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

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李明輝/編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175759X
  • ISBN13:9787561757598
  • 裝訂:平裝 / 27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九篇論文,均涉及儒學傳統,著重探討歷代詮釋者「為何」(why)會如此詮釋這些經典,而不再僅止于探討詮釋者「如何」(how)詮釋各種經典。本書第一與第七、八、九篇論文,主要涉及中西文化之交流,並包含一個跨文化研究的面向;其余五篇則純屬中國傳統學術的範圍。第二、三篇論文是討論《易經》的詮釋問題,第四、五篇論文是討論宋明儒學對先秦經典的詮釋,第六篇論文是從方法論來檢討焦循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

作者簡介︰

李明輝,原籍台灣屏東,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台北市。政治大學哲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其後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恩大學進修,于一九八六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
 

目錄


導言
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
古代中國「語言觀」的一個側面:以《易‧系辭》論「象」為研究基點
言與意的辯證:先秦、漢魏《易經》詮釋的幾種類型
《中庸》、《大學》變成經典的歷程:從性命之書的觀點立論
水月與記籍:理學家如何詮釋經典
焦循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及其方法論問題
明末清初耶穌會士對中國經典的詮釋及其演變
儒家詩學與日據時代的台灣:經典詮釋的脈絡
轉化抑或對話?──李春生所理解的中國經典
名詞及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這套書(共三冊),是在1998年8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這段期間,台灣大學所推動的“中國文化經賓 古夸侍統”研究計劃的部分成果,現在趁著這套書付梓出版之際,我想說萌研究計劃的緣起與目標,以就教于讀者。

“中國文化經典的詮釋傳統”這個研究計劃,是“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整合型研究計劃(2000—2004,教育部門所推動“大學學卡追求卓越發展計劃”之一)之前置性計劃,由台大同仁所推動,參與的學者包括台大文學院與台灣社會科學院專任教師,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以及海內外各大學對于“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這個課題感到興趣的學者。在第一階段兩年的計劃執行期間,我們就自己專業領域進行研究,撰寫論文.共舉辦八次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分別送到台大、中研院、中央大學各學術性輿刊審查發表,再由李明輝、楊儒賓和我依論文主題及性質編輯成為三冊專書。

這個研究計劃的推動,主要是著眼于中國學術史上有其悠久的經典注疏傳統,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從這個學術資源中,我們可以發展寶具有中國文化特質的詮釋學。這種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詮釋學,就其發生程序而言,與西方近代的詮釋學頗有恍惚近似之處︰兩者皆起于詮釋者與經典之間的主體性之“斷裂”,使兩者之間溝通不易,索解無由。但就其本質狀態觀之,則中國詮釋學自有其深具中國特色之面相,值得加以發掘。從中國的經典注疏傳統所見的中國詮釋學,在儒、釋、道各家有其互異之面貌,在文學、史學與哲學經典中亦有其特殊之展現方式。這個研究計劃針對上述中國文化中之經典詮釋學這個學術領域,進行集體研究。現在所出版的這三冊,是研究計劃同仁在1998至2000年期間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從2000年1月開始推動以後,就與“中國文化中的經典詮釋傳統”計劃同仁融為一體,齊頭並進。我們希望隨著研究計劃的執行,陸續將研究成果編為專書,在《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中陸續出版。我們感謝許多海內外朋友和先進,擔任本叢書的編輯顧問與編輯委員。

這個研究計劃課題廣泛,牽涉多方,所謂“道假眾緣”,如果不是眾多前輩和朋友的鼎力支持,這個研究計劃實在難以啟動。“起但是緣,故名緣起”(《華嚴金師子章‧明緣起》第一),關于這個計劃的緣起,我要特別感謝台大陳維昭校長和李嗣涔教務長的鼓勵,他們的支持促成了“中國文化中的經典詮釋傳統”這個研究計劃,也正是在這個計劃的基礎之上,我們繼續擴大規模與研究範圍,而有“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整合型計劃的推動。其次,支持並參與本計劃的海內外學者名單太長,我無法一一列舉致謝,其中台大張亨教授、中央研究院劉述先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漲隆溪教授、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羅格斯(Rutgers)大學涂經詒教授等,從1998年本計劃開始時,就長期參與,提示意見,本計劃同仁都銘感在心。此外,勞思光教授、余英時教授、戴璉璋教授、王靖宇教授、林毓生教授、孫康宜教授,都直接或間接對本計劃同仁多所啟導,我們衷心感謝。

本計劃從1998年1月開始推動以後,同仁所撰寫的論文為早日獲得海內外先進的指教,而投稿刊載于下列期刊或專書︰

1.《台大歷史學報》第24期《中國經典詮釋》專號(1999年12月,台大歷史系出版)。

2.《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9卷第3期《中國經典詮釋》專員(1999年9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出版)。

3.《中國哲學》第22加《經學今詮初編》專刊(2000年6月,北京︰中國哲學編輯部出版)。

4.《台大文史哲學報》第53期《中國經典詮釋》專號(2000年12月,台大文學院出版)。

5.《人文學報》第20、21期合刊《經典詮釋與中國思想史研究》專號(2000年12月,台灣中央大學出版)。

6.Ching-I Tu ed.,Classics and Interpretations:the Hermeneutic Traditions in Chinese Culture(New Brunswick,N.Y.: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0).

計劃同仁的譯文在上述刊物發表後,均經過修訂後才收到《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這套書中,我們特別向上述期刊的編委會及專書編者敬致謝意。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的韓效忠先生和江顯新先生護持中華文化不遺余力,他們發心出版這一套書,支持人文學術,我們十分感謝!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世界諸多文明對話的新世紀,但是,在文明對話之中,只有愈深入自己文化的根源的人,才能與異文化進入深入而有益的互動、對話與調融。“中國文化中的經典詮釋傳統”這個研究計劃的立意,就是希望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思想資源,從中國經典中開發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意識,並且從東亞知識分子長達二千年的讀經解經傳統中,建設具有東亞文化特色的經典詮釋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我們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我們現在所刊印的《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三冊,只是一個小小的起步,《荀子‧勸學》雲:“不積(足圭)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架,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我們希望現在邁開的一小步,能夠成為千里之旅的首途。“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楚辭‧離騷》),前路方遙,綆短汲深,我們誠懇地盼望海內外學界先進的指教。

黃俊杰
序于台大歷史系
2001年8月15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