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是黃仁宇先生的一部歷史著作,記敘的時間自1924年國民黨黃埔建軍始,至1945年抗戰結束止。書中對海內外關于蔣介石的評議,多有精彩的辨析;作者揀擇與排比史料的方式,別具慧眼,言人所不能言。作者沿襲其大歷史觀的研究方法,檢視蔣介石的歷史定為及其理事局限性。作者曾說,寫作此書,目的在于闡明中國由“中世紀國家”步向現代的掙扎和轉折。
本書分為五章,前四章通過蔣介石日記,分別介紹了蔣介石一生引起爭議最大,也最為復雜的四個時期的情況。
第一階段是從黃浦建軍到北伐而清黨,這是蔣介石又無名小卒到一躍成為中國歷史舞台主角的時期。
第二階段是中原大戰及“圍剿”紅軍時期,這也是他維護個人地位,力圖達到中國從表面到實質統一的時期。其中也穿插了“九一八”事變。松滬會戰及何梅協定等對日事件的處理,這一時期集中體現了蔣介石的著名理論“攘外必先安內”。
第三階段是抗日戰爭的第一階段,也就是珍珠港事變發生之前的時期,黃仁宇先生具體分析了蔣介石在盧溝橋事變發生以後,面對戰場上的一系列失敗,如華北失陷,南京失陷,汪精衛投降等等的心態。而其中,還有他與中共產生的摩擦和斗爭,包括著名的“皖南事變”,黃仁宇先生分析了這些事件的前因後果,尤其揭示了它們發生的必然性,其結論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四階段是從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中國由于羅斯福的扶植而一躍成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並由于美國的參戰,使得中國的抗日戰爭前景變為極為樂觀,但同時,蔣介石與美國仍存在著相當多的矛盾,蔣介石為何如此行事,原因何在?在長期的抗戰過程中,蔣介石的心理有何反復?黃仁宇先生都給出了相當詳細的答案。
在本書的第五部分,黃仁宇總體上分析了蔣介石與毛澤東在中國近代歷史的地位。具體來說,正是由于蔣介石所處歷史地位的局限性,使得他無法完成中國社會的徹底改造;而毛澤東則正好從蔣介石的事業入手,通過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了中國的長期革命,中國社會也因此而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