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什麼是復雜性?莫蘭在本書中提出︰復雜的東兩不能被概括為一個主導詞,不能被歸結為一條定律,不能被化歸為一個簡單的觀念;復雜性是不能用簡單的方式來加以定義並取代簡單性的東西。復雜性是一個提出問題的詞語,而不是一個提現成答案的詞語,它表明了世界向我們提出的挑戰。復雜性思想不能使我們避免和消除這個挑戰,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迎接它,甚至駕馭它。

埃德加‧莫蘭,1921年出生于巴黎,優太裔。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政治評論家。當前國際上蓬勃展開的復雜性研究思潮的開拓者,“復雜性範式”的著名提出者。1950年莫蘭進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1970年任高級研究員,1973—1989年任該中心所屬的“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現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一、盲目的智能
覺悟
認識的組織的問題
知識的病理學︰盲目的智能
復雜性思想的必要性
二、復雜性的構想和宗旨
印度一美洲
系統論
開放的系統
信息/組織
組織
自組織
復雜性
主體和對象
認識論的協調性和開放性
新科學
為了科學的統一
整合被經典科學驅逐的實存
超越經典的不相容的選擇
範式的轉折點
三、復雜性範式
簡單性範式
宇宙中的有序性和無序性
自組織
自主性
復雜性和完備性
理性、合理性、合理化
宏大概念的必要性
三個原則
整體處于部分中,部分處于整體中
走向復雜性
四、復雜性和行動
行動也是個博弈
脫離我們意圖的行動
非機械的機器
準備對付意外之事
五、復雜性和企業
三種因果性
從自組織到自主的—依賴環境的—組織
隨同無序性生活和處理問題
策略、程序、組織
互補的和對立的關系
需要真誠的團結共生精神
六、復雜性的認識論
誤解
談談科學
對復雜性的探索
科學的發展
噪聲和信息
信息和認識
範式和意識形態
科學和哲學
科學和社會
科學和心理學
能力與極限
一個不掩蓋自己的作者
概念的遷移
理性
 

本書作者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是法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政治評論家。他1921年生于巴黎,是猶太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流亡的情況下進人法國圖盧茲大學學習,獲得過史地和法學兩個專業的文憑。同時加人法國共產黨,積極投入法國抵抗德國法西斯佔領的運動。戰後,由于他反對斯大林主義路線被法共開除,此後工直作為法國著名的無黨派左翼知識分子活動。他在1950年進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相當于法國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從1970年起擔任高級研究員,1973—1989年任該中心所屬的“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現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榮譽研究員。

莫蘭著作甚豐,在法國影響很大。他的研究成果最初是社會學和人類學方面的,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他受到在西方興起的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以及自組織理論等思潮的洗禮,興趣中心轉人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領域。從1977年起他發表巨著《方法》,最終在 04年以六卷完成。因此莫蘭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他提出的“復雜性方法”、“復雜性思想”或“復雜性範式”。莫蘭是在他1973年發表的《迷失的範式︰人性研究》一書中首先提出“復雜性範式”的概念的,並號召人類進行思維方式上的新革命。1979年比利時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高津也提出了“復雜性科學”的口號,在世界上引起很大反響。1984年美國的聖菲研究所成立,它接過了“復雜性科學”的口號作為自己研究所活動的旗幟。聖菲研究所由三位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領頭,又有眾多美國各學科第一流的精英學者參與,還得到美國公私財政機構的大力資助,自然是實力雄厚,成果豐碩,更加有力地推動了全球範圍的復雜性研究潮流的展開。應當說在世紀之交蓬勃開展的復雜性研究思潮的這三個佔主導地位的學說內容既是相通的,又是互有區別的。普利高津的“復雜性科學”作為一種超越經典科學的科學方法論的新視域.實質上就是普利高津提出的用以代替“存在的物理學”的“演化的物理學”。聖菲研究所的“復雜性科學”具體來說就是它創立的“復雜適應系統理論”。該理論自然也具有跨學科的方法論的性質,但其外延更狹而內涵更深,主要探討世界上生物層次以上的高級的復雜系統能動地適應環境的自組織演變的內在機制。莫蘭的復雜性思想作為新興的復雜性研究思潮的先鋒也具有它自己的特色。莫蘭的科學實踐首先致力于用復雜性的方式建立全面的、整體的人類學,以後經過涉獵物理學、生物學等科學領域進展到探討一般的科學研究的復雜性方法。因此他的復雜性理論涉及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莫蘭在他的著作中闡述過復雜性的多方面的內涵。本書提供了莫蘭的復雜性思想的概論,其珍貴之處在于相比于篇幅巨大的《方法》六卷,閱讀此書是掌握莫蘭復雜性思想的捷徑。莫蘭在本書中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地勾勒了自己思想的基本輪廓,而又沒有遺露其思想的基本要點。下面我想撮述一下莫蘭復雜性思想的核心內容,以便讀者在閱讀本書時更好地把握要領。

