛僧孺依法斷案\趙�彈劾宰相
明清法家
明清法家思想傳承
清官海瑞
封建末期的改革家張居正
直上勁頭竿/一條鞭法\『奪情』事件
師夷以制夷
九州島風雷\《海國圖志》
戊戌變法
變法前奏\變法思想\百日維新
法家起源
『法家』的由來
禮崩樂壞的時代
禮治遭沖擊\井田制的圮塌\八佾舞于庭\周桓王中箭受辱
法治思想的萌生
一切斷于法\變法強國\君主專制
法家先驅管仲
管鮑之交、匹夫有善可得而舉\參其國伍其鄙\與民分貨\寓兵于農二代霸業\《管子》
子產『鑄刑書』
貴族的叛逆\作封洫、作丘賦\鑄刑書\不毀鄉校
鄧析造『竹刑』
不法先王的人\私造竹刑\最早的律師
法家其它啟蒙人物
百里奚的改良\趙盾的新法典\士會之法
早期的執法者
法不徇私、自判死刑\穰苴依斬莊賈
戰國前期法家
法家的產生和成熟
法家與晉文化
法家的搖籃/晉文化的特點\西河之學
『百家爭鳴』的形成
教育重心的轉變\稷下學宮\養士之風
法家鼻祖李悝
從儒家分裂出來的法家\奪淫民之祿\盡地力之教\平糴法\常備武卒制\《法經》
法家理論的實踐者吳起
對法的執著\西河踐法\喋血楚國
其它法家
西門豹治鄴\剛正的即墨大夫\琴諫齊王的鄒忌
戰國後期法家
法家商鞅的『法』
衛鞅崇法\與秦孝公的三次談話\舌戰甘龍、兩次變法、南門立木\受封于商\秦法不廢
法家慎到的『勢』
由道八法\尊君與尚法\慎到的尚法觀點和主張\提倡重勢、無為而治
法家申不害的『術』
申不害相韓\以術馭人\重賞罰明法治
隆禮重法的荀況
稷下學宮的祭酒\天人相分\性本惡\苟子的禮\苟子的法家思想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
口吃的韓國公子\不法常可\人性好利/一統三家\法家政策
法家的思想體系
哲學理論/思想持征、政冶主張/治國方略/思想局限
秦代法家
法家帝王秦始皇
鐵血君王\法家思想的形成\古今第一人/崇尚黑色\功過評說
秦朝的中央集權
皇帝獨裁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統一經濟生活
秦朝的法律
法家的立法思想\法律形式\刑罰的種類
秦朝的文化專制
文化的差異\成陽酒宴之爭、盧生之禍
法家思想最完全的執行者李斯
老鼠哲理\諫逐客書\法佐秦朝\督責之術\上蔡悲風
漢代法家
黃老之學
黃老之學的由來/《黃帝四經》
漢初黃老之學的法家思想
德刑相濟\明具法令\約法安民\刑罰輕薄
獨尊儒術與外儒內法
『獨尊儒術』的提出\法家的治理之術
漢代的法治
約法三章\剛直不阿的執法\人才的選拔\重農輕商
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爭斗
白馬盟誓\清君側\推恩令
晁錯的法家思想
晁錯明申商\教太子學『術』\以法理參政\《削藩策》
桑弘羊與鹽鐵會議
財政的集權\鹽鐵之爭
漢代的執法者
漢文帝殺舅\不許購買『殺人權』\硬脖子縣令
魏晉南北朝法家
好法貴刑的曹操
亂世英雄\重刑嚴法\提倡農戰\廣納人才
法家思想的偉大實踐者諸葛亮
自比管仲樂毅/以法治蜀/以法治軍\任人唯賢\勸務農桑
北魏孝文帝改革
向往文明、遷都洛陽\改革措施
魏晉執法者
李通法不偏私\滿寵不阿大將軍
唐宋法家
一代女皇武則天
女皇之路\通文史多權謀\法家的治國方略
王叔文的『永貞革新』
宮市之痛\革新集團的革新\革新的遺憾
執法如山的包拯
範仲淹的慶歷新政
時代呼喚改革\先天下之憂而憂\慶歷新政
王安石變法
志在變法圖強\變法內容\祖宗不足法
唐宋執法者
對仇敵也公允\牛僧孺依法斷案\趙�彈劾宰相
明清法家
明清法家思想傳承
清官海瑞
封建末期的改革家張居正
直上勁頭竿/一條鞭法\『奪情』事件
師夷以制夷
九州島風雷\《海國圖志》
戊戌變法
變法前奏\變法思想\百日維新
序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法”的解釋是︰公平如水,執行刑罰。法家即 體現了“法”的這一特點。法家是戰國時期一重要思想學派,以法治為思想核心, 追求法、術、勢的統
,以嚴刑峻法為主要執法手段。法家對于法律的起源、五質、作用有深刻的認識,對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發展、國家機構、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境的關系,以及與人口、人性的關系等諸多問題都有卓有成效的研究,並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這套理論為後來建立中央集權國家提供了有效的支撐。法家在先秦諸子百家中思想弘厚,影響深遠。
西周末年,奴隸制崩潰,封建制興起,社會急遽變革,法家應運而生;戰國時代,風起雲涌,各種勢力競相角逐,法家適應時代之需求,臻至興盛。秦國推重法家變法理論,並強力實施,國力日盛,于戰國七雄中枝獨秀,終究憑借實力結束紛爭,統一四海。又再借法家思想創立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杈國家,將法家思想推至頂峰。秦以後,雖然在形式上法家不復存在,但歷朝幾平都延續了法家思想,將其作為治國和改革的理論實踐工具。
自古以來,人性或善或惡,一直爭議不休。法家主張性惡論,此觀點旗幟鮮明,毫不隱晦。認為人性生來即“好利惡害”、“就利避害”,因此,必須以嚴刑重罰來抑制惡性,治理國家。儒家對此反應激烈,詆毀其嚴酷刑法,抨擊秦朝以其理論建立的暴政,將法家視為邪教。因儒家在歷代所居的正統地位,法家的邪教惡名幾乎成了人們的共識。
