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周刊》十大好書‧雄踞《紐約時報》排行40多周
‧普利策獎得主、著名公共知識分子戴蒙德院士 最新力作
‧上海交大人文學院院長、著名專家江曉原教授 專文推薦
國家圖書館文津獎十大好書第1名!
當當網年度十大好書思想類第1名!
《南方周末》、《新京報》、《第一財經日報》、《中華讀書報》、《科學時報》、新浪讀書頻道等全國二十多家媒體聯合推薦!
2008年度重磅話題之作!
賈雷德‧戴蒙德,一位文筆優美的生理學、地理學和進化生物學專家,知道如何向大眾讀者解釋那些難懂的科學術語,本書中他對失敗的人類社會的案例研究,無與倫比。
《紐約時報》
今天的環境保護問題,首先不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發展問題,是未來世界最大的政治問題。
江曉原
我讀此書時,對作者賈雷德‧戴蒙德心懷虔誠敬意……有信仰的人面對危機大抵是不動聲色的,由他們所敲響的警世名聲卻還是振聾發聵。
梁曉聲
人類歷史上,當一個社會面對其復雜的環境問題,無法做出正確的應對和決策時,往往會走向崩潰。而發生在索馬里和盧旺達等地的悲劇,也警醒著我們,即便擁有現代科學和管理技術的當今社會,一旦決策錯誤,也很可能會墮入災難性的後果之中。
為什麼有些人類社會崩潰了?有些卻成功存活下來?正是帶著這樣的問題,本書以對失敗的比較案例研究,試圖為當今的人類社會提供一條生存與發展之道。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過去社會”中,講述了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失敗故事。其中,有對“復活節島”和“馬雅文明”這樣經典案例的創新分析,也有對維京人殖民浪潮中兩種截然不同命運的精彩敘述(在冰島的維京社會克服惡劣環境,成為當今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而格陵蘭島上的維京社會,則因為一系列錯誤的決策,在當地土著人的競爭和挑戰面前,潰不成軍)。同樣,這一部分也講述了過去社會的一些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社會早在幕府時代就推行的一系列環保政策和舉措,就讓人印象深刻。
在第三部分“現代社會”中,本書分析了發生在盧旺達的種族大屠殺,並跳脫了宗族仇恨和宗教歧視的框框,將其放入一個小型社會發生全面崩潰的視角下,加以全新解讀。對于生活在同一個島嶼上的兩個民族︰多米尼加和海地,兩種不同的國家命運的揭示,相信會給絕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思考,提供啟示。而對于中國和澳大利亞這兩個當今世界的巨人,本書各闢一章的幅度專門論述,其中所含的許多信息和觀點,將會刷新我們的原有認識。
在第四部分“實踐教訓”中,本書用大量生動的案例,講述了跨國大企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微妙關系,其中的經驗,對國內的政府和商業決策人而言,很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