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身影漸遠然而,我們依然渴望接近他們,那麽,就讓我們輕輕地走進大師的心靈。
本套叢書聚焦中外文學、音樂和繪畫等領域里成就顯赫的大師級人物,選取他們的經典作品作為切入點,對他們的傳奇經歷和學術成就作出合乎理性的評判。編者不要求面面俱到,只求選取其中一篇(件)在讀者知識點上耳熟能詳的文本作為章節標題,圍繞這個文本,聯系到大師的生活、情感和對事業的追求等進行生動傳神的分析,突出大師的某個側影。這個側影也許被人忽略,也許有人看到但發掘不深。在細節的處理上,編者力求生動感人,力求客觀冷靜,力求符合實際。
目錄
總序 遠去的人只留下一滴清涼
第一章 祝福:雕刻魯迅
一、「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二、情愛之苦與婚姻之痛
三、「錢」這個字真的很難聽嗎?
四、被拒者送來一束鮮花
五、「假魯迅」原來神經有毛病
六、祝福的恐怖與狼的寓言
七、「硬骨頭精神」
八、嚴肅的幽默家
九、梁實秋:他的文字,簡練而刻毒!
十、林語堂:戰有者何?持矛把盾交鋒以為樂
十一、徐懋庸:敵乎,友乎?知我,罪我!
十二、郁達夫: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在民族是最可憐的!
第二章 邊城:雕刻沈從文
一、邊城:展示人類後花園靜謐的秘密
二、「我來尋找理想,想讀點書」
三、地天探訪:郁達夫敲開了嚴寒的冬天
四、愛情的月掉進甜酒里
五、衣錦還鄉覓翠翠
六、寫作是一種「情緒的體操」
七、激揚文字的代價
八、一個野蠻的靈魂,裝在一個美麗的盒子里
九、從文走了,邊城仍然年輕
第三章 傾城之戀:雕刻張愛玲
一、離開,帶著毫無眷戀的蒼涼
二、愛,在那遙遠的春天的晚上
三、流水有意,落紅無情
四、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五、傾需之戀:石破天驚
六、永遠的張愛玲
第四章 寒夜:雕刻巴金
一、長壽是一種懲罰
二、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三、寒夜:風中的顫粟
四、「蕭姍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淚」
五、「作家和讀者都是我的衣食父母」
六、風燭殘年:共有的月亮一天天殘缺
七、讓生命開花,讓每個人都著春天
第五章 沉淪:雕刻郁達夫
一、並不完美的開始
二、風流才子佚聞舊事
三、供職北京大學:身在曹營心在漢
四、愛恨交加的情感世界
五、漂泊中的愛
六、《沉淪》:「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七、與劉海粟:松竹梅花各耐寒
八、郁達夫之死
九、郭沫若:我們應該要日本人的全部法西斯頭子償命!
第六章 呼蘭河傳:雕刻蕭紅
第七章 再別康橋:雕刻徐志摩
後記
第一章 祝福:雕刻魯迅
一、「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二、情愛之苦與婚姻之痛
三、「錢」這個字真的很難聽嗎?
四、被拒者送來一束鮮花
五、「假魯迅」原來神經有毛病
六、祝福的恐怖與狼的寓言
七、「硬骨頭精神」
八、嚴肅的幽默家
九、梁實秋:他的文字,簡練而刻毒!
十、林語堂:戰有者何?持矛把盾交鋒以為樂
十一、徐懋庸:敵乎,友乎?知我,罪我!
十二、郁達夫: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在民族是最可憐的!
第二章 邊城:雕刻沈從文
一、邊城:展示人類後花園靜謐的秘密
二、「我來尋找理想,想讀點書」
三、地天探訪:郁達夫敲開了嚴寒的冬天
四、愛情的月掉進甜酒里
五、衣錦還鄉覓翠翠
六、寫作是一種「情緒的體操」
七、激揚文字的代價
八、一個野蠻的靈魂,裝在一個美麗的盒子里
九、從文走了,邊城仍然年輕
第三章 傾城之戀:雕刻張愛玲
一、離開,帶著毫無眷戀的蒼涼
二、愛,在那遙遠的春天的晚上
三、流水有意,落紅無情
四、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五、傾需之戀:石破天驚
六、永遠的張愛玲
第四章 寒夜:雕刻巴金
一、長壽是一種懲罰
二、狠狠地挖出自己的心
三、寒夜:風中的顫粟
四、「蕭姍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淚」
五、「作家和讀者都是我的衣食父母」
六、風燭殘年:共有的月亮一天天殘缺
七、讓生命開花,讓每個人都著春天
第五章 沉淪:雕刻郁達夫
一、並不完美的開始
二、風流才子佚聞舊事
三、供職北京大學:身在曹營心在漢
四、愛恨交加的情感世界
五、漂泊中的愛
六、《沉淪》:「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七、與劉海粟:松竹梅花各耐寒
八、郁達夫之死
九、郭沫若:我們應該要日本人的全部法西斯頭子償命!
