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資本家打造資本主義︰後共產主義中歐的階級形成和精英斗爭

無須資本家打造資本主義︰後共產主義中歐的階級形成和精英斗爭
定價:294
NT $ 256
 

內容簡介

本書提供了一種向資本主義轉型的新理論。通過講述資本主義如何在資本家缺席的後共產主義中歐被打造的故事,它引導我們更為深刻地理解了現代資本主義起源的問題。

本書通過深入研究,深刻描繪了由中歐前共產黨技術專家以及異議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體制廢墟上構件的資本主義的顯著特征。

這是由三位美國社會學家作出的開創性研究,它主要研究了匈牙利、波蘭和捷克共和國從國家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型的問題。

吉爾‧伊亞爾(Gil Eyal)目前是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他的代表作還有《後共產主義精英的起源︰從布拉格之春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解體》(2003),以及《東方的覺醒︰阿拉伯事務中的專家意見和以色列國》(2006)。
 

目錄

中文版序言
致謝
導言
第一章 20世紀中歐社會結構變遷中的階級與精英
第二章 第二代文化資產者︰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型中的中歐知識分子
第三章 後共產主義權力精英的意識形態
第四章 後共產主義的管理主義——關于新有產階級形成的理論爭論和社會斗爭
第五章 結論︰後共產主義中歐階級形成的競爭格局
附錄Ⅰ 數據來源︰1989年後東歐的社會分層
附錄Ⅱ 精英總體的“總清單”
附錄Ⅲ 匈牙利社會研究中心制作的數據集
附錄Ⅳ 論反諷︰新古典社會學引論
術語索引
人名索引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在1996年秋到1997年早春這段時間里,我們完成了《無須資本家打造資本主義》一書的初稿。書中的分析建立在1993年收集的數據的基礎上,而這本書則在1998年正式出版。該書的中文版將在2008年問世,與英文版出版正好間隔了10年,而與為該研究所做的數據收集相比,則問隔了大約15年的時間。重訪該書的主要假設,探索哪些假設依然有效,哪些需要重新思考,正當其時。

我們當時在本書中做的最重要假設是︰從社會主義導向資本主義的軌跡是多重的。

一 走出共產體制的三種軌跡

在1996年的時候,在我們看來,市場經濟在中國的出現是“自下而上”的。中國的改革開始于農村和農業部門,伴隨著集體制的解體和家庭企業的重建。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市場改革才開始影響城市(工業部門和第三產業),而且一般說來,它只是為小私營企業開放了新的空間,並沒有將當時的國有企業私有化。即使在各種經濟開發區(new economic zones),情況也是如此。多年以來,這些地帶主要吸引相對較小的外國投資者(往往是海外華人和華僑)來開辦工廠企業。直到1996年,在中國市場經濟的建設中,大型跨國公司仍然不是主要的參與者。

在歐洲的其他前社會主義國家中,資本主義的建設是“自上而下”的。蘇聯及其衛星國向資本主義的轉變,起步于國有企業的私有化。但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正如我們聲稱的那樣,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形式。在某些國家,尤其是在俄羅斯,私有化的主要機制是管理層收購(MBO),其結果往往是,前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甚至偶爾包括一些前共產黨官員)成為新的產權所有者。我們將這種類型稱為“只產生了資本家階級而沒造就資本主義體制”。因為至少在早期階段,亦即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這種類型中,產權的轉變要遠遠快于市場制度的形成。例如在俄羅斯,雖然一個新的資本家階級幾乎立刻就得以形成(甚至前總理都成了億萬富翁),但物物交換仍然是一種重要的交易形式。一些人將這種形式稱為“政治資本主義”,或者“新承襲制資本主義”(neo-patrimonial capitalism)。

在其他國家,尤其是在中歐的捷克、匈牙利或波蘭,經濟制度的變遷要快得多,並且提供了一套與新自由主義觀點更加契合的資本主義制度;但在這些國家里,產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在沒有成為私人所有者的情況下,管理人員仍然掌握著決策權。我們將這一體制稱為“沒有資本家的資本主義的形成”,它主要指涉的是本土“大資產階級”的出現相對緩慢。雖然在1993年的時候,在中歐已經出現了私有化,但就其本身而言,國有企業的私有化主要是由外國投資者完成的。外國的直接投資,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引導著轉型的過程。有人也許會將中歐的這種“道路”視為“來自外部”的資本主義建設,在一片爭議聲中,這一地區變得比它的新自由主義老板還要新自由主義。

我們關于多重軌跡(multiple trajectories)的理論並沒有暗示說,這些國家中的某一個,在未來有可能不發展成資本主義。它們都正在朝資本主義邁進。我們所聲稱的僅僅是,對于從社會主義廢墟中出現哪種資本主義類型而言,它們從社會主義中退出的軌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也許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勾勒出的研究議程叫做“比較資本主義”(comparalive capitalisms)。從資本主義在未來很可能消失這一點出發,古典社會學關于資本主義的觀點,要麼是批判性的,要麼是肯定性的。由于我們相信,隨著實際存在的社會主義(actually existing socialisms)的瓦解,對我們來說,非資本主義體制未來的可能遠景已不可得,因此我們提出了“新古典社會學”(neo-classical sociology),將其作為保持批判理論傳統的新方法︰通過證明多重組織是可信的,它展示了,任何一種特定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組織都只具備暫時的特征(temporariness)。新古典社會學的比較資本主義研究,避免對資本主義出現的各種形式做出價值判斷。

雖然新古典經濟學對資本主義應該如何運轉提供了明確的理論,並由此可以辨別出資本主義有效運轉所需要的唯一合適的制度安排,但新古典社會學與新古典經濟學有著根本的不同。關于各種資本主義的軌跡,新古典社會學提供了一種反諷性的觀點,並且更多地按照換位的思想來看待這些差異。毫無疑問的是,在最初的20年里,中國在管理轉型方面付出了最小的社會成本,但卻付出了巨大的政治成本,它的經濟增長不曾間斷,但民主進程卻進步不大。俄羅斯雖然在轉型期間經歷了最為深重和最為持久的經濟危機,但它仍然對全球化的力量保持了更多的自主性.因此,我們並不太情願將俄羅斯的模式——亦即“只產生了資本家階級而沒造就資本主義體制”、新承襲主義(neo-patrimonialism)——視為“錯誤的”轉型軌跡。而且實際上,俄羅斯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雖然從社會政治制度的角度來看,它還沒有達到自由民主社會的北大西洋模式的標準。讓我通過下面的表格,來簡要概括一下“後共產主義資本主義三個世界”的特征。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