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晚年嘔心瀝血十余載的長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結晶。小說通過瑪絲洛娃以及監獄中的「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對沙皇的法律、法庭、監獄、官吏以及整個國家機構的反人民的本質作了廣泛而深刻的揭露,是一面反映俄國農民在革命中矛盾狀況的鏡子。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最偉大的代表,在對全世界文學有着深遠影響的俄國文學中,他的創作時間最長,作品數量最多,影響最深遠,地位也最高。《復活》對沙皇專制制度和貴族資產階級的社會做了無情的批判,暴露了俄國國家機器反人民的本質,揭露了俄國官辦教會的欺騙性,否定了整個俄國的反動統治,這也是《復活》的基本思想。它以深刻的描寫震撼着人們的心靈,空前的成就使它登上了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並成為不朽的世界名著。
 

目錄

第一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
五十二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五十八
五十九
第二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第三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年)是I9世紀俄國文學泰斗。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是世界上聞名遐邇的經典名著,它們很早就被介紹到我國來,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

《復活》寫於1889至1899年,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一部傑作,一部不朽的史詩。它通過講述女主人公卡秋莎·瑪斯洛娃被涅赫留多夫公爵誘奸后淪為妓女及后來的一系列悲慘遭遇的故事,真實地再現了19世紀黑暗的沙皇俄國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表現了作者對被侮辱被損害者的無限同情,對腐朽的沙皇專制制度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猛烈的抨擊。

「復活」是全書的基本主旨。作者精j心地描寫了涅清留多夫的精神復活過程,也描寫了瑪斯洛娃的精神復活過程。

小說女主人公卡秋莎·瑪斯洛娃是一卜美麗、單純蘺姑娘,對生活和未來有過美好的憧憬。她是一個女農奴的私生女.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母親在兩個地主老姑娘家里干活。卡秋莎3歲時母親死了,由兩個老姑娘領回家里撫養,長大后她就有了半是待女半是養女的身份。卡秋莎滿16歲那一年,兩個老姑娘的侄子涅赫留多夫公爵(當時是一個大學生)來到姑母家度假,卡秋莎與涅赫留多夫很快相識並相愛了。不過當時的涅赫留多夫還是一個單純、無邪的青年,並沒有干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但三年后,當他大學畢業成為軍官后:他就變成一個迷戀酒色、貪圖享受、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了。這一年他再次來到姑母家,在那里住了四天,臨走的前夜,他誘奸了卡秋莎。第二天他塞給卡秋莎一張一百盧布的鈔票就走了。五個月之后卡秋莎才知道自己懷孕了。懷孕后她已無法再待在老姑娘家里,只好單身跑出來,先是在警察局長家做用人,受到這個警察老流氓的調戲,后來到林務官家干活,又被林務官強暴。她處處被侮辱,不斷被拋棄。最終淪為妓女。在七年被蹂躪、被踐踏的妓女生活中,她只有用抽煙和酗酒來打發日子,身心已完全麻木了。最后,在一樁人命案中她被誣為殺人犯,被關進監獄,送上法庭。

涅赫留多夫開始時也是一個善良的、有抱負的青年,在大學讀書時他就迷上了斯賓塞的學說,並決心要把土地交給農民。但自從混跡於上流社會后,他改變了信念,變得虛偽自私,精神道德上已經墮落了。現在他平步青雲,已當上了莫斯科某地方議會的議員,並且是地方法院的陪審員。沒想到,冤家路窄,竟在法庭上與瑪斯洛娃再次相遇。當他知道瑪斯洛娃平白無故地被判苦役,特別是她在法庭上的那種「我沒罪,我沒罪啊!」的絕望叫喊,突然震撼了涅赫留多夫的良知。恐懼和悔恨同時襲來,使他頓時產生了負罪感,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就是把卡秋莎推土墮落道路的第一罪人。於是他決心改變自己:他一次次到監獄看望卡秋莎,要求她的寬恕:他再也不去與鐺長女兒米西小姐約會;他把自己的豪華住宅典出去,辭掉用人,住進了一家公寓:為了減輕卡秋莎的刑罰,他提出上訴,四處奔走,甚至決定與卡秋莎結婚來為自己贖罪。

作者對涅赫留多夫的精神道德「復活」的過程寫得極其細膩,層層深入,鞭辟入里。首先是在法庭上他與卡秋莎的相遇對他弓|起的強烈的心理反應.這是他復活的第一步。接着是對法庭及法官的腐敗及整個司法不公的揭露,對監獄的黑暗和恐怖的描繪,對上層貴族生活的奢侈、糜爛和庸俗虛偽的厭惡和不滿.對處於飢寒交迫、瀕於死亡的農民及廣大勞動者的同情等等,這一切均說明涅赫留多夫對事物的觀點已發生變化,仿佛又回到了有理想的青年時期,這時他對社會上的丑惡現象又從附和或同流合污轉變為否定和批判的態度。這種立場觀點的轉變也表明他已從對卡秋莎一個人的同情提升到對整個統治階級的憎惡和對整個勞動階層的愛,這是第二步。第三步是在土地問題認識上的升華,即從土地私有制的不公平進而領會到它是整個社會不公平和整個社會充滿罪惡的根源。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涅赤留多夫從貴州階級的立場轉到了廣大的宗法制農民的立場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