第六章 呼蘭河傳:雕刻蕭紅
第七章 再別康橋:雕刻徐志摩
後記
序
歷史已經漸行漸遠,但其精神的閃光、靈魂的顫抖和文明創造者艱難拼搏的背景依然清晰可見。
遠去的人只焦急罡一滴清涼,我們是否發現並且記住了?
美國芝加哥大學英語系名教授布思在一次校宴上,鄰座的一位校董事問他:「他們究竟需要多少個喬叟專家?」
布思氣憤地反問:「難道認識我們的專家太多了嗎?」
的確,我們不僅需要各個領域里的專家,我們更需要各個時代的文化大師。
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文化大師或文化名人,那是這個城市的悲哀——這個城市無論多麽繁榮,也只是喧嘩蒼涼;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文化大師或文化名人,那是這個國家的悲哀——這個國家無論多麽強大,也只能是外強中士。
余秋雨曾說:假如陳寅恪還活著就不會有人把廣州稱為「文化沙漠」。假如馬一浮還生活在杭州,人們就會對杭州另眼相看。
此話並非信口胡謅。
據說英國人寧可讓出印度,也不肯讓出莎士比亞。這話聽起來讓印度人感到喪氣,英國人卻感到理直氣壯,原因也在於此。
不過,在商品主義因子無孔不入的今天,一些淺薄的人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只要出行有寶馬、奔馳代步,居住在花園洋房和游泳池,舉杯有茅台或拿破侖洋酒,或感覺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他們認為:沒有《詩經》,沒有李白、杜甫和曹雪芹等,沒有長城和故宮博物館等一切先人遺產,大家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可是,我要反問的是:那些飛禽走獸,目不識丁,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由此,我們從那個校董事的發問「我們需要多少個喬叟專家」引申出來:我們中國需要多少個紅學專家才夠用呢?我想,一千個不為少,一萬個不為多,要是沒有一個,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影響的只是我們的精神。
精神的侏儒比物質上的赤貧更可怕。
這就是我們追尋大師、呼喚大師的理由所在。
專家或大師的可貴就在於其行業所代表的作風:格物致知。立志要查出高鄂是否續寫了《紅樓夢》的決心,本身就是他們那種要把是非曲直大白於天下的「理必習慣」。至於曹雪芹是否泉下有知或是否高興,與他們的趣味無關。他們只要向歷史交待。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智慧凝成文化的碎片,他們用發現的眼楮關注歷史和自身,他們是歷史的參與者、推動者以及文明的制造者。他們的經歷坎坷曲折,他們的情感跌宕起伏,他們的追求矢志不渝,他們,連他們的生活本身都是真實歷史的一部分,都是一個時期的鏡像和縮影。
┅┅
遠去的人只焦急罡一滴清涼,我們是否發現並且記住了?
美國芝加哥大學英語系名教授布思在一次校宴上,鄰座的一位校董事問他:「他們究竟需要多少個喬叟專家?」
布思氣憤地反問:「難道認識我們的專家太多了嗎?」
的確,我們不僅需要各個領域里的專家,我們更需要各個時代的文化大師。
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文化大師或文化名人,那是這個城市的悲哀——這個城市無論多麽繁榮,也只是喧嘩蒼涼;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文化大師或文化名人,那是這個國家的悲哀——這個國家無論多麽強大,也只能是外強中士。
余秋雨曾說:假如陳寅恪還活著就不會有人把廣州稱為「文化沙漠」。假如馬一浮還生活在杭州,人們就會對杭州另眼相看。
此話並非信口胡謅。
據說英國人寧可讓出印度,也不肯讓出莎士比亞。這話聽起來讓印度人感到喪氣,英國人卻感到理直氣壯,原因也在於此。
不過,在商品主義因子無孔不入的今天,一些淺薄的人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只要出行有寶馬、奔馳代步,居住在花園洋房和游泳池,舉杯有茅台或拿破侖洋酒,或感覺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他們認為:沒有《詩經》,沒有李白、杜甫和曹雪芹等,沒有長城和故宮博物館等一切先人遺產,大家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可是,我要反問的是:那些飛禽走獸,目不識丁,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由此,我們從那個校董事的發問「我們需要多少個喬叟專家」引申出來:我們中國需要多少個紅學專家才夠用呢?我想,一千個不為少,一萬個不為多,要是沒有一個,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影響的只是我們的精神。
精神的侏儒比物質上的赤貧更可怕。
這就是我們追尋大師、呼喚大師的理由所在。
專家或大師的可貴就在於其行業所代表的作風:格物致知。立志要查出高鄂是否續寫了《紅樓夢》的決心,本身就是他們那種要把是非曲直大白於天下的「理必習慣」。至於曹雪芹是否泉下有知或是否高興,與他們的趣味無關。他們只要向歷史交待。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智慧凝成文化的碎片,他們用發現的眼楮關注歷史和自身,他們是歷史的參與者、推動者以及文明的制造者。他們的經歷坎坷曲折,他們的情感跌宕起伏,他們的追求矢志不渝,他們,連他們的生活本身都是真實歷史的一部分,都是一個時期的鏡像和縮影。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