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誕生於中國致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一偉大的變革時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法學院正在向着成為我國財經立法、司法和教育的思想庫,財經法學的重要國際交流平台,財經法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的目標邁進。
本書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在解決資本市場中的深層次問題的基礎上,改革和完善有關法律制度,最終達到保護投資者的目的。
本書從研究股權分置入手,以保護投資者權益為中心或路徑,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相結合,法學理論和經濟學理論相滲透,並廣泛參閱國內外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和經典案例,提出制度創新、立法建議。
目錄
第一章 股權分置與股份流通的法律問題
第一節 「股權分置」概念的法學分析
一、「股權分置」詞源探悉
二、「股權分置」的法律含義
第二節 股權分置產生的制度及政策背景
一、股權分置存在的制度依據
二、股權分置產生的政策背景
第三節 股權分置在法律視野中的缺陷分析
一、對股東平等法律原則違背的分析
二、公司法確定的治理結構失效分析
第四節 全流通變革(股權分置改革)法律理論分析
一、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依據辨析
二、非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法律分析
三、分類表決機制分析
四、非流通股股東承諾兌現分析
第五節 股權分置改革實踐操作的法律問題分析
一、非流通股股份權利瑕疵問題
二、含B股、H股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解決問題
三、公開募集法人股問題
四、內部職工股問題
五、采用縮股方案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六、股改后原非流通股股份的轉讓、交易問題
七、與保薦機構有關的問題
八、非流通股股東為上市公司問題
九、外資法人股問題
十、機構投資者參與表決的相關問題
第六節 股份全流通后相關法律問題分析
一、全流通時代的反收購法律分析
二、全流通時代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分析
三、全流通時代對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規制的分析
四、全流通時代強制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分析
第二章 股東投票權
第一節 投票權的本體探討
一、投票權歸屬
二、投票權的適用范圍
三、投票權的適用原則
四、投票權行使的表現形式
五、控制權爭奪與少數股東權益保護
第二節 投票權的行使機制
一、累積投票制
二、分類表決制度
三、投票權的限制
第三節 投票權的行使方式
一、投票權代理制度
二、投票權征集制度
三、投票權信托制度
四、投票權拘束協議制度
五、網絡投票制度
第三章 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的法律規制
第一節 關聯交易的基本理論
一、關聯方的界定
二、關聯交易的界定
第二節 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的理論分析
一、控股股東的界定
二、控股股東在關聯交易中的角色
三、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的根源
四、控股股東關聯交易對傳統公司理論的挑戰
第三節 控股股東關聯交易法律規制的比較法分析
一、控股股東關聯交易法律規制的必要性
二、各國及地區控股股東關聯交易法律制度概述
三、債權人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
四、少數股東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
第四節 我國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立法的檢討及建議
一、我國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現行立法規定的檢討
二、完善我國控股股東關聯交易制度的建議
第四章 金融業混業經營、風險防范與投資者權益的法律問題
第一節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業混業經營及其監管立法
一、金融全球化的概念與特征
二、金融全球化是推動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重要力量
第二節 金融混業經營的利弊分析及對金融監管立法的影響
一、金融混業經營的概念
二、金融業混業經營的利與弊
三、金融混業經營對金融監管立法的影響
第三節 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風險種類與防火牆制度
一、金融混業經營的風險種類——以金融機構相互持股為例
二、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風險控制制度
三、我國已有的金融混業經營實踐及其問題分析
第四節 金融混業經營中的投資者權益保護:國外經驗
一、不斷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
二、日益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相得益彰的行業自律制度
第五節 金融混業經營中的投資者權益保護:中國對策
一、加強金融混業經營的制度規划和立法
二、完善金融混業經營的基礎法律制度
三、重視「投資者保護」的命題教育和投資者風險教育
第五章 集團訴訟在證券民事訴訟中運用的法律問題
第一節 集團訴訟概述
一、集團訴訟基本理論
二、證券集團訴訟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 集團訴訟在美國證券民事訴訟中的適用
一、集團訴訟在美國證券民事訴訟中適用情況
二、美國證券集團訴訟的基本條件
三、美國證券集團訴訟的基本程序
四、美國證券集團訴訟評價
第三節 我國證券民事訴訟的訴訟形式
一、《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形式
二、我國證券民事訴訟的形式
三、集團訴訟概念的厘清
四、我國排除集團訴訟的理由探析
五、我國證券民事訴訟各種訴訟形式的分析
第四節 對美國證券集團訴訟的借鑒與選擇
一、國內對美國集團訴訟制度的態度
二、引入集團訴訟的理由
第五節 我國引入集團訴訟須解決的問題
一、集團訴訟適用的主要證券侵權形態
二、集團訴訟的制度及程序
三、集團訴訟中法院的職能
四、集團訴訟中律師的作用
百、集團訴訟的法治環培
第六章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
第一節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法理分析
一、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法律特征
二、建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必要性
