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了宋代高僧契嵩佛學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及個體因素,剖析了契嵩的「儒佛一貫」說、「佛道一貫」說、「禪教一致」說和「頓漸一致」說,歸納了契嵩佛學思想的特征、影響及其歷史地位。
作者簡介:
陳雷,男,漢族,1965年6月生,祖籍江蘇省泗陽縣。哲學博士,副教授。現任職於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曾在《浙江社會科學》、《浙江學刊》、《南京社會科學》、《當代中國哲學學報》、《普門學報》等海內外刊物上發表文章多篇。
目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
前言
第一節 契嵩佛學思想研究的現狀
第二節 研究契嵩佛學思想的方法
第三節 本書的結構與主要觀點
一、本書的結構
二、本書的主要觀點
第一章 契嵩其人及其佛學使命
第一節 師承關系
一、於洪禪師處「無所契悟」
二、得法於洞山曉聰
三、雲門法系與雲門遺韻
第二節 性情與志趣
一、峻嚴乎?溫密乎?
二、「余嗜山水甚也」
三、崇尚「清談」
四、「人世間閑為第一」
第三節 著述與交往
一、著述
二、交往
第四節 時代與回應
一、入宋以來之政治與經濟
二、入宋以來之佛教政策
三、入宋以來之佛教
四、入宋以來之儒學
五、回應時代:契嵩佛學思想的使命
第二章 拒佛與反拒佛:持久的較量
第一節 拒佛與反拒佛:簡短的歷史回顧
一、兩漢時期之拒佛與反拒佛
二、魏晉南北朝之拒佛與反拒佛
三、隋唐時期之拒佛與反拒佛
第二節 「當代」拒佛者面面觀
第三節 對拒佛者的責難
第三章 「儒佛一貫」說(上)
——從「義理」的角度看
第一節 備贊儒家經典
第二節 「《中庸》幾於吾道」
第三節 《洪范》之「五福六極」關乎佛氏之「三界」
第四節 「擬儒《孝經》,發明佛意」
第五節 「五常」與「五戒」「異號而一體」
第六節 亦儒亦佛的心性論
一、論心性
二、論性、情
第四章 「儒佛一貫」說(下)
——從「治事」的角度看
第一節 「佛之道與王道合也」
第二節 廣論「王道」
一、「大政」與「至政」
二、「道德」與「教化」
三、「賞罰」與「刑法」
四、「問兵」與「問霸」
五、「君子」與「小人」
第三節 治心、治出世與治世
第五章「佛道一貫」說
第一節 「佛道一貫」與「儒佛一貫」
第二節 老庄之「道」與佛門之「道」
第三節 「釋老之徒以無為見性」
第四節 「歸根復命」與「妙觀色空」
第六章 厘定禪門宗祖
第一節 厘定禪門宗祖的緣由
第二節 印土「二十八祖」說
第三節 中土「六祖」說
一、達摩
二、慧可
三、僧璨
四、道信
五、弘忍
六、慧能
第七章 「禪教一致」說
第一節 「禪」、「教」界說
第二節 「(禪)意在教外,(禪)事指教內」
第三節 「禪攝一切」:以禪融教
第八章 「頓漸一致」說
第一節 「頓」、「漸」界說
第二節 「預頓而聞漸,預漸而聞頓」
第三節 「儒以佛之權者教人以漸」
第九章 「真心」一元論:圓融的本體論依托
第一節 「真心」說
一、「心」之分類
二、「真心」的諸多規定性
第二節 「一妙心而統乎三法」
第三節 「聖人百家,心一跡異」
第十章 契嵩佛學思想的特征、影響及其歷史地位
第一節 契嵩佛學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契嵩佛學思想對後世佛學的影響
第三節 契嵩佛學思想對宋明儒學的影響
第四節 契嵩的歷史地位
——從佛教史的角度看
一、倡「佛儒一貫」說的中堅
二、振興禪宗的大德
附錄一 契嵩年譜
附錄二 鐔津明教大師行業記
附錄三 輔教編
閱讀與參考書目
索引
人名索引
詞語索引
後記
前言
第一節 契嵩佛學思想研究的現狀
第二節 研究契嵩佛學思想的方法
第三節 本書的結構與主要觀點
一、本書的結構
二、本書的主要觀點
第一章 契嵩其人及其佛學使命
第一節 師承關系
一、於洪禪師處「無所契悟」
二、得法於洞山曉聰
三、雲門法系與雲門遺韻
第二節 性情與志趣
一、峻嚴乎?溫密乎?
