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怎樣的力量:兼論歐洲一體化對世界多極化的影響

歐盟是怎樣的力量:兼論歐洲一體化對世界多極化的影響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周弘/主/編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70619X
  • ISBN13:9787509706190
  • 裝訂:212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歐盟是「經濟的巨人、政治的矮子、軍事的侏儒」嗎?歐盟作為世界特殊的「一極」,其經濟力量何異於其他經濟體?它是如何治理的?它具有怎樣的自我意識和世界觀念?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力和世界地位並如何維護之?在當今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下,中歐關系又走向何方?

本書既回顧歷史,又解讀現實,匯集國內歐洲問題權威專家的論文,試圖從歐盟的經濟力、世界影響力和地位、運行規則、意識文化、中歐關系等角度向讀者全方位展示歐盟這一獨特的有機體。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如何看待歐盟的經濟力量
第一節 歐盟的經濟力量
第二節 歐洲一體化的三次歷史性飛躍
第三節 歐元的世界地位與歐元競爭力
第二章 歐盟是怎樣治理的
第一節 歐盟法與歐盟整體力量的形成
第二節 歐盟的運行體制與機制
第三節 世界多極化條件下的歐盟治理
第三章 歐盟的自我意識與世界觀念
第一節 歐盟的自我認識——歐洲認同
第二節 後冷戰時代歐洲的世界觀念
第三節 歐洲的「價值觀外交」
第四章 歐盟軍事力量和民事力量
第一節 歐盟軍事力量的發展
第二節 歐盟的「民事力量」及其運行方式
第三節 歐盟對外政策工具中「硬力量」與「軟力量」的結合
第五章 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歐盟
第一節 重新認識全球化
第二節 全球化與多極化
第三節 全球化與歐洲一體化
第四節 歐洲一體化改變了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格局
第六章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歐關系
第一節 歐盟對華戰略關系
第二節 中歐關系現狀
第三節 全球化條件下的中歐關系
英文摘要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幾年前,在俞可平教授的主持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關於全球化的著述(即《全球化譯叢》),將國內有關全球化的討論推向了一個高潮。現在,「全球化」成了解釋許多新現象的萬用鑰匙,不論是對這一概念的認可,還是對這一概念的質疑,都只是加速了這一概念的傳播,而無法阻止「全球化現象」對於當今各行各業的滲透。

恰如保羅·赫斯特等人在《質疑全球化》一書中所說,使用「全球化」一詞的觀點千差萬別,甚至對於目前這輪全球化的始發時間都存在着相當大的爭議。但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在世界經濟領域里的確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例如:

·世界市場快速擴大、貿易量日益增長;

·各工業國國內的相互穩定均衡的要素開始出現裂痕;

·主權國家內的市場管制、外匯管制、公共政策根據世界市場帶來的壓力而進行調整,結果又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國際化;

·世界經濟開始出現了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的信息化,發展中國家快速的工業化,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入世界市場;

·生產方式開始出現了「由多國企業、結構不那麼嚴密的公司以及異軍突起的小公司組成的更加復雜的世界轉變」。

上述變化深刻地改變着世界力量的分配與組合,因為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政體因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存在社會構成差異而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上述變化帶來的機遇、壓力和挑戰。

由此又引發了人們對於世界發展走向的三種主要的理性和邏輯的思考。

第一,經濟全球化是否將成為其他領域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或動力,因為經濟基礎最終會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將成為世界發展的主要力量,決定着生產的組織方式和社會管理方式。

第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力是世界資本的力量,而這些力量所造成的危害和沖擊終將迫使各個國家或政體分別采取新的保護性治理措施。這些措施對內主張融合,對外立足擴大影響,結果將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對全球化的分解。在這些努力中最為突出的實例就是已經在坎坷的道路上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歐洲一體化運動。

第三,以歐洲一體化為主要標志的區域化運動正方興未艾,在世界其他地區還有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南方共同體、南美共同體、東南亞國家聯盟、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獨聯體經濟聯盟、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等等形形色色的區域化組織運動。它們的運動形式和幅度都有不同,它們是否可能成為多極化世界的基礎?全球化時代的多極化包括哪些特性和內涵?分析歐洲一體化運動和歐洲區域化組織——歐洲聯盟——有助於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舒曼宣布了在當時可謂驚世駭俗的「舒曼計划」:飽受第二次世界大戰蹂躪的法國在盟軍贏得戰爭勝利僅五年后,就計划把自己的重工業(煤鋼工業)與世仇德國的煤鋼工業置於一個共同的超國家的權威機構控制之下,法德兩國的政府無權干涉這個權威機構的決策和管理。舒曼說,由於法德兩國將共同享有戰爭物資,這兩個國家之間未來發生戰爭的可能將「不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質上是不可能的」。經過歷時數月的細節談判和磋商,1951年4月,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簽署了《巴黎條約》,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