第二節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的國際比較
一、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來源
二、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運作模式
三、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賠償范圍
四、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賠償程序
第三節 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現狀
一、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的建立
二、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立法概況
三、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現狀
第四節 完善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的建議
一、明確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賠償對象
二、建立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賠償限額規則
三、賦予其啟動、介入和主導證券公司破產清算程序的權利
四、進一步完善受償債權管理
五、強化公司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管
參考文獻
第一節 「股權分置」概念的法學分析
一、「股權分置」詞源探悉
二、「股權分置」的法律含義
第二節 股權分置產生的制度及政策背景
一、股權分置存在的制度依據
二、股權分置產生的政策背景
第三節 股權分置在法律視野中的缺陷分析
一、對股東平等法律原則違背的分析
二、公司法確定的治理結構失效分析
第四節 全流通變革(股權分置改革)法律理論分析
一、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依據辨析
二、非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法律分析
三、分類表決機制分析
四、非流通股股東承諾兌現分析
第五節 股權分置改革實踐操作的法律問題分析
一、非流通股股份權利瑕疵問題
二、含B股、H股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解決問題
三、公開募集法人股問題
四、內部職工股問題
五、采用縮股方案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六、股改后原非流通股股份的轉讓、交易問題
七、與保薦機構有關的問題
八、非流通股股東為上市公司問題
九、外資法人股問題
十、機構投資者參與表決的相關問題
第六節 股份全流通后相關法律問題分析
一、全流通時代的反收購法律分析
二、全流通時代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分析
三、全流通時代對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規制的分析
四、全流通時代強制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分析
第二章 股東投票權
第一節 投票權的本體探討
一、投票權歸屬
二、投票權的適用范圍
三、投票權的適用原則
四、投票權行使的表現形式
五、控制權爭奪與少數股東權益保護
第二節 投票權的行使機制
一、累積投票制
二、分類表決制度
三、投票權的限制
第三節 投票權的行使方式
一、投票權代理制度
二、投票權征集制度
三、投票權信托制度
四、投票權拘束協議制度
五、網絡投票制度
第三章 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的法律規制
第一節 關聯交易的基本理論
一、關聯方的界定
二、關聯交易的界定
第二節 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的理論分析
一、控股股東的界定
二、控股股東在關聯交易中的角色
三、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的根源
四、控股股東關聯交易對傳統公司理論的挑戰
第三節 控股股東關聯交易法律規制的比較法分析
一、控股股東關聯交易法律規制的必要性
二、各國及地區控股股東關聯交易法律制度概述
三、債權人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
四、少數股東權益保護的法律制度
第四節 我國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立法的檢討及建議
一、我國控股股東關聯交易現行立法規定的檢討
二、完善我國控股股東關聯交易制度的建議
第四章 金融業混業經營、風險防范與投資者權益的法律問題
第一節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業混業經營及其監管立法
一、金融全球化的概念與特征
二、金融全球化是推動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重要力量
第二節 金融混業經營的利弊分析及對金融監管立法的影響
一、金融混業經營的概念
二、金融業混業經營的利與弊
三、金融混業經營對金融監管立法的影響
第三節 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風險種類與防火牆制度
一、金融混業經營的風險種類——以金融機構相互持股為例
二、金融業混業經營的風險控制制度
三、我國已有的金融混業經營實踐及其問題分析
第四節 金融混業經營中的投資者權益保護:國外經驗
一、不斷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
二、日益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相得益彰的行業自律制度
第五節 金融混業經營中的投資者權益保護:中國對策
一、加強金融混業經營的制度規划和立法
二、完善金融混業經營的基礎法律制度
三、重視「投資者保護」的命題教育和投資者風險教育
第五章 集團訴訟在證券民事訴訟中運用的法律問題
第一節 集團訴訟概述
一、集團訴訟基本理論
二、證券集團訴訟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 集團訴訟在美國證券民事訴訟中的適用
一、集團訴訟在美國證券民事訴訟中適用情況
二、美國證券集團訴訟的基本條件
三、美國證券集團訴訟的基本程序
四、美國證券集團訴訟評價
第三節 我國證券民事訴訟的訴訟形式
一、《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形式
二、我國證券民事訴訟的形式
三、集團訴訟概念的厘清
四、我國排除集團訴訟的理由探析
五、我國證券民事訴訟各種訴訟形式的分析
第四節 對美國證券集團訴訟的借鑒與選擇
一、國內對美國集團訴訟制度的態度
二、引入集團訴訟的理由
第五節 我國引入集團訴訟須解決的問題
一、集團訴訟適用的主要證券侵權形態
二、集團訴訟的制度及程序
三、集團訴訟中法院的職能
四、集團訴訟中律師的作用
百、集團訴訟的法治環培
第六章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
第一節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法理分析
