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的緣起與話語
互文性與歷史敘事
德里達︰作為批評策略的解構主義
德勒茲︰游牧思想與解域化流動
詹姆遜︰現代性與資本的現代敘事
文化翻譯︰語言的逃逸政治
斯皮瓦克︰作為解殖策略的翻譯
從世界文學到世界銀行文學
本書就20世紀60年代後半葉出現的話語、互文性、敘事性、結構、解構等重要文論概念進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探討;對德里達、德勒茲等法國思想家以及在其影響下的詹姆遜、懷特和斯皮瓦克等美國批評家的重要批評實踐進行了深刻的研究,涉及現代性、後現代性、文化批判等相關問題,對21世紀西方文論的發展具有前瞻意義。
作者簡介︰
陳永國,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序(汪民安)
第1章 解構的緣起與話語
第2章 互文性與歷史敘事
第3章 德里達︰作為批評策略的解構主義
第4章 德勒茲︰游牧思想與解域化流動
第5章 詹姆遜︰現代性與資本的現代敘事
第6章 文化翻譯︰語言的逃逸政治
第7章 斯皮瓦克︰作為解殖策略的翻譯
第8章 從世界文學到世界銀行文學
第1章 解構的緣起與話語
第2章 互文性與歷史敘事
第3章 德里達︰作為批評策略的解構主義
第4章 德勒茲︰游牧思想與解域化流動
第5章 詹姆遜︰現代性與資本的現代敘事
第6章 文化翻譯︰語言的逃逸政治
第7章 斯皮瓦克︰作為解殖策略的翻譯
第8章 從世界文學到世界銀行文學
序
這本書,這本書中的各篇文章,我早已諳熟于心。它們在不同時期成文的時候,我都是第一個讀者,也是受益至深的讀者。不過,我答應寫這個序言,不單純是因為我從書中獲得的這份教益,也不單純是因為我們多年來的默契和友誼,還因為將我們卷在一起的共同工作——正是這項共同工作,使得我們總是一起思考,並且因為這種共同思考,沖淡了我們各自日常生活方面的乏味和單調;也正是因為這些共同的工作,我們(以及另外一些朋友)並不承受理論思考本應承受的孤單。陳永國的成就,毫無疑問,我總是將它們看成是我的成就;反過來,我的一點進步,他也一定會視為是他的進步。至少,他的書,或者我的書的出版,在分享喜悅這點上,我們毫無差異。
這本書,跨越了批評理論的三個階段︰最開始是以索緒爾的語言學為發端的結構主義階段︰這是60年代法國獨創性思想的開端,羅蘭‧巴特,克里斯蒂娃,敘事學和各種各樣的文本理論展開了眼花繚亂的試驗。文學借助于語言學的模式得以認知,人們第一次將主體和歷史逐出了批評的視野,並將文學驅逐到語言結構的牢籠中︰文學研究的法則,在語言學的法則下展開。接下來的階段,是兩個不同的線索的匯聚。一個線索來自于結構主義的內部反叛,德里達、羅蘭‧巴特和克里斯蒂娃等人發現了另外一個索緒爾,發現了一個強調差異性的索緒爾,他們依然將文學限制在語言學內,但是,這不是結構和系統的語言學,而是差異和嬉戲的語言學。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解構主義階段。在這個階段,文本開始自我內訌,解構作為一種批評和哲學思潮出現,它們不厭其煩地對安靜的等級森嚴且缺乏活力的形而上學進行了攻擊。另外一個線索是新尼采主義的不屈不撓的涌現。尼采,通過巴塔耶、布朗肖和克羅索夫斯基的重新解釋,直接鍛造了福柯、德勒茲和利奧塔等的思想形象。在70年代,以索緒爾和尼采為開端的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謂的後結構主義階段。這是理論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被索緒爾和尼采的兩組概念所標志︰差異,斷裂,任意性;以及力,欲望和身體。這兩組概念相互援引,左右開弓,向總體性和理性發起了挑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現代性背景和形而上學傳統發起了攻擊。陳永國對60年代以來的這兩個階段都進行了提綱挈領式的勾勒——事實上,人們對這兩個階段的理論並不陌生。陳永國這本書中最有意義的是對理論的第三個階段的分析。這第三個階段,各種理論憑借自己的旨趣和潛能進行了復雜的重組。對形而上學的批判不再沉浸在純粹的哲學抽象中,相反,具體的倫理和政治的問題塞滿了後結構主義的視野。這個階段不再構成一個明晰的理論思潮,而是一些具體的歷史處境的批判。理論在這個時刻處在一種多樣性的躊躇狀態。