二、「余嗜山水甚也」
三、崇尚「清談」
四、「人世間閑為第一」
第三節 著述與交往
一、著述
二、交往
第四節 時代與回應
一、入宋以來之政治與經濟
二、入宋以來之佛教政策
三、入宋以來之佛教
四、入宋以來之儒學
五、回應時代:契嵩佛學思想的使命
第二章 拒佛與反拒佛:持久的較量
第一節 拒佛與反拒佛:簡短的歷史回顧
一、兩漢時期之拒佛與反拒佛
二、魏晉南北朝之拒佛與反拒佛
三、隋唐時期之拒佛與反拒佛
第二節 「當代」拒佛者面面觀
第三節 對拒佛者的責難
第三章 「儒佛一貫」說(上)
——從「義理」的角度看
第一節 備贊儒家經典
第二節 「《中庸》幾於吾道」
第三節 《洪范》之「五福六極」關乎佛氏之「三界」
第四節 「擬儒《孝經》,發明佛意」
第五節 「五常」與「五戒」「異號而一體」
第六節 亦儒亦佛的心性論
一、論心性
二、論性、情
第四章 「儒佛一貫」說(下)
——從「治事」的角度看
第一節 「佛之道與王道合也」
第二節 廣論「王道」
一、「大政」與「至政」
二、「道德」與「教化」
三、「賞罰」與「刑法」
四、「問兵」與「問霸」
五、「君子」與「小人」
第三節 治心、治出世與治世
第五章「佛道一貫」說
第一節 「佛道一貫」與「儒佛一貫」
第二節 老庄之「道」與佛門之「道」
第三節 「釋老之徒以無為見性」
第四節 「歸根復命」與「妙觀色空」
第六章 厘定禪門宗祖
第一節 厘定禪門宗祖的緣由
第二節 印土「二十八祖」說
第三節 中土「六祖」說
一、達摩
二、慧可
三、僧璨
四、道信
五、弘忍
六、慧能
第七章 「禪教一致」說
第一節 「禪」、「教」界說
第二節 「(禪)意在教外,(禪)事指教內」
第三節 「禪攝一切」:以禪融教
第八章 「頓漸一致」說
第一節 「頓」、「漸」界說
第二節 「預頓而聞漸,預漸而聞頓」
第三節 「儒以佛之權者教人以漸」
第九章 「真心」一元論:圓融的本體論依托
第一節 「真心」說
一、「心」之分類
二、「真心」的諸多規定性
第二節 「一妙心而統乎三法」
第三節 「聖人百家,心一跡異」
第十章 契嵩佛學思想的特征、影響及其歷史地位
第一節 契嵩佛學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契嵩佛學思想對後世佛學的影響
第三節 契嵩佛學思想對宋明儒學的影響
第四節 契嵩的歷史地位
——從佛教史的角度看
一、倡「佛儒一貫」說的中堅
二、振興禪宗的大德
附錄一 契嵩年譜
附錄二 鐔津明教大師行業記
附錄三 輔教編
閱讀與參考書目
索引
人名索引
詞語索引
後記
序
有人將文化比作一條來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來的河,這是說文化的傳統,通過縱向傳承和橫向傳遞,生生不息地影響和引領着人們的生存與發展;有人說文化是人類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載體、方式和方法,這是將文化作為人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的整體。我們說,文化為群體生活提供規范、方式與環境,文化通過傳承為社會進步發揮基礎作用,文化會促進或制約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類文化演化的進程中,各種文化都在其內部生成眾多的元素、層次與類型,由此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來源於其內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國文化的歷久彌新,取決於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解構、融合而產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
中國土地廣袤、疆域遼闊,不同區域間因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建構了不同的區域文化。區域文化如同百川歸海,共同匯聚成中國文化的大傳統,這種大傳統如同春風化雨,滲透於各種區域文化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區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國文化的共同價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獨特個性支撐着、引領着本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從區域文化入手,對一地文化的歷史與現狀展開全面、系統、扎實、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揚當地的歷史傳統和文化資源,繁榮和豐富當代的先進文化建設活動,規划和指導未來的文化發展藍圖,增強文化軟實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輿論力量;另一方面,這也是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研究中國文化、發展中國文化、創新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區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視,成為我國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今天實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其目的和意義也在於此。