在法家思想體系中,歷史進化論是其理論的基本支點。法家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承認天命的主宰,對新興的社會制度和新興的地主階級持肯定態度。他們不是回眸過去,而是著眼未來,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社會制度和法律也要隨之進步,絕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復古倒退。法家商鞅明確指出要“不法古,不循今”,認為“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法家集大成者韓非更提出了“時移而治不易者亂”的觀點,認為世上無長久通行的基本法則,法律應相機而定,相時而變,相情而行。法家的歷史進化論成為歷代改革的思想武器,推動了社會不斷進步。
法家重視法律的作用,正如司馬遷所言,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不斷于法”。法家認為法律能夠“定分止爭”,即明確物的所有權。法家慎到曾非常形象地比喻道︰“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于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兔子的所有權一經確定,人們便就不再相爭,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一理論有力地支持了以法治國的方略。法家認為法律還能“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使施暴違法者感到恐懼。雖然法家提倡君主專制,但他們在治國中的法律思想,還是開創了古代以法治國的先河。
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逐步由人治走向法制,不斷廢除舊事物,創造新世界。歷史上,法家的理論和實踐留給我們了寶貴的財富。本書比較系統地敘述了法家的發展歷史和思想脈絡,以及法家著名人物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活動,相信對于今天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當有所裨益。
作者謹識
戊子年六月于南山石屋
西周末年,奴隸制崩潰,封建制興起,社會急遽變革,法家應運而生;戰國時代,風起雲涌,各種勢力競相角逐,法家適應時代之需求,臻至興盛。秦國推重法家變法理論,並強力實施,國力日盛,于戰國七雄中枝獨秀,終究憑借實力結束紛爭,統一四海。又再借法家思想創立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杈國家,將法家思想推至頂峰。秦以後,雖然在形式上法家不復存在,但歷朝幾平都延續了法家思想,將其作為治國和改革的理論實踐工具。
自古以來,人性或善或惡,一直爭議不休。法家主張性惡論,此觀點旗幟鮮明,毫不隱晦。認為人性生來即“好利惡害”、“就利避害”,因此,必須以嚴刑重罰來抑制惡性,治理國家。儒家對此反應激烈,詆毀其嚴酷刑法,抨擊秦朝以其理論建立的暴政,將法家視為邪教。因儒家在歷代所居的正統地位,法家的邪教惡名幾乎成了人們的共識。
在法家思想體系中,歷史進化論是其理論的基本支點。法家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承認天命的主宰,對新興的社會制度和新興的地主階級持肯定態度。他們不是回眸過去,而是著眼未來,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社會制度和法律也要隨之進步,絕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復古倒退。法家商鞅明確指出要“不法古,不循今”,認為“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法家集大成者韓非更提出了“時移而治不易者亂”的觀點,認為世上無長久通行的基本法則,法律應相機而定,相時而變,相情而行。法家的歷史進化論成為歷代改革的思想武器,推動了社會不斷進步。
法家重視法律的作用,正如司馬遷所言,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不斷于法”。法家認為法律能夠“定分止爭”,即明確物的所有權。法家慎到曾非常形象地比喻道︰“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于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兔子的所有權一經確定,人們便就不再相爭,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一理論有力地支持了以法治國的方略。法家認為法律還能“興功懼暴”,即鼓勵人們立戰功,使施暴違法者感到恐懼。雖然法家提倡君主專制,但他們在治國中的法律思想,還是開創了古代以法治國的先河。
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逐步由人治走向法制,不斷廢除舊事物,創造新世界。歷史上,法家的理論和實踐留給我們了寶貴的財富。本書比較系統地敘述了法家的發展歷史和思想脈絡,以及法家著名人物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活動,相信對于今天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當有所裨益。
作者謹識
戊子年六月于南山石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