這本書不可能對各種各樣的後結構主義倫理政治進行全面的梳理,陳永國關注的是兩個潛在的但是意義非凡的理論線索︰一個是馬克思到德勒茲到詹姆遜到哈特的線路;一個是索緒爾到德里達到斯皮瓦克的線路。在第一個線路中,德勒茲不是和人們通常所熟悉的與尼采發生關聯(這種關聯當然是決定性的),而是和馬克思發生了聯系。這一聯系,使得馬克思和德勒茲受到了雙重的激活。德勒茲的轄域化/解域化概念,欲望和流動概念,同馬克思的資本概念結合在一起。資本在流動和領土的範圍中得以重新定義︰資本的特征正是流動,同時,這種流動是一個解域化、轄域化和再解域化的不停息的過程(這也正好是欲望的運動特征)。這也是一個地理的認知測繪過程。德勒茲式的欲望之流,一旦成為馬克思的資本的特殊的內在性,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地緣政治的誕生。它被哈特和奈格里命名為《帝國》。事實上,在這個“帝國”中,我們看到了(《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的完美縫合。而縫合的針線,就是德勒茲的永不停息的欲望之流。陳永國對此有一個完整的描述——這或許是本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
……
這本書,跨越了批評理論的三個階段︰最開始是以索緒爾的語言學為發端的結構主義階段︰這是60年代法國獨創性思想的開端,羅蘭‧巴特,克里斯蒂娃,敘事學和各種各樣的文本理論展開了眼花繚亂的試驗。文學借助于語言學的模式得以認知,人們第一次將主體和歷史逐出了批評的視野,並將文學驅逐到語言結構的牢籠中︰文學研究的法則,在語言學的法則下展開。接下來的階段,是兩個不同的線索的匯聚。一個線索來自于結構主義的內部反叛,德里達、羅蘭‧巴特和克里斯蒂娃等人發現了另外一個索緒爾,發現了一個強調差異性的索緒爾,他們依然將文學限制在語言學內,但是,這不是結構和系統的語言學,而是差異和嬉戲的語言學。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解構主義階段。在這個階段,文本開始自我內訌,解構作為一種批評和哲學思潮出現,它們不厭其煩地對安靜的等級森嚴且缺乏活力的形而上學進行了攻擊。另外一個線索是新尼采主義的不屈不撓的涌現。尼采,通過巴塔耶、布朗肖和克羅索夫斯基的重新解釋,直接鍛造了福柯、德勒茲和利奧塔等的思想形象。在70年代,以索緒爾和尼采為開端的兩條線索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謂的後結構主義階段。這是理論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被索緒爾和尼采的兩組概念所標志︰差異,斷裂,任意性;以及力,欲望和身體。這兩組概念相互援引,左右開弓,向總體性和理性發起了挑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現代性背景和形而上學傳統發起了攻擊。陳永國對60年代以來的這兩個階段都進行了提綱挈領式的勾勒——事實上,人們對這兩個階段的理論並不陌生。陳永國這本書中最有意義的是對理論的第三個階段的分析。這第三個階段,各種理論憑借自己的旨趣和潛能進行了復雜的重組。對形而上學的批判不再沉浸在純粹的哲學抽象中,相反,具體的倫理和政治的問題塞滿了後結構主義的視野。這個階段不再構成一個明晰的理論思潮,而是一些具體的歷史處境的批判。理論在這個時刻處在一種多樣性的躊躇狀態。
這本書不可能對各種各樣的後結構主義倫理政治進行全面的梳理,陳永國關注的是兩個潛在的但是意義非凡的理論線索︰一個是馬克思到德勒茲到詹姆遜到哈特的線路;一個是索緒爾到德里達到斯皮瓦克的線路。在第一個線路中,德勒茲不是和人們通常所熟悉的與尼采發生關聯(這種關聯當然是決定性的),而是和馬克思發生了聯系。這一聯系,使得馬克思和德勒茲受到了雙重的激活。德勒茲的轄域化/解域化概念,欲望和流動概念,同馬克思的資本概念結合在一起。資本在流動和領土的範圍中得以重新定義︰資本的特征正是流動,同時,這種流動是一個解域化、轄域化和再解域化的不停息的過程(這也正好是欲望的運動特征)。這也是一個地理的認知測繪過程。德勒茲式的欲望之流,一旦成為馬克思的資本的特殊的內在性,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地緣政治的誕生。它被哈特和奈格里命名為《帝國》。事實上,在這個“帝國”中,我們看到了(《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的完美縫合。而縫合的針線,就是德勒茲的永不停息的欲望之流。陳永國對此有一個完整的描述——這或許是本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