千百年來,浙江人民積淀和傳承了一個底蘊深厚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的獨特性,正在於它令人驚嘆的富於創造力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文化中富於創造力的基因,早早地出現在其歷史的源頭。在浙江新石器時代最為著名的跨湖橋、河姆渡、馬家浜和良渚的考古文化中,浙江先民們都以不同凡響的作為,在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創造和進步的印記。
浙江人民在與時俱進的歷史軌跡上一路走來,秉承富於創造力的文化傳統,這深深地融匯在一代代浙江人民的血液中,體現在浙江人民的行為上,也在浙江歷史上眾多傑出人物身上得到充分展示。從大禹的因勢利導、敬業治水,到勾踐的卧薪嘗膽、勵精圖治;從錢氏的保境安民、納土歸宋,到胡則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從岳飛、於謙的精忠報國、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張蒼水的剛正不阿、以身殉國;從沈括的博學多識、精研深究,到竺可楨的科學救國、求是一生;無論是陳亮、葉適的經世致用,還是黃宗羲的工商皆本;無論是王充、王陽明的批判、自覺,還是龔自珍、蔡元培的開明、開放,等等,都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浙江人民求真務實的創造精神。
……
在人類文化演化的進程中,各種文化都在其內部生成眾多的元素、層次與類型,由此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來源於其內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國文化的歷久彌新,取決於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解構、融合而產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
中國土地廣袤、疆域遼闊,不同區域間因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建構了不同的區域文化。區域文化如同百川歸海,共同匯聚成中國文化的大傳統,這種大傳統如同春風化雨,滲透於各種區域文化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區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國文化的共同價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獨特個性支撐着、引領着本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從區域文化入手,對一地文化的歷史與現狀展開全面、系統、扎實、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揚當地的歷史傳統和文化資源,繁榮和豐富當代的先進文化建設活動,規划和指導未來的文化發展藍圖,增強文化軟實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輿論力量;另一方面,這也是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研究中國文化、發展中國文化、創新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區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視,成為我國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今天實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其目的和意義也在於此。
千百年來,浙江人民積淀和傳承了一個底蘊深厚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傳統的獨特性,正在於它令人驚嘆的富於創造力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文化中富於創造力的基因,早早地出現在其歷史的源頭。在浙江新石器時代最為著名的跨湖橋、河姆渡、馬家浜和良渚的考古文化中,浙江先民們都以不同凡響的作為,在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創造和進步的印記。
浙江人民在與時俱進的歷史軌跡上一路走來,秉承富於創造力的文化傳統,這深深地融匯在一代代浙江人民的血液中,體現在浙江人民的行為上,也在浙江歷史上眾多傑出人物身上得到充分展示。從大禹的因勢利導、敬業治水,到勾踐的卧薪嘗膽、勵精圖治;從錢氏的保境安民、納土歸宋,到胡則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從岳飛、於謙的精忠報國、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張蒼水的剛正不阿、以身殉國;從沈括的博學多識、精研深究,到竺可楨的科學救國、求是一生;無論是陳亮、葉適的經世致用,還是黃宗羲的工商皆本;無論是王充、王陽明的批判、自覺,還是龔自珍、蔡元培的開明、開放,等等,都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浙江人民求真務實的創造精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5