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它雖非文學著作,但由于歷來為士人所誦習,對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論語》多三言兩語為章,言簡意賅,發人深省。如論為政,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顏淵》﹞;論教育,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述而》﹞;論為人,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當仁不讓于師”﹝《衛靈公》﹞等等。
比起《尚書》來,《論語》語言流暢通達,活潑生動,大量運用語氣詞。多疊句、排比、對偶,感情色彩頗濃。如孔子知冉求為季氏聚斂,就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先進》﹞表現出激憤深惡之情;子路听到孔子說為政“必也正名乎”之後,便說︰“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寫出了子路的直率,這些都表現了人物的個性。除言語之外,《論語》中還有不少關于神情態度的描寫,《鄉黨》中的孔子,《微子》中的隱者,都顯得形象具體。“季氏將伐顓臾”章﹝《季氏》﹞、“子路等侍坐”章﹝《先進》﹞等,略具情節,可以視作魏晉軼事小說的濫觴。
《論語》在漢代有《魯論》、《齊論》與《古論》等不同本子流傳,後來統一于鄭玄。現存舊注有魏何晏注、宋邢爵疏《論語注疏》、宋朱熹《論語集注》及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