莫蘭復雜性方法的產生首先源于對當時科學所使用的研究人的方法的不滿︰或者是文化主義的,只從社會文化方面研究人;或者是生物學主義的,只從自然生物方面研究人︰這些研究對人性的認識都只得到片面的結果.因為人是自然和文化的合金。在這一方面,復雜性與被研究事物的多維度、多樣性、多因素、多基源、多中心或多元決定論有關,它引起在認識方法上的多視角、多原理、多觀點。這正如莫蘭在本書中所說的︰復雜的東西不能被概括為一個主導詞,不能被歸結為一條定律,不能被化歸為一個簡單的觀念。總之,復雜對象的本質不能用單一的觀念概括。但是復雜性認識在看到了對象的多樣性因素之後,還要求看到對象的統一性因素,即把對象看成是多樣性與統一性的統一。因此莫蘭這樣地批判了經典科學的簡單化認識方法的兩個極端︰一是化簡,即把復雜的事物還原為簡單的事物,如把人類學問題還原為生物學問題來處理,把生物學問題還原為物理一化學問題來處理;二是割裂,即如果確定了認識對象的不同層次或方面的性質,就使它們截然分割,不相連屬,如使人類學問題、生物學問題、物理一化學問題彼此隔絕、不相影響。而莫蘭在他的《方法》一書中展示了科學體系中的物理學、生物學和人類社會學這三個部門的既相區別又相貫通。具體的做法是他論證了這些不同學科的原理局部地互為基礎︰一方面看到在物理組織中已經存在的能動組織(自組織)的原型構成了以後的生物組織、社會組織的形成的胚芽,從而以物理學作為局部的基礎,建立物理學的進人統一知識領域的人口;另一方面又看到人類關于物理學、生物學的基本概念、理論知識是特定歷史時代人類生活所處的社會文化條件的產物(如沒有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產生的觀察/實驗技術的發展以及相應的人的智力發展,不可能提出某些概念、理論來揭示物理的、生物的性質),從而又以社會學作為局部的基礎,建立社會學的進人統一知識領域的人口。莫蘭就是這樣表明了不同的知識原理既是不可彼此化歸的又是互相依賴的。莫蘭還提出“宏大概念”(macro-concept)作為認識復雜對象的方法。宏大概念是由多個不同的基本觀念或原理組成的概念網絡,其中每一個基本觀念或原理揭示對象的一重本質,而這些不同的觀念或原理在說明對象的具體本質中相互補充。這顯然蘊涵著打破學科壁壘、對對象實行跨學科的綜合認識的方法。基于這種視域,莫蘭批評了當前的全球化運動只著眼于經濟的全球化,而無視人類的現實是由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人口、民族、宗教等許多方面組成,它們互約。他指出西方的唯經濟一技術發展的模式在推動世界融合的同時又造成了許多地區之間不可調和的對立和沖突,使人類陷于困境,因此我們應該爭取實行的是一種全方位地考慮到人類整體利益的全球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