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勞動分工的基礎,是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貿易向深度和廣度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實現經濟金融化與虛擬化,有效配置經濟資源的關鍵途徑。本書以我國當前信用綜合治理的機制為研究對象,以經濟學相關理論為基本研究方法,以對大量學術成果進行歸納與總結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出了信用綜合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
本書對信用和作用治理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國社會信用與經濟發展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關系問題;采用系統的方法,首次提出了強化政府信用、金融中介信用、保護知識產權和完善信用市場是最為基礎和關鍵的信用綜合治理措施;對信用綜合治理的四個杠桿的應用現狀、所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政府所采取的關鍵治理措施以及未來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與探討。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問題的提出
1.2 基本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第2章 相關文獻評述
2.1 作為道德的信用
2.2 作為能力的信用
2.3 作為貨幣的信用
2.4 作為金融的信用
2.5 作為信息的信用
2.6 作為組織的信用
2.7 信用研究方面所面臨的問題
2.7.1 偏重於實體經濟領域
2.7.2 信用管理理論尚未形成完整體系
2.7.3 關於我國信用治理機制的系統性研究不足
第3章 現代經濟社會中信用概念的發展
3.1 信用的傳統內涵
3.2 虛擬經濟時代的信用特征
3.3 虛擬經濟時代中信用概念的延伸
3.4 信用的本質??經濟要求權
3.5 關於信用內涵的補充說明
第4章 信用治理的經濟學分析
4.1 識別與度量
4.2 風險與定價
4.3 分隔與組合
4.4 自留與轉移
4.5 控制與治理
4.6 效率與公平
第5章 我國的社會信用與經濟發展
5.1 「中國之謎」
5.2 「中國奇跡」的關鍵成功要素
5.2.1 穩健的改革進程
5.2.2 堅持保護國有企業
5.2.3 不斷加大的開放力度
5.2.4 靈活的政策與策略
5.3 信用風險的化解
5.3.1 信用風險的構成
5.3.2 信用風險的化解
5.4 信用問題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5.4.1 經濟安全
5.4.2 經濟效率
5.4.3 社會公平
第6章 信用治理的杠桿體系與我國信用綜合治理
6.1 關於信用綜合治理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6.1.1 系統科學概述
6.1.2 信用綜合治理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6.2 信用治理的杠桿體系
6.2.1 經濟杠桿再認識
6.2.2 政府信用
6.2.3 金融中介機構信用
6.2.4 保護知識產權
6.2.5 完善信用市場
第7章 政府信用治理
第8章 其他信用綜合治理杠
第9章 研究結論及創新
參考文獻
1.1 問題的提出
1.2 基本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第2章 相關文獻評述
2.1 作為道德的信用
2.2 作為能力的信用
2.3 作為貨幣的信用
2.4 作為金融的信用
2.5 作為信息的信用
2.6 作為組織的信用
2.7 信用研究方面所面臨的問題
2.7.1 偏重於實體經濟領域
2.7.2 信用管理理論尚未形成完整體系
2.7.3 關於我國信用治理機制的系統性研究不足
第3章 現代經濟社會中信用概念的發展
3.1 信用的傳統內涵
3.2 虛擬經濟時代的信用特征
3.3 虛擬經濟時代中信用概念的延伸
3.4 信用的本質??經濟要求權
3.5 關於信用內涵的補充說明
第4章 信用治理的經濟學分析
4.1 識別與度量
4.2 風險與定價
4.3 分隔與組合
4.4 自留與轉移
4.5 控制與治理
4.6 效率與公平
第5章 我國的社會信用與經濟發展
5.1 「中國之謎」
5.2 「中國奇跡」的關鍵成功要素
5.2.1 穩健的改革進程
5.2.2 堅持保護國有企業
5.2.3 不斷加大的開放力度
5.2.4 靈活的政策與策略
5.3 信用風險的化解
5.3.1 信用風險的構成
5.3.2 信用風險的化解
5.4 信用問題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5.4.1 經濟安全
5.4.2 經濟效率
5.4.3 社會公平
第6章 信用治理的杠桿體系與我國信用綜合治理
6.1 關於信用綜合治理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6.1.1 系統科學概述
6.1.2 信用綜合治理的系統動力學分析
6.2 信用治理的杠桿體系
6.2.1 經濟杠桿再認識
6.2.2 政府信用
6.2.3 金融中介機構信用
6.2.4 保護知識產權
6.2.5 完善信用市場
第7章 政府信用治理
第8章 其他信用綜合治理杠
第9章 研究結論及創新
參考文獻
序
信用是勞動分工的基礎,是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貿易向深度和廣度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實現經濟金融化與虛擬化、有效配置經濟資源的關鍵途徑。在我國加入WTO、全面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關鍵時期,經濟活動中不佳的信用表現引起了我國學術界、政府和企業家的廣泛關注,近年來相關的理論探索、學術著作、調研報告、實證研究可謂連篇累牘。但是,在學術界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方面,目前仍然缺乏利用經濟學原理對我國信用綜合治理進行系統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深入研究成果;在政府關於信用治理的實踐方面,雖然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力爭用五年時間,全面改善我國的信用體系」,但至今仍未收到理想的成效,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仍將「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作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說明有關理論和實踐仍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和發展。
鑒於以上認識,本書以我國當前信用綜合治理的機制為研究對象,以經濟學相關理論為基本研究方法,在對大量學術成果進行歸納與總結的基礎上,進入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出了信用綜合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本書的主要結論和創新點是:
第一,在現代經濟社會里,傳統的信用概念定義已經過於陳舊,無法涵蓋與解釋當前知識經濟和虛擬經濟時代中信用活動的新要素、新特征與新規律,迫切需要加以延伸、規范和重新界定。對此,本書經過深入、系統的分析與論證,說明了信用的內涵是基於產權、交易及其他經濟活動所派生的經濟要求權這一本質特征。本書的這種界定可為我國信用問題的深入研究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第二,本書對於信用治理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所謂信用治理,就是信用風險的治理。基於此,作者主要利用現代金融經濟學、現代風險管理學的有關理論,從信用風險的識別與質量、交易與定價、分隔與組合、自留與轉換、控制與治理、效率與公平等方面構建了一般化的信用管理或信用治理的方法體系。
第三,本書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國社會信用與經濟發展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發展問題,不僅說明了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社會信用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變遷等問題,而且進一步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論證了在國家市場經濟體系已經逐步走上規范化、結構化和體制化軌道的情況下,信用綜合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問題。