一、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法律特征
二、建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必要性
第二節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的國際比較
一、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來源
二、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運作模式
三、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賠償范圍
四、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賠償程序
第三節 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現狀
一、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的建立
二、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立法概況
三、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現狀
第四節 完善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的建議
一、明確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賠償對象
二、建立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賠償限額規則
三、賦予其啟動、介入和主導證券公司破產清算程序的權利
四、進一步完善受償債權管理
五、強化公司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管
參考文獻
序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誕生於中國致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一偉大的變革時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法學院正在向着成為我國財經立法、司法和教育的思想庫,財經法學的重要國際交流平台,財經法律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的目標邁進。
在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的教師中,活躍着一批學歷高而又富有朝氣的年輕學者,他們關注國計民生,參與國家法制建設,醉心於法學研究;他們熱愛三尺講台,關心學生的成長;他們具有國際化視野,重視借鑒西方先進的法律制度、法學理論與法律文化。以這批教師為主體,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的廣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耕耘與學術研究中收獲了累累碩果。以此為基礎,我們決定編輯出版「中財法學文庫」系列叢書。
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組織這套文庫的出版,是踐行中財法學院「科研立院」宗旨的重要體現。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培養出社會需要、國家滿意的優秀人才,是各個大學法學院共同思考的問題。我們始終認為:法學院的根本任務在於培養合格的高質量法律人才,科研則是教學的先導、教育的基礎。沒有高質量的學術研究,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很難想像有深入淺出、鞭辟入里的課堂教學;沒有教師對法律實踐的敏感觸覺和對社會問題的深刻領悟,很難想像有生動活潑、貼近實際的課堂藝術。唯有在科研方面的進步和成就,才能保證造就一支具有堅實理論基礎、深厚學術底蘊並富有遠見卓識和深刻洞察力的師資隊伍,從而推進法學院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是故,學院多方籌資,購置圖書、激勵科研、補貼出版、獎掖人才;眾學者皓首窮經、筆耕不輟;法學出版界同仁大力襄助,終有今日「中財法學文庫」付梓。
這套文庫的出版,必將有助於我院提升法科學生的學術品質,強化其專業素質。法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並居於先導性的戰略地位。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法學教育不僅要為建設高素質的法律職業共同體服務,而且要面向全社會,培養大批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發展經濟的高層次法律人才。中央財經大學法學教育適應側重培養通法律、懂經濟、懂管理、懂外語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在培養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本科生、研究生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財經法律特色。法科學生在重點學好法學核心課程和教學計划的其他課程外,適當廣泛涉獵、閱讀學術專著,對鞏固、深化課堂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在教材之外,出版一批理論精深、博采眾長、體察實踐、觀點新穎的專著,可以有效滿足學生解惑之需。本文庫諸部著作,多圍繞民商法、經濟法等領域實踐中的重大疑難問題,對我國相關制度加以細致地探討與解說,這將有助於拓展學生視野,為他們思考問題、研究制度以及應用法律提供新的視野和方法,並進而登堂入室、一窺門徑。
這套文庫,在選題和策划上,偏重經濟領域中實踐意義重大且學界較少探討的具體問題;在內容上,較為側重對具體問題的深入分析和制度的合理構建。這固然與我院以民商法、經濟法為基礎,以財經私法、財經公法為特色,以理論法學為支撐,集中發展若干新興三級學科的學科發展戰略有關,也是我們對法學研究方向思考的產物。從宏觀而言。目前我國的法學學科框架已經基本成熟,法學界對法學各學科的體系與基本原則已無較大爭議,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相對而言也難以再有較大變動,因此我們的研究目標不能再僅僅局限於對若干宏觀問題的探討以及對若干基本原則的建構。因應法律實踐的需求和法治完善的需要,我們更應當集中精力於以前較少涉及的具體制度及其微觀層面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理論基礎,提供完善、富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設計,以此推動法學研究與法學教育的進步,並進而推動我國立法、司法日臻完善。
剛剛過去的2007年,適逢《民法通則》實施20周年。撫今追昔,以之師佟柔教授為代表的一代法律學人歷盡磨難、備受艱辛,終以一部《民法通則》向世界發出了中國的「權利宣言」。雖歷經波折,《物權法》終得以預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框架已基本具備。在改革開放和法治建設的關鍵發展階段,衷心希望我院同仁,以國家法制建設為己任,以民族復興為目標,以追求真理的勇氣致力於學術研究,以甘當人梯的情懷獻身於法學教育,謙虛謹慎,踏實治學,團結國內外法學界同仁.弘楊老一輩學者的風范,為我國法學的繁榮與法治的進步不懈努力!