第四,本書采用系統論的方法,對我國信用綜合治理這項「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首次提出了強化政府信用、金融中介信用、保護知識產權和完善信用市場是最為基礎和關鍵的治理措施,在國家信用綜合治理過程中能夠起到杠桿的作用,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合理地加以利用,以便達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這對於已經引起黨和國家最高決策層充分重視,正致力於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的我國政府來說,無疑具有更強的現實參與意義。
第五,關於信用綜合治理的四個杠桿,即關於政府信用、金融中介信用、保護知識產權和信用市場體系,政府在近年來已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進行了綜合整治,其中僅在金融中介治理和信用市場治理兩個方面國家就動用了近萬億元的經濟資源,這實際上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本書關於信用治理杠桿體系論述的正確性。然而,這四個杠桿相關的信用治理狀況遠未達到完善的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就此本書用了大量的篇幅,對其現狀、所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政府所采取的關鍵治理措施以及未來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與探討,以為為續研究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
本書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經過必要的修改和擴充后完成的。在撰寫博士論文期間,我的導師、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馮根福教授從經濟類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論文選題及論證、初稿修改及結構調整等諸多方面給予了我全過程的指導,尤其是他嚴謹的學術風格,更使作者受益不盡。在博士論文寫作期間,我的丈夫阮俊傑先生在數學公式推導及應用等方面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在本書寫作期間,他又協助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直接參與了部分章節的撰寫和最終審稿。此外,我的工作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對本書的出版工作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並在時間上給予了有效的保障。沒有良師、益友、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指導,本書是不可能面世的。當然,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肯定不乏缺點和錯誤之處,敬請有關專家批評指正。
李曉安
2007年秋於北京風格與林苑
鑒於以上認識,本書以我國當前信用綜合治理的機制為研究對象,以經濟學相關理論為基本研究方法,在對大量學術成果進行歸納與總結的基礎上,進入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出了信用綜合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本書的主要結論和創新點是:
第一,在現代經濟社會里,傳統的信用概念定義已經過於陳舊,無法涵蓋與解釋當前知識經濟和虛擬經濟時代中信用活動的新要素、新特征與新規律,迫切需要加以延伸、規范和重新界定。對此,本書經過深入、系統的分析與論證,說明了信用的內涵是基於產權、交易及其他經濟活動所派生的經濟要求權這一本質特征。本書的這種界定可為我國信用問題的深入研究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第二,本書對於信用治理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所謂信用治理,就是信用風險的治理。基於此,作者主要利用現代金融經濟學、現代風險管理學的有關理論,從信用風險的識別與質量、交易與定價、分隔與組合、自留與轉換、控制與治理、效率與公平等方面構建了一般化的信用管理或信用治理的方法體系。
第三,本書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國社會信用與經濟發展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發展問題,不僅說明了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社會信用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變遷等問題,而且進一步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論證了在國家市場經濟體系已經逐步走上規范化、結構化和體制化軌道的情況下,信用綜合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問題。
第四,本書采用系統論的方法,對我國信用綜合治理這項「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首次提出了強化政府信用、金融中介信用、保護知識產權和完善信用市場是最為基礎和關鍵的治理措施,在國家信用綜合治理過程中能夠起到杠桿的作用,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合理地加以利用,以便達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這對於已經引起黨和國家最高決策層充分重視,正致力於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的我國政府來說,無疑具有更強的現實參與意義。
第五,關於信用綜合治理的四個杠桿,即關於政府信用、金融中介信用、保護知識產權和信用市場體系,政府在近年來已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進行了綜合整治,其中僅在金融中介治理和信用市場治理兩個方面國家就動用了近萬億元的經濟資源,這實際上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本書關於信用治理杠桿體系論述的正確性。然而,這四個杠桿相關的信用治理狀況遠未達到完善的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就此本書用了大量的篇幅,對其現狀、所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政府所采取的關鍵治理措施以及未來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與探討,以為為續研究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
本書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經過必要的修改和擴充后完成的。在撰寫博士論文期間,我的導師、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馮根福教授從經濟類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論文選題及論證、初稿修改及結構調整等諸多方面給予了我全過程的指導,尤其是他嚴謹的學術風格,更使作者受益不盡。在博士論文寫作期間,我的丈夫阮俊傑先生在數學公式推導及應用等方面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在本書寫作期間,他又協助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直接參與了部分章節的撰寫和最終審稿。此外,我的工作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對本書的出版工作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並在時間上給予了有效的保障。沒有良師、益友、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指導,本書是不可能面世的。當然,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肯定不乏缺點和錯誤之處,敬請有關專家批評指正。
李曉安
2007年秋於北京風格與林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