是為序。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 郭鋒
2008年3月
在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的教師中,活躍着一批學歷高而又富有朝氣的年輕學者,他們關注國計民生,參與國家法制建設,醉心於法學研究;他們熱愛三尺講台,關心學生的成長;他們具有國際化視野,重視借鑒西方先進的法律制度、法學理論與法律文化。以這批教師為主體,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的廣大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耕耘與學術研究中收獲了累累碩果。以此為基礎,我們決定編輯出版「中財法學文庫」系列叢書。
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組織這套文庫的出版,是踐行中財法學院「科研立院」宗旨的重要體現。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培養出社會需要、國家滿意的優秀人才,是各個大學法學院共同思考的問題。我們始終認為:法學院的根本任務在於培養合格的高質量法律人才,科研則是教學的先導、教育的基礎。沒有高質量的學術研究,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很難想像有深入淺出、鞭辟入里的課堂教學;沒有教師對法律實踐的敏感觸覺和對社會問題的深刻領悟,很難想像有生動活潑、貼近實際的課堂藝術。唯有在科研方面的進步和成就,才能保證造就一支具有堅實理論基礎、深厚學術底蘊並富有遠見卓識和深刻洞察力的師資隊伍,從而推進法學院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是故,學院多方籌資,購置圖書、激勵科研、補貼出版、獎掖人才;眾學者皓首窮經、筆耕不輟;法學出版界同仁大力襄助,終有今日「中財法學文庫」付梓。
這套文庫的出版,必將有助於我院提升法科學生的學術品質,強化其專業素質。法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並居於先導性的戰略地位。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法學教育不僅要為建設高素質的法律職業共同體服務,而且要面向全社會,培養大批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發展經濟的高層次法律人才。中央財經大學法學教育適應側重培養通法律、懂經濟、懂管理、懂外語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在培養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本科生、研究生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財經法律特色。法科學生在重點學好法學核心課程和教學計划的其他課程外,適當廣泛涉獵、閱讀學術專著,對鞏固、深化課堂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在教材之外,出版一批理論精深、博采眾長、體察實踐、觀點新穎的專著,可以有效滿足學生解惑之需。本文庫諸部著作,多圍繞民商法、經濟法等領域實踐中的重大疑難問題,對我國相關制度加以細致地探討與解說,這將有助於拓展學生視野,為他們思考問題、研究制度以及應用法律提供新的視野和方法,並進而登堂入室、一窺門徑。
這套文庫,在選題和策划上,偏重經濟領域中實踐意義重大且學界較少探討的具體問題;在內容上,較為側重對具體問題的深入分析和制度的合理構建。這固然與我院以民商法、經濟法為基礎,以財經私法、財經公法為特色,以理論法學為支撐,集中發展若干新興三級學科的學科發展戰略有關,也是我們對法學研究方向思考的產物。從宏觀而言。目前我國的法學學科框架已經基本成熟,法學界對法學各學科的體系與基本原則已無較大爭議,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相對而言也難以再有較大變動,因此我們的研究目標不能再僅僅局限於對若干宏觀問題的探討以及對若干基本原則的建構。因應法律實踐的需求和法治完善的需要,我們更應當集中精力於以前較少涉及的具體制度及其微觀層面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理論基礎,提供完善、富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設計,以此推動法學研究與法學教育的進步,並進而推動我國立法、司法日臻完善。
剛剛過去的2007年,適逢《民法通則》實施20周年。撫今追昔,以之師佟柔教授為代表的一代法律學人歷盡磨難、備受艱辛,終以一部《民法通則》向世界發出了中國的「權利宣言」。雖歷經波折,《物權法》終得以預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框架已基本具備。在改革開放和法治建設的關鍵發展階段,衷心希望我院同仁,以國家法制建設為己任,以民族復興為目標,以追求真理的勇氣致力於學術研究,以甘當人梯的情懷獻身於法學教育,謙虛謹慎,踏實治學,團結國內外法學界同仁.弘楊老一輩學者的風范,為我國法學的繁榮與法治的進步不懈努力!
是為序。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 郭鋒